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虽然在过去我有几次途经日本,却没有访日机会。最可惜是1950年9月中,我搭乘美国威尔逊客轮自美返国次。在船上路过东京时已买好8元美金旅游票,预定下船登陆一游。不料美军突然在朝鲜仁川港口登陆,战事激化,计划临时取消,只能在船上遥遥观望。况且那时心情异常沉重,归心似箭,游历兴趣也顿时消失了。以后想想,未免憾然。

  • 标签: 欧洲中心 东京 威尔逊 比较文学 兴趣 大学教授
  • 简介:英国荒岛文学作品以与世隔绝荒岛作为叙事空间,展示了现代性背景下人与自然关系,阐释了作家对现代人与自然境况及其命运认识,表现了作者既眷念现代文明,又崇尚原生态自然矛盾心态;既体现了对现代性向往与追求,又蕴含了对现代性反省与超越;既揭示了现代人追求回归自然美好愿望,又暗示了现代人追求的人境和谐只是种乌托邦幻象而已。

  • 标签: 荒岛叙事 现代性 自然
  • 简介:朝鲜是最早输入儒家文化国家,也是极其遵从儒家文化国家。因此,朝鲜文人在接受与批评明代文学时也体现了鲜明儒学化特色,具体表现为:以维护儒家政治统治、道德教化为最高标准,以能够美颂和适度讽刺者为优秀之作,更倾向于认同儒者作品。这种儒学化特色符合传统儒家文学批评主流,有利于朝鲜文学批评向着儒学正统方向发展,也有利于文人自我道德、社会道德完善和政治稳定。但是,这种儒学化接受、批评标准也有负面影响,比如过分强调作品教化、美颂作用而忽视了文学艺术性,过高评价儒者作品也使得朝鲜部分文艺批评有失客观和公正。

  • 标签: 朝鲜文人 明代文学 接受 批评 儒学化特色
  • 简介:赛义德认为“东方主义”是种话语,通过表征实践生产出有关“他者”知识,为帝国主义权力运作提供帮助。在些美国文学作品中就是凭借这种“东方主义”话语,将华人男子制作成被“阉割”、“女性化”、甚至是专搞“同性恋”“他者”,从而在法律、意识形态等方面合法地将华人移民排斥在美国公民行列之外。这种现象在美国华裔女子中也严重地存在着。

  • 标签: “东方主义” 美国华裔文学 男性形象 他者 美国文学 话语
  • 简介:本文通过对西方文学经典作品,如《堂.吉诃德》、《浮士德》、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作品重新读解,考察了西方文学中世纪以来欲望叙事模式。本文采用精神分析学派拉康欲望理论,认为欲望包含两层涵义,即"欲求"与"匮乏"。从这个角度出发,本文阐述了西方文学中世纪以来欲望叙事从否定性,突出自我不足或罪性欲望叙事,转向生产性他者欲望叙事过程,同时认为这过程伴随着主体建立及拆解。欲望叙事从"欲求"走向"匮乏"历程,也是自我建立、质疑并最终摆脱主体身份,走向他者过程。

  • 标签: 欲望 匮乏 欲求 自我 他者
  • 简介:<正>翻译文学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发展中重要环。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文优秀作品,从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陆续被翻译介绍到我国来。这些作品,同俄、英、法、美、德、日等国作品样,向人们介绍外国社会、政治情况和人情世态,宣传外国民主、科学和社会主义思潮,传播外国被压迫者反抗斗争声音,开阔了人

  • 标签: 西班牙语 拉丁美洲文学 堂吉诃德 葡萄牙 拉美文学 魔幻现实主义
  • 简介:异域形象研究是中国比较文学学术热点之。形象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形象学还可以作为种观照其他研究对象方法视角,这类研究共享着同个学术旨趣,即紧扣形象本身意指实践何为并为何。就形象学展开理论反思和学术对话,是近年来又重要收获。形象学观念与方法近年没能得到切实推进,根本原因不在于“西方”理论借用,而在于问题意识不清晰,缺乏从形象研究去回应时代命题能力。

  • 标签: 形象学 意指实践 “西方”理论 问题意识
  • 简介:文学伦理学批评之于入文精神建构价值和作用是显见,它从道德伦理之域对文学存在所作价值判断与阐释,以及由此生成思想理论成果,不仅丰富和拓展了入文精神内涵,而且促进了入文精神历史变迁。在入与社会关系上,以求真为切入点,历史具体地传承整体社会道德伦理状况;在入与自然关系上,以求美为切入点,张扬了自然和谐入伦理想;在入与他人关系上,以求善为切入点,真实地呈现善恶之间入际关系复杂样态与伦理意义;在入与自我关系上,以求圣为切入点,内在地传达着终有入由凡入圣道德伦理欲求。从而使文学伦理学批评成为入文精神建构重要途径之

  • 标签: 文学伦理学批评 入文精神
  • 简介:我国对东方各国文学研究、翻译、评论已有近百年历史.在中国国内,东方文学这门学科在学科定义上有着特殊位置.1998年教育部对二级学科进行大规模整合,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两个学科合并,将中国语言文学级学科原有的"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两个二级学科整合,称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而这门学科核心课程"世界文学"(外国文学)在传统意义上约定俗成地分为东方文学和欧美文学两大部分.

  • 标签: 中国 东方文学 研究综述 学科建设 学术交流
  • 简介:<正>就我们今天广大读者而言,外国文学实际上就是翻译文学,因为这种文学是从外国语翻译过来,把外国作家作品,通过我们文学移植,变成为我们读物。在这个意义上,谈到外国文学,就免不了要联想到翻译。当然,在这里谈翻译不定太切题。但翻译确是介绍外国文学个桥梁,没有它,也就谈不上外国文学文学作品也是艺术作品之种,因而翻译也是种艺术——种创造性艺术。这个艺术没有掌握好,外国文学也介绍不好。但这个事实却很少引起人们重视,文学史家也不大谈到它。

  • 标签: 外国文学作品 艺术家 翻译文学 作品欣赏 世界文学 江青
  • 简介:现在流行关于雅各布森与“文学性”概念说法存在许多可疑之处,该概念现在重要价值与地位也使人们忽视了对其起源探究。通过细读原始文本不难发现,“文学性”并非雅各布森刻意提出个概念,也并未为俄国形式主义者广泛接受,其与“陌生化”关系同样系后人建构。我们当下对“文学性”使用更多是源自20世纪30年代汉语中使用,以及在新时期引入西方文论时选择性误读。

  • 标签: 文学性 雅各布森 概念起源
  • 简介:宏愿与幽梦: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张颐武对于中国文学界来说,诺贝尔文学奖始终是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它既是种吸引和诱惑,又是种挑战与困扰,它提供了种可能,又提供了种深切失望与焦虑。诺贝尔文学奖是种幻想结果,又是种仿佛随时可能及到荣誉;是...

  • 标签: 诺贝尔文学奖 西方文学 中国文学 魔幻现实主义 第三世界 “世界文学”
  • 简介:西方现代派文学以其独树文学视野、纷繁林立文学流派在二十世纪文坛上熠熠生辉。澳大利亚作家怀特以其反映现代世界复杂和人类精神生活深刻危机而著称于文坛,并使其在澳洲文坛上形成股颇具声势文学主流。本文重点论述作家怀特如何运用象征、荒诞和意识流这现代派文学三个主要艺术特征,创作出独具澳洲风情现代派文学作品。

  • 标签: 现代派文学 特征 象征 荒诞 意识流 怀特
  • 简介:文学研究与理论文化研究:分裂还是融合?周小仪近些年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文化研究都在不断升温,给文学研究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结果。首先是文学批评对象与范围扩大了,文学与非文学界限模糊了。许多过去传统文学批评不屑东西,如侦探小说、科幻作品、...

  • 标签: 文化研究 文学研究 文学理论 文化批评 杰姆逊 莎士比亚
  • 简介:<正>1837—1860年期间,法语加拿大出版了七部哥特体裁小说,它们都具有恐怖特点。本文要谈是这种现象思想根源和其产生消亡社会历史原因。当时作家们被气氛恐怖、情节突变、人物奇特、景物玄奥及其他超自然奇妙手法所迷惑,摹仿哥特风格。在他们作品中,恐怖以婉转形式出现,与其说象贺拉斯·渥尔波(HoraceWalpole)、

  • 标签: 幻想文学 十九世纪 魁北克 社会历史原因 哥特风格 思想根源
  • 简介:文学伦理学批评是种从伦理立场解读、分析和阐释文学作品、研究作家以及与文学有关问题研究方法,它认为文学是特定历史阶段伦理观念和道德生活独特表达形式,文学在本质上是伦理艺术。文学不是语言艺术而是文本艺术。文学不是种意识形态或审美意识形态,而是种借助文本存在物质形态。教诲是文学本质属性,审美是为文学教诲功能服务,是文学第二功能。文学伦理学批评就从本质上阐释文学伦理特性,从伦理视角解释文学中描写不同生活现象及其存在道德原因,并对其作出价值判断,伦理、乱伦、伦理禁忌、伦理蒙昧、伦理意识、伦理环境、伦理身份、伦理选择等,都是文学伦理学批评核心术语。

  • 标签: 文学伦理学批评 伦理意识 伦理禁忌 伦理环境 伦理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