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9 个结果
  • 简介:语义透明度”理论于20世纪90年代被引入国内,将认知心理学与语言学紧密连接,为二语教学研究带来新的视角。文章借鉴“语义差异为语义距离”理论,基于类义词典《同义词词林》,以双音节复合词的词素义作为参考标准,通过计算复合词整词与词素之间的语义距离,评估两者间语义相关程度,构建语义透明度计算公式从而评估划分透明度等级,希望在通过数据公式客观计算语义绝对透明度方面有所助益。

  • 标签: 语义透明度 《同义词词林》 语义距离 双音节复合词
  • 简介:文章以“采取”“采用”“采纳”为例探讨同义词束之间的关系,从词的意义、语法功能、语体特征三个方面的接界入手,显示同义词用法的区别,揭示同义词的动态使用特征。

  • 标签: 采取 采用 同义词束 语体 阶列
  • 简介:本文运用会话分析理论,对4部汉语中高级口语教材对答结构的类型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考察分析,并对其在教材中的共现情况进行了考察,指出了目前口语教材在对答结构表现上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反思了目前汉语口语教材会话编写中的缺陷与不足,指出了丰富的场景和人物关系对会话多样性的重要性,进而对对答结构在教材中的表现形式提出了具体建议,并筛选出教材编写中应该重点加以表现的30类对答类型。以期为汉语中高级口语教材编写提供参考。

  • 标签: 会话分析 对答结构 教材编写 对外汉语教学
  • 简介:汉语复合动词名词化转指所形成的“名动词”,是汉语语法学研究与词汇学研究共同关注的问题。文章对汉语复合动词名词化转指语义、语法变化的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归纳出汉语复合动词名词化转指的类型,揭示其内部结构及其语义、语法特征,并探讨了汉语复合动词名词化转指的成因及其分布情况,对词汇学与语法学研究及汉语语文辞书编纂,都具有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 标签: 双音复合词 动词名词化转指 语义语法分析
  • 简介:文章考察发现言说动词“操”存在较为特殊的句法一语用表现,并在此基础上从几个方面论述了言说动词“操”与言说动词“说”“提”的句法一语用差异,最后对与言说动词“操”相关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议和看法。

  • 标签: 言说动词 “操” 句法-语用
  • 简介:动结式“V好”在句子当中可以标示出活动与实现两种不同的情貌特征,据此把“V好”分为“标准”与“实现”两类。“标准”类表示与动作相关的事物的状态或动作本身是否达到某一标准,不能与时间状语和体标记“了”共现,且宾语往往无定;“实现”类表示动作是否已经结束,动作的结果是否已经出现,可以与时间状语和体标记“了”共现,且宾语有定。前者构成非事件句,后者构成事件句。

  • 标签: V好 情貌特征 句法表现 事件句 非事件句
  • 简介:公文文风直接与党风政风相关联,大力弘扬、积极倡导优良文风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但公文文风不正却一直是困扰人们的难题,直接影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很有必要对当前公文文风上存在的各种不良倾向进行深刻剖析,并据以提出整治的对策。

  • 标签: 文风 主要问题 矫正对策
  • 简介:以暨南大学华文学院99名初级阶段留学生为研究样本,以自编的汉语初学者阅读测试和留学生个体背景因素调查问卷为研究工具,探讨了初级阶段留学生的汉语方言背景、族裔背景以及汉字文化圈背景三个方面的个体背景因素与其阅读测验表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初级阶段,族裔背景不是决定汉语初学者阅读测验表现存在差异的根本因素,而方言背景和汉字文化圈背景才是影响其阅读能力提高的最主要因素。面向不同个体背景汉语初学者的汉语教学,实际上属于不同性质的教学。因此,对于汉语初学者,应根据其个体背景因素的差异来合理分班,并根据相应群体,采用相应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方法以及测试等。

  • 标签: 阅读测验表现 方言背景 族裔背景 汉字文化圈背景
  • 简介:《四库全书总目》这部乾隆(1735-1796年在位)时期给人印象深刻的皇家藏书目录,初版本於1781年呈现给乾隆皇帝,无疑是中华帝国晚期最杰出的目录学成就。②然而,尽管当代读者仍能从目录学家的注解中获得有益的见识,但对这部皇家授权的私人藏书集成的审查实效的估价,则仍有进一步讨论的余地.

  • 标签: 《论语义疏》 《四库全书》 经典注释 《四库全书总目》 皇侃 异同
  • 简介:也论“关于第三者的疑问句的否定式答语语义”──兼和侯一麟先生商榷吕明臣《中国语文》1995年第一期载侯一麟先生“关于第三者的疑问句的否定式答语语义确定性初探”一文,读后颇有些感想。侯先生文章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究竟应该怎样来研究疑问句的答语语义?笔...

  • 标签: 疑问句 否定式 第三者 言语行为 疑点前提 主动词
  • 简介:《影》是张艺谋对自己电影风格的一次颠覆和超越。电影用水墨色彩呈现出传统中国国画恬淡冷峻、写意抒怀的风格,“中国故事”完成了一次现代意义上的“中国表达”。全片用古典悲剧的风格对古代王权进行新的探讨,实现了导演个人历史思考的完整表达。虽然《影》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但无论是对张艺谋本人还是对中国电影,它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影》 张艺谋 中国风 色彩 中国电影
  • 简介:文章认为,含警醒义成分的“一不X”具有小句和意外话语标记两种身份,两者没有同一性。小句“一不X”用于给定条件、解释原因,表真实否定,概念意义强。意外话语标记“一不X”不表真实否定,概念意义丧失,用于传达发话人对于事态或状况“Y”的意外性认识、态度和评价,表明发话人的话语立场,其有无并不影响语句命题真值。“一不X”后接积极性“Y”配置格局的出现为“一不X”在“一不X,Y”中成为意外话语标记提供了最直接、最重要的推动,反讽、类推与语境吸收机制在意外性认识意义由语境意义转移、固化到“一不X”结构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 标签: 警醒义成分 一不X 评述意外性 非句化 话语标记
  • 简介:助动词结构“可X”的词汇化导致“可”发生语义磨蚀,具体表现为“可”隐含的致使性强弱不同。本文以双音词“可X”在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为对象,对二语学习者的词义结构识解进行考察,采用赋值法对“可X”的掌握程度进行排序。研究发现,“可以X”义的“可1X”(如“可见、可谓”)语义磨蚀较轻,倾向于“较易掌握”;“值得X”义的“可2X”语义磨蚀则较重,呈两极化分布:多半“较难/很难掌握”(如“可笑、可怕、可贵”),“容易/较易掌握”的“可2X”(如“可爱、可惜”)则与兼类词语法功能灵活、高频使用利于整体识记、词汇化程度较高等因素有关。同时,文章对语义磨蚀程度不同的“可X”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也给出一定的建议。

  • 标签: 词汇化 “可X” 语义磨蚀: 汉语二语学习者 词汇学习
  • 简介: 本研究以223名初级阶段留学生为研究样本,以自编的汉语初学者口语能力测验为研究工具,探讨了留学生个体背景因素与口语测验表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国别和华裔家庭背景对口语能力有显著影响,而性别、职业、母语背景、受教育程度和学习动机类型等因素对口语能力没有显著影响。其中,青年初学者的口语能力好于中年初学者;欧美国家的初学者口语水平相对较高,东亚和东南亚国家次之,其他国家的初学者口语水平相对较弱;华裔初学者口语水平明显好于非华裔初学者。

  • 标签: 汉语学习者 口语测验 个体背景因素
  • 简介:本文在语料库定量统计的基础上,以高频单音节形容词“小”为例,区分形容词义项的量级与非量级,并从语义角度对单音节形容词与名词组合中的选择性关系进行描写和解释。

  • 标签: 形名组合 量级 非量级 语义选择 “小”
  • 简介:数字媒体与全媒体是新兴媒介发展的重点方向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以综艺节目的文化表现为研究对象,着眼于二者的融合与发展,以期对此热点进行深入分析。

  • 标签: 数字媒体 全媒体 综艺 文化表现
  • 简介:通过比较“坐着吃比站着吃好”在汉语方言中的一些不同说法,认为存在着几种持续意义的表现形式:1,动词+着/倒/哒+处所词;2.动词+了+处所词;3.动词+处所词,并推测现代汉语的“V+在+处所词”有可能来源于近代汉语的“V著+处所词”。

  • 标签: 汉语方言 持续 表现形式
  • 简介:本文的统计源自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2004年秋季入学分班试卷,从中选取100份中高级水平的作文,在“有无题目”、“是否分段”、“是否空格”、“两端是否对齐”等方面进行统计,发现留学生在一般性文章的写作中存在严重的格式问题,其中“无题目”占98%、“一段到底”占84%、“不空格”占57%、“右端不规则长出”占52%。本文试图分析偏误成因并提出教学建议。

  • 标签: 分班试卷 一般性文章 格式 偏误
  • 简介:本研究以小学高年级中国学生和大学高年级越南学生的同题汉语作文为例,从流利性、准确性、复杂性和多样性四个维度,对上述两组被试的书面语言表现进行了测量。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学生组的流利性和准确性各项指标均高于越南学生组,尤其在流利性及词汇与句法准确性方面,两组之间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在复杂性方面,两组被试的汉字和词语复杂性测量数据差别不明显,但越南学生组在以T单位长度为指标的句法复杂性方面显著高于中国学生组;在多样性方面,越南学生组的各项指标均高于中国学生组,不过两组之间只在词语多样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发现揭示了汉语母语和二语书面表现的不同发展特点.

  • 标签: 汉语习得 书面语言表现 流利性 准确性 复杂性 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