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9 个结果
  • 简介:被誉为辛亥革命理论旗手章太炎较早提出了"俱分进化论",对当时俨然成为第一大潮进化论提出了深刻批评。然而,章氏对进化论批判不仅仅局限于"俱分进化论";他借助其独创真如哲学体系,对进化论所预设目的论、必然性、人性向善论等维度展开了细致而系统批判。然而,由于真如哲学体系内涵矛盾,他对进化论批评既充满洞见,又是饱含紧张,充满了自我瓦解可能。

  • 标签: 进化论 必然性 目的论 困境
  • 简介:2015年是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哲学史家、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奠基人冯契先生诞生100周年,逝世20周年。2014年5月14日,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方克立教授到上海做了《冯契研究与冯契学派———兼论当代中国学术学派》讲座,作为明年冯契先生百岁诞辰纪念活动准备工作一项内容。方教授对冯契哲学同情了解和高度评价,以及他对冯契学派看法,具有一定代表性。现将他讲座发言刊载于此,以飨读者。

  • 标签: 当代中国 冯契 学派 学术 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 简介:严复和梁启超是近代引介自由主义思想先驱人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主张个体主义价值观,承认个体权利正当性和意志自由。由于富强诉求和自由价值之间紧张,他们个体观归结到以发展个体能力为主旨。相较于西方自由主义,他们未曾完全以个人为价值导向,而是强调群己并重、群己平衡。他们阐释了个人自由与提升群治("富强")关联,并对个体提出"自治"要求。但是,由于分别持实证主义和唯意志论哲学主张,他们对自由看法又有着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不同取向。这反映出他们对个体自由和群己关系两种想象以及对自由为何不同看法。

  • 标签: 自由 自由主义 个体主义 权利 自治
  • 简介:从考察文本与认知之间基本关系着手,首先分析了中国先秦时期形成经典文本基本特征,即内容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和经验性,结构呈现出离散性、模块性和动态性,以及功能表现为实用性。接着,深入地探究了形成这些特征认知基础,认为经典文本是自然认知产物,而自然认知中汉语表征特殊性和基于经验与实用认知推理偏向,能够合理地阐释经典文本这些特征。基于对文本特征认知阐释,并以古希腊文化作为参照,得出:先秦时期中国思想家中,那种超验纯思能力并未获得培养和发展;而这对于日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影响。在此基础上,还探讨了中国经典文本传承机制和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当下学习传统文化启示。

  • 标签: 文本 认知 文化 诠释 传承
  • 简介:逻辑经验主义是一场哲学运动产物。其目标不是为科学作辩护。而是试图改造哲学。尔后,哲学家与科学史学家对逻辑经验主义观点批判,使作为一门学科科学哲学得以诞生。内在论科学哲学以理解科学为目标,外在论科学哲学以打开科学黑箱为宗旨,两者不是替代关系和继承关系,而是平行发展,它们代表了理解科学两个极端。20世纪以来,这两条进路出现了相互融合趋向。这种融合表明了科学哲学研究正在从认识论转向知识荤一

  • 标签: 理解科学 批判科学 认识论
  • 简介:国内学界传统观点认为,“分析法学”、“实证主义法学”、“法律实证主义”基本上是相同概念,分析法学就是哲学中实证主义思想运用于法学理论产物。但以哈特、凯尔森为代表20世纪新分析法学却是建立在与实证主义哲学极为迥异哲学立场之上。作为一种法哲学流派,新分析法学虽然在法学上主要继承了法律实证主义传统,但无论是作为哈特法律理论之基础日常语言哲学,还是作为凯尔森纯粹法学之基础新康德主义哲学,它们在哲学品格上都表现出反对实证主义哲学特征,特别是反对实证主义哲学所具有的经验主义和科学主义倾向。因此,新分析法学实质上是一种反实证主义法哲学,法律实证主义与哲学实证主义也不是同一种意义上“实证主义”。

  • 标签: 分析法学 实证主义 反实证主义 哲学品格
  • 简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逻辑和现代人类文明发展历史逻辑辩证统一,是人类社会实现现代化“中国特色”与人类共有价值辩证统一,是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人类探索21世纪世界治理方案,实现共生、共担、共建、共享伟大实践智慧,是人类逐渐实现从“虚幻共同体”向“自由人联合体”历史跨越战略策略.“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理论上克服了资本主义“修昔底德陷阱”,在战略上为解决世界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在实践上为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创造了现实条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正确处理自觉坚持与自我发展关系、民族主体与人类主体关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

  • 标签: 马克思 人类命运共同 体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 简介:海德格尔在《时间概念史序论》“预备部分”,对现象学直到当时为止发展做了精简扼要回顾。在此部分第三章,他提出了对现象学“内在批判”。海德格尔分析了胡塞尔对纯粹意识四个规定,指出它们都不是按其存在而对之所作规定。他分析虽然在一些地方误解了胡塞尔,但其批判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具有内在于现象学根据

  • 标签: 海德格尔 胡塞尔 现象学 意识 存在 内在批判
  • 简介:叶晓璐(以下简称“叶”):刘老师,很感谢您抽出宝贵时间接受我访谈。首先,您能不能先跟我们谈谈您求学经历?

  • 标签: 哲学研究 访谈录 教授 求学经历 感谢
  • 简介: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奠基》第一章中列出了三条道德理性知识原理:(1)你行动准则要出于义务而不仅仅符合义务;(2)出于义务行动道德价值只在于它准则普遍性形式,而不在于任何质料;(3)义务就是由敬重法则而来行动必然性。这三条原理正是要从普通道德理性知识中过渡到哲学道德理性知识,从而为向下一章即道德形而上学提升打下一个基础。这三条原理其实已经暗示着道德形而上学至上原理即定言命令内在结构了,这就是在义务概念中所包含主观准则、客观法则和由敬重而实现出来主客统一必然性三个环节,它们后来扩展为定言命令三个变形公式。当然,这三个环节真正意义单凭形式逻辑分析和停留于词句表层上是看不出来,只有深入到康德思想深处才有可能真切地把握到。

  • 标签: 道德形而上学 义务 准则 敬重 定言命令
  • 简介:晚期狄尔泰哲学主题乃是对精神科学诠释学奠基,这一规划尤其体现在狄尔泰1900年《诠释学诞生》和1910年《历史世界在精神科学中建构》之中.在《诠释学诞生》导论和补充部分,业已出现了将诠释学从某种技术手段转换为某种哲学规划尝试,亦即探讨对生活表达之理解结构与特征,但诠释学在此仍然是对持久固定文本解释和阐释.这一诠释学奠基方案在1910年达到了高峰.在《历史世界在精神科学中建构》中,狄尔泰详尽阐释了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区别,阐发了精神科学独特结构,亦即生活、表达与理解之关联,最终落脚于客观精神和效果关联.客观精神是人类生存于其中超个体文化世界,使人们对他人理解得以可能,保证了理解客观性;效果关联则刻画出精神世界根本特征,它塑造了客观精神,使其成为精神科学对象.只有在此基础上,对精神科学诠释学奠基才是可能.

  • 标签: 诠释学 精神科学 体验 客观精神 效果关联 狄尔泰
  • 简介: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里孙悟空和美国科幻电影《终结者》中终结者可被认为都属于后人类(posthuman),拥有远远超越人类能力以及迥然有别的形态;一些科学家、哲学家和未来学家认为并预测作为"后人类"之前一个种类——跨人类(transhuman),随着医学和科技进步,

  • 标签: 人文主义 院士 仁宗 中国古典小说 《终结者》 《西游记》
  • 简介:华东地区现象学青年论坛于2013年10月19日至20日在浙江大学成功举办。该论坛是由华东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现象学青年研究者发起组织,旨在促进青年学者交流思想、扩展视野,继续提高汉语现象学研究水准,扩大现象学哲学在汉语学界影响。此次论坛主题为“现象学中世界问题”,由浙江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研究所承办。来自华东地区8所高校及科研院所16名青年学者与会,提交论坛报告5篇。浙江大学外国哲学所庞学铨教授致开幕词。

  • 标签: 现象学哲学 青年论坛 华东地区 世界 综述 浙江大学
  • 简介:《易道拨乱》是日本江户时期著名思想家、儒学家、哲学家太宰纯著作,太宰纯(太宰春台)是信州(长野县)饭田人,生于1680年,卒于1747年,字德夫,小字弥右卫,号春台,又号紫芝园,是古文辞学派(萱园学派)创始人荻生徂徕门人。著有《古文孝经孔安国传校正音注》一卷、《古文孝经正文》一卷、《古文孝经略解》一卷,太宰纯校刻、音注《古文孝经孔氏传》被收入乾隆钦定《四库全书》,还著有:《论语古训外传》二十卷、《论语正义》二卷、《论语古训》十卷等书。森銕大年,又称森東郭,江户时期中期儒者,名鉄,字大年,生于1729年,卒于1791年,千叶县人,他排斥荻生徂徕之学,著有《非弁道弁名》、《易道拨乱辨》等书。本文主要解剖《易道拨乱辨》对《易道拨乱》之辨驳,分析如下。

  • 标签: 江户时期 易道 日本 《论语正义》 古文孝经 《四库全书》
  • 简介:布兰顿推理主义语义学是直接反对形式语义学分析中表象主义和自然主义,因此,他用实质推理取代了形式推理、把说话者信念(断言)和表征内容视为语义分析主要内容,并运用了语用学解释和语义学分析方法。布兰顿希望表明,如果意向性状态是一种具有内容意向性状态,那么,语义学就是对这种内容研究.而语用学则是对具有这种内容意向性状态、态度和言语行为语力或意味研究。另一方面,布兰顿考虑了表征内容与推理关系.他认为表征内容只有通过推理才能被理解。因此,在他整个推理主义建构中,他所要发展是一种对信念和表征性内容进行推理主义转换推理主义:这种强推理主义在技术上是基于替换原理和回指这两种关键语义推理方法之上

  • 标签: 形式语义学 自然主义 形式推理 实质推理 表征的内容
  • 简介:一、争辩背景与阵势任何发展都无疑是运动中态势,而哲学活动又总是在疑虑和思辨状态下完成。既然哲学发展是动态思辨过程,那么这样思辨就必然包涵着和裹携着激烈批评和尖锐争锋.因此我们可以确认,哲学发展往往体现在或者说依赖于哲坛上批评与争辩。可喜是,近两年来中国哲坛上批评争辩风气正逐渐兴起。

  • 标签: 哲学发展 争辩 中国 问题域 哲学活动 思辨
  • 简介:樊浩教授通过对中国传统道德哲学和黑格尔伦理思想分析,在细致辨析伦理和道德之异同基础上,建构了内容丰富且具有创新意义"伦理精神"学术体系。"伦理精神"本质是"单一物和普遍物统一","伦理精神"现实地存在于家庭和民族这两个基本伦理实体以及个人与共同体普遍伦理关系之中。"伦理精神"是对原子主义权利观超越,它所内蕴"从实体性出发"意涵,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处理好复杂的人群共同体伦理关系,培育权利与义务相统一道德品性,以克服原子主义迷恋个人权利道德弊端。

  • 标签: 伦理精神 伦理实体 原子主义 共同体伦理 民族精神
  • 简介:贯穿于马克思早期著作中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卢卡奇、科尔施、布洛赫以及法兰克福学派思想特色构成一种趋向——实践哲学。哲学“实现”依赖于实践哲学,元批判是实践哲学基础。马克思早期著作把元批判观点限定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卢卡奇物化概念是资本主义危机理论最初基础,理性元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和早期实践哲学之间最重要联系。在当代,技术批判理论拒绝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局限于政治经济学领域,从对理性一般性批判,转化为对技术和技术学科实现形式批判,更新了实践哲学。

  • 标签: 实践哲学 哲学的实现 元批判 技术的批判理论
  • 简介:在中国传统语境中,人之身体由内而外所呈现"身体映像"是哲学建构重要诠释范式之一。诸多思想家以此为基点,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展开诸多经典命题重新阐释与哲学体系创建。可以说,正是在对"身体映像"观照中,秦汉之际哲人们建构了与众不同"身体哲学";试图以源于身体认知经验理性去弥合天人之间距离,从而达到对天与自然深度体认与把握。因此,他们通过"身体映像"类比出"天地映像",提出了"同气"、"同数"与"同构"等具体诠释范式,完成了身体哲学体系化建构。这一点,无论是在道家作品《淮南子》那里,还是在儒家作品《春秋繁露》那里,乃至在黄老作品《黄帝内经》中,均有较为明显表现。

  • 标签: 秦汉哲学 身体映像 身体哲学 同气 同构 同数
  • 简介:传统科学哲学有关科学理论公认观点在20世纪70年代宣告失败以后,有些科学哲学家经过几十年努力发展出一种结构主义科学理论结构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逻辑经验主义缺点又排除了历史学派极端,值得我们加以重视。这个学派基本观点,强调科学理论分析在科学哲学中重要性并批评了新经验主义否定系统理论和普遍规律片面性。

  • 标签: 集合论 模型 理论元素 理论网络 理论金字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