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应法国气象局邀请,并报经中国气象局批准,上海市气象代表团由张土祥副局长率队一行6人(其中一人为上海市公安局应急联动中心副主任),于2008年12月8~14日对法国的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及其在相关部门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考察。

  • 标签: 早期预警系统 多灾种 系统建设 法国 中国气象局 简介
  • 简介:电视天气预报制作作为一项具有高科技含量的项目,前景十分广阔.本文就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目前多媒体电视天气预报制作系统作一概述.1计算机多媒体技术1.1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multimedia)概括地讲,就是将声音、图形、图像、影印、录像和文本数据等不同的媒体信息(尤其是声音、视象信号)在不同的界面上组合,并使各种媒体信息在计算机上存取、转换、编辑、同步,以达到计算机和用户之间双向交互式和多样化的操作技术.

  • 标签: 电视天气预报制作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系统综述 语音库 分布式多媒体 信息系统
  • 简介:辽宁局地分析和预报系统(LiaoNingLocalAnalysisandPredictionSystem,LNLAPS)经本地移植后,可以融合T639预报场、高空探测、自动气象站、风云卫星和多普勒雷达等资料,输出空间分辨率为3km×3km的分析场。本文主要介绍了LNLAPS的基本框架和设计原理,同时针对2013年8月16日辽宁省抚顺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探讨LNLAPS产品的适用性。结果表明:LNLAPS融合多源观测资料后输出的分析场可以识别对流系统的中小尺度特征,且有助于订正数值模式预报的降水落区和降水强度。环境中存在极强的上升运动,伴随充足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可以指示抚顺市清原县特大暴雨过程的发生,且云微观特征和雷达回波特征也可以从多个方面体现此次暴雨过程的极端性。

  • 标签: LAPS 物理量 多普勒雷达 卫星
  • 简介:决策支持系统(DSS,即DecisionSupportSystem)是帮助决策者利用数据和模型求解非结构或半结构问题的一种交互式系统.它并不提供结构问题的答案,而是强调直接支持决策者,以提高决策者在决策中所需的业务判断能力,为决策人员提供一个分析问题、构造模型和模拟决策过程的决策环境.我们于1987年立题,研制短期天气预报决策支持系统.1987、1988年在研制的过程中,部分成果投入业务使用,1989年汛期,全面投入业务试用,取得了显著效益,1989年2月验收.在实际使用的基础上,改进和充实新的内容和功能,尤其是在原决策支持系统的基础上,采取专家系统(ES)技术对各个客观预报方法的结论进行综合决策.因此,我们研制的短期天气预报业务系统,实际上是一个短期天气预报专家决策支持系统.

  • 标签: 决策支持系统 短期天气预报 决策人员 交互式系统 专家系统 模型库
  • 简介: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部门、多行业、多学科。2005年河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和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人工影响天气处联合开发了《人工影响天气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并在全国推行,系统既可以独立加工处理人工影响天气综合管理信息,建立本区域综合管理信息数据库,又可以实现信息自下而上的传输。

  • 标签: 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人工影响天气 管理信息数据库 应用 中国气象局 系统工程
  • 简介:本文对本底台《大气特种监测资料的质量监控系统》的设计、数据质量指标的确定等进行阐述,给出了系统的设计思路及时间序列检查、参数有效范围检查程序流程图,介绍了系统的功能和特点,同时,还提出了系统今后的发展和完善思路。

  • 标签: 特种监测 质量监控 系统
  • 简介:长期天气预报订正系统采用树状多级模块结构,各子模块由总模块控制转移,模块之间既互相独立又密切联系,具有很强的扩展性,在预报应用过程中可以滚动发展.我们用DBASE—Ⅲ建立了全区十二个县(市)气象站旬降水、温度历史资料库和与之配套的预报因子库.采用BASICA语言编制软

  • 标签: 长期天气预报 模块控制 子模块 趋势预报 十二个 预报对象
  • 简介:介绍了有关9210业务应用系统中接收节目表的功能、内容及实际操作中的一些具体事项。指出要使9210业务应用系统在气象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完善的作用,一定要把接收节目表做得更合理、更准确。

  • 标签: 9210 节目表 业务 应用系统
  • 简介:1引言近年来,随着福州市的气象业务不断发展,繁琐、低效的传统预报制作方法和日益增加的业务量的矛盾愈加明显,常规天气中的日常预报就有几十项之多,遇到灾害性天气等重大天气过程,临时增加的各种预报服务更是让预报员难以应对,针对当前问题,我市通过开发综合预报服务平台,有效解决了业务量剧增与效率低下的矛盾。

  • 标签: 预报服务系统 福州市 气象台 天气过程 灾害性天气 气象业务
  • 简介:利用实地调研结果,结合相关文献资料,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和旅行费用法等评估方法,对溱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涵养水源和调蓄洪水、提供动植物栖息地、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物和科考旅游等6个效益最为突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指标进行评估。研究表明:溱湖湿地生态系统的总价值为1.15×10^9元,其中直接使用价值为7.708×10^8元,间接使用价值为3.62×10^8元,非使用价值为0.18×10^8元。其中科考旅游价值所占比重最大,为40.84%,调节气候价值次之,而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仅占1.45%。对溱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服务价值的探讨,可正确认识该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价值,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决策参考,以确保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标签: 湿地生态系统 生态服务价值 评估 溱湖
  • 简介:立足于预报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和本地预报业务服务工作实际需要,对MICAPS系统进行综合性二次开发,使MICAPS系统发挥更大功效;为预报员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和具有本地特色的人机交互工作平台.

  • 标签: MICAPS 二次开发 系统程序
  • 简介:在北京"7.18"强降水天气过程中,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启动、发展方式较为复杂,造成对流系统发展多样性特征的机制也存在差别。天气尺度动力条件和局地层结不稳定结构都表明,此次局地强天气的发生有良好的环境条件。通过高分辨率中尺度观测的分析表明,怀柔—密云地区存在孤立发展的对流系统,最终发展为多单体雷暴群;而在北京西南部线状对流的不连续传播发展特征十分显著。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地面中尺度切变线的活动对北京东北部怀柔—密云地区对流系统的启动起了关键作用;在环境场与对流的相互作用机制下,北京西南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传播与重力波活动有密切关系。对流系统的表现形式和发展演变的多样性特征,体现了起支配作用的物理机制的差异。

  • 标签: 局地强对流 多样性 中尺度切变线 重力波
  • 简介:该项目在亚洲沙尘暴的源区、发生、输送、沉降形式以及天气、气候和沙漠化因素对其影响程度等多个关键方面取得创新性研究进展。首次通过明确的证据指出,天气、气候因素而非沙漠化因素是控制亚洲和我国沙尘暴发生的主导因素。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4次评估报告中引用了此项目获得的四方面的成果:亚洲沙尘暴源区分布图,亚洲沙尘总释放量及对区域和全球的贡献,气候因素较沙漠化因素对亚洲沙尘暴有决定性作用,

  • 标签: 沙尘暴 数值预报系统 亚洲 业务运行 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 气候因素
  • 简介:针对在维护“9210”工程系统中出现的问题,如节点机的DOWN、单收站系统的常出现的故障、100M网卡的安装及“9210”资料的备份等,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法。

  • 标签: “9210”工程 单收站 节点机 资料 备份 网卡
  • 简介:该项目的目的是以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为工作平台,开发一套利用双线偏振雷达探测物理量,高精度反演降水强度、降水总量、液态含水量和识别冰雹区、过冷水区、降雨区、降雪区、降雹降雨混合区等的软件系统。双线偏振雷达是继多普勒雷达技术后,将在我国逐步推广的雷达探测技术。在我国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上增加双线偏振功能后,可以直接探测到与降水粒子的微物理特征有关的差分反射率因子、退偏振因子、差相移、零延迟交叉信号的相关系数等物理量。双线偏振雷达可以改善雷达估测降水的能力,有效识别降水粒子的相态和大小,在人工影响天气、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警、水库和城市水源的管理、航空等领域有很大应用潜力。

  • 标签: 双线偏振雷达 软件系统 天气雷达 降水强度 液态含水量 降水总量
  • 简介:为提高CIMISS数据服务能力,研究CIMISS系统数据处理和服务流程,梳理分析了CIMISS数据处理入库积压原因,针对可能出现因软、硬件异常导致CIMISS数据服务性能大幅下降的情况,根据系统结构特点和数据服务需求,设计了CIMISS降级备份系统。通过运行测试发现,该降级备份系统可稳定提供气象业务所需的基本气象资料,能有效应对CIMISS数据服务终止等极端事件,同时显著提高CIMISS中本地化数据的入库处理效率。

  • 标签: CIMISS 降级备份系统 入库效率 系统设计
  • 简介:2016年3月2—4日,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lobalClimateObservingSystem,GCOS)“全球气候观测:通往未来之路”会议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艺术与科学学院召开。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佩特里·塔拉斯出席会议并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气象局秦大河院士发表大会主旨演讲,来自气候系统观测相关领域与组织机构的近200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全面评估了GCOS计划的发展现状、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不足。作为一个国际协调性的观测系统网络。

  • 标签: 全球气候观测系统 阿姆斯特丹 荷兰 世界气象组织 艺术与科学 中国气象局
  • 简介:针对2004年5月26日-2005年10月15日盘锦湿地芦苇生态系统碳通量、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芦苇湿地具有较强的碳汇作用;2005年芦苇湿地固定二氧化碳为13.32t,伽膏,日平均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分别为2464kJ/秆和3880kJ/m^2。2004年和2005年6~9月的日累积值波文比平均值均为0.15。芦苇湿地碳通量、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日动态呈单峰单谷型变化,极值出现在中午前后,夜间线形平直。芦苇生长季白天通量绝对值远较夜间大,白天碳吸收,夜间碳排放。CO2浓度年平均日变化曲线亦为单谷单峰型,夜间浓度较高且逐渐升高,直到日出前达到峰值;日出后急剧下降,傍晚又开始逐渐增加。芦苇湿地感热通量昼正夜负,潜热通量与林地不同,全天为正。各通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吣通量日变化不明显,趋近于零;感热通量总体向上输送,春季数值较大,生长季数值较小;潜热通量冬季最小,接近0,春季开始显著增加,生长季达到最大。

  • 标签: 湿地 芦苇 涡动相关 碳通量 感热通量 潜热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