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兔脑微出血模型的建立,比较MRI不同序列对微出血灶检出率的差异,并对各序列显示体积及大体病理体积进行测量,探讨SWI对微出血灶的影像放大效应。方法:选用12个月龄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5只)、实验组(35只)。对照组钻孔、进针、不注血;实验组钻孔、进针并注血,分别于注血完成后1h(超急性期)、48h(急性期)、15d(亚急性期)、35d(慢性期)行MRI规定序列扫描及各期病理标本取材,对照观察影像与病理表现,并测量体积。结果:SWI与常规T1WI+T2WI序列比较,出血灶检出率高,分别为100%、70.59%。SWI对实际微出血灶存在磁敏感放大效应,平均放大率为(1.74±0.77)倍。结论:SWI比常规序列对微出血灶检出率高,是检查颅内微出血灶非常敏感的序列。SWI对微出血灶存在磁敏感放大效应,可夸大微出血灶的实际体积。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脑出血 模型 动物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压迫脊神经与多裂肌萎缩和脂肪浸润相关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证实的60例单侧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根据病程长短分为A、B、C三组,测量病变层面总多裂肌横截面积(totalcross-sectionalarea,TCSA)、无脂肪多裂肌横截面积(fat-freeCSA,FCSA)、多裂肌至椎弓板的垂直距离(distanceofthemultifidusmuscletothelamina,MLD),并计算FCSA/TCSA、MLD比(患侧MLD/健侧MLD)、FCSA/TCSA比[(患侧FCSA/TCSA)/(健侧FCSA/TCSA)]。ROC曲线用于计算诊断阈值和曲线下面积(areaunderthecurve,AUC)。【结果】三组组内MLD患侧大于健侧(P〈0.01),C组FCSA/TCSA患侧小于健侧(P〈0.05)。三组之间FCSA/TCSA比和MLD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负相关关系(r=-0.34,P〈0.05)。ROC曲线上MLD的诊断阈值是6.74mm,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3%和60.0%,AUC为0.682(P〈0.05)。【结论】MRI新指标可以有效评估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的脊神经压迫、多裂肌萎缩及脂肪浸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评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磁共振成像 多裂肌 脂肪浸润 肌肉萎缩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动态增强MRI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收集到的20例已确诊为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都实施MRI平扫以及动态增强检测,对滑膜最大强化率(ERmax)、最大上升斜率(Slopemax)以及滑膜厚度进行观察记录,比较两组差异,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ERmax值分别为(38.79±33.54)%、(263.51±112.30)%,Slopemax值分别为(57.68±27.13)、(395.31±354.25),滑膜厚度分别为(1.43±0.52)mm、(3.41±0.77)mm,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增强MRI能够较为全面的了解患者早期RA病理改变状况,诊断价值相对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动态增强 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 诊断价值
  • 简介:膝骨关节炎是一种老年退行性疾病,主要累及关节软骨。除了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等晚期治疗方式,膝骨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及预防也逐渐为人们所重视。磁共振技术(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可收集关节软骨的形态学及生物化学信息,较好地对膝骨关节炎进行早期诊断。本文就MRI在膝骨关节炎中软骨的形态学及病理生理学两方面成像表现进行综述,探讨近年来MRI在诊断软骨损伤中的技术进展及缺陷。

  • 标签: 膝骨关节炎 磁共振成像 关节软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于妊娠期胎盘植入(PIA)的诊断价值以及对妊娠期胎盘植入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7例疑似妊娠期胎盘植入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52例正常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孕妇于产前行MRI检查,以分娩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MRI诊断妊娠期胎盘植入的价值;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并分析胎盘植入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MRI诊断的敏感度为91.23%,特异度为83.33%,诊断符合率为88.51%,与金标准具有一致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Kappa=0.746,P<0.05)。对照组剖宫产率为15.38%,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28.85%;观察组剖宫产率为98.85%,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49.43%;观察组剖宫产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植入与剖宫产发生呈正相关(r=0.863,P<0.05),与不良妊娠结局呈正相关(r=0.363,P<0.05)。结论产前MRI诊断妊娠期胎盘植入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数据性指导,本病与不良妊娠结局具有相关性。

  • 标签: 妊娠期胎盘植入 妊娠结局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MRI分期对临床进一步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随机抽选于2017年12月—2018年9月期间入院的60例直肠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在治疗前进行了直肠核磁共振(MRI)诊断,并将手术患者影像资料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统计MRI诊断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结果核磁共振术前T1期、T2期、T3期、T4期的诊断符合率与病理诊断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MRI直肠癌T分期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均得到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直肠癌中应用核磁共振,可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诊断有效性,这对于临床进一步治疗具有重大积极指导意义。

  • 标签: 直肠癌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放化疗 核磁共振 CT T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B超与高分辨MRI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90例,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经由B超检查与高分辨MRI诊断,比较B超检查与高分辨MRI检查的准确率。结果以DSA检查结果为对照,高分辨MRI检查出的斑块个数明显多于B超检查,两者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特征中纤维帽破裂、纤维帽形态、斑块内是否出血或血栓等与是否发生临床事件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高分辨MRI较B超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准确性更高,且能够准确分析斑块的成分及稳定性,对临床治疗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 标签: B超 高分辨MRI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经MRI检查和阴道彩超对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的准确性,为临床优选影像检查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6月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剖宫产术后疤痕子宫妊娠57例,所有病例均行MRI增强和经阴道彩超检查。结果57例剖宫产术后疤痕子宫妊娠病例中,经阴道彩超诊断38例,准确性66.67%,漏诊、误诊19例。MRI正确诊断55例,准确性96.49%。结论MRI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的准确性明显高于经阴道彩超。对于有剖宫产手术史、再次妊娠,临床表现疑似疤痕妊娠者,MRI检查应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标签: 剖宫产 MRI 阴道彩超 瘢痕子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应用CT和MRI诊断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LVAS)的过程中两者各自的使用价值并对于两者进行优缺点的对比。方法将20名患有LVAS的患者分别进行HRCT的诊断和应用3.0TMRI进行检测。测量CT横断位图像中前庭水管(VA)中点的最宽径,使用体积重塑(VR)三维重组技术;应用3D——FIESTA序列对MRI进行检测,测量MRI横断位图像上内淋巴囊(ES)骨内部分中点的最宽径,运用VR三维重组技术。结果这20名患者的CT检测结果都表现为两边扩大的VA,;MRI两侧都有着扩张ES和VA的情况。从前厅总脚直到前厅导水管外接口间的中点测量的距离最大管径宽度都大于1.5mm。结论CT和MRI都能够诊断出LVAS,CT主要的主要作用是能够清晰看到VA骨性结构,从而能够观察到扩大的VA;MRI能够清楚观察到扩大的VA和ES。

  • 标签: 前庭疾病 CT,MRI 优势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对膝半月板损伤采用关节镜和MRI诊断的效果进行观察、对比和分析。方法以我院2016年12月到2018年1月接收的92例膝半月板损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关节镜检查,而观察组患者采用MRI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并由此评估膝半月板损伤采用关节镜和MRI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有43例阳性,3例阴性;对照组患者中有42例阳性,4例阴性,经比较两组患者采用MRI和关节镜诊断的效果近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半月板损伤采用关节镜和MRI诊断的效果均较好,同时MRI与关节镜检查相比具有无创的优势,因此MRI更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膝半月板损伤 关节镜 MR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和MRI检查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9月~2017年10月收治的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患者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共82个病灶,根据癌性病灶直径分为小肝癌组(1~3cm,47个病灶)和微小肝癌组(<1cm,35个病灶),对两组患者分别采取多排螺旋CT和MRI检查,对比检出率。结果MRI对小肝癌和微小肝癌的检出率均高于多排螺旋CT,P<0.05,且漏诊率低于多排螺旋CT,P<0.05。结论与多排螺旋CT相比,MRI具备不同序列成像的优势,有利于提高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病灶检出率,可作为临床首选诊断方法。

  • 标签: 多排螺旋CT MRI 乙肝肝硬化背景 小肝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诊断肝癌准确率。方法在2016年3月12日至2017年3月12日期间选取110例疑似肝癌患者为实验对象,且均实施肝脏MRI、肝脏增强CT诊断,随后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价值性。结果肝脏增强CT对左边半肝诊断正确率为67.39%,对右边半肝诊断正确率为71.43%,对肝癌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69.47%、66.67%、30.53%、33.33%;肝脏MRI对左边半肝诊断正确率为97.83%,对右边半肝诊断正确率为97.96%,对肝癌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7.89%、93.33%、2.11%、6.67%,相比之下MRI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无差异,与CT诊断结果存在对比性(P<0.05)。结论对肝癌患者实施肝脏MRI诊断价值性更高。

  • 标签: 肝脏增强CT 肝脏MRI 诊断 肝癌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与MRI诊断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72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通过CT检查和MRI检查的方式,对其影像学特征、病理关系予以鉴别。结果CT检查中,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检出率为94.44%;MRI检查中,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检出率为91.67%。各数据对比相似(P>0.0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诊断中,CT检查和MRI检查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还可通过对其影像学数据的分析,为后续诊疗工作的施行创造条件。

  • 标签: CT检查 MRI检查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急性颅脑损伤的CT、MRI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016年3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例均接受CT与MRI检查,并比较两种方式的在各类型颅脑损伤的诊断、鉴别诊断价值。结果对于急性颅脑损伤临床表现典型者,CT与MRI均可获得理想的诊断效果,但对于临床症状不典型者临床需注意鉴别;CT在急性颅脑损伤检查中优势体现在检查速度快、操作简便,基本无禁忌症,适用于病情的初始评估,其局限性表现在对于非出血性病变敏感性较低;MRI有助于明确患者出血或肺出血病变,但其局限性在于检查时间长,对运动较为敏感。结论CT与MRI应用于急性颅脑损伤中均具有较好效果,最优化检查仍需针对患者临床症状与神经状态稳定性选择CT与MRI的组合检查方法,以此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CT MRI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CT和MRI诊断及病理基础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4例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为收治时间,上述患者均予以CT扫描及MRI诊断,并对于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对比、分析CT、MRI诊断的符合率。结果84例肝内周围胆管癌患者经CT扫描均显示为低密度肿块,其中病灶边界不清晰72例;MRI扫描下显示肿块于T2WI呈现不均匀高信号,然而在T1WI则表现为均匀性信号,其中行增强扫描发现病灶边缘强化情况的患者74例,其平均直径为(5.28±0.34)cm,共有4例患者漏诊;MRI诊断符合率为78.57%,CT诊断符合率为76.19%,其联合诊断的符合率为95.24%,显著高于单项诊断符合率,p<0.05。结论对于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采取MRI诊断、CT诊断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联合2种方法诊断的效果更佳,可确定病理基础,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 标签: 肝内周围型 胆管细胞癌 CT MRI 病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