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期间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9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随机编号均分2组,对照组在治疗期间为其提供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治疗期间为其提供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分析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情况以及临床指标恢复时间。结果:比较两组,研究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较低,P<0.05;研究组积液消失时间、听力改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短,P<0.05。结论: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开展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有助于缓解负面情绪,缩短治疗时间,促进病情好转,建议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氧氟沙星不同给药方式对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2024年3月期间在试验观察医院治疗化脓性中耳炎的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组,采用氧氟沙星口服给药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氧氟沙星滴耳给药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骨导听阈值和气导听阈值、治疗总有效率、病原菌清除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骨导和气导听阈值均明显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效率和病原菌清除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P<0.05)。结论 采用氧氟沙星滴耳液作为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提升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增强病原菌清除能力,降低骨导和气导听阈值,改善患者听力。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耳内窥镜在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7月-2017年1月收治的71例接受耳内窥镜手术治疗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及中耳胆脂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疾病类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根据患者的病情为其提供耳内窥镜治疗。观察患者的疗效、术后4个月的气骨导差和气导听阈。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无效发生,且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0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55.88%,治疗显效率44.12%;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56.76%,治疗显效率43.24%,两组患者的无效率及总有效率均为0、100.00%,其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气骨导差(27.9±8.1)dB、气导听阈(23.6±4.2)dB;观察组患者的气骨导差(27.8±8.0)dB、气导听阈(23.4±4.0)d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内窥镜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中耳胆脂瘤手术患者疗效显著,患者听力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临床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直方图分析方法在鉴别中耳胆脂瘤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的最佳指标与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放射科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4例中耳胆脂瘤(胆脂瘤组)及56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炎组)患者MRI资料。采用ImageJ软件在ADC图病变显示的最大层面勾画感兴趣区(ROI),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直方图分析获得ADC值的均数、标准差、偏度、峰度、第10百分位数(P10)和第90百分位数(P90)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直方图各参数指标的差异,并绘制有差异的ADC值指标鉴别两种病变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获得各指标的ROC下面积(AUC)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鉴别两种病变的最佳独立诊断指标。结果胆脂瘤组和中耳炎组间ADC值的均数、标准差、偏度、P10和P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且鉴别两种病变的AUC值分别为0.912、0.988、0.809、0.793和0.957,其中ADC值标准差的AUC值最大,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95.31%和96.4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DC值的标准差为鉴别中耳胆脂瘤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最佳独立诊断指标(OR=1.034,95%可信区间1.020~1.048,P<0.01)。结论基于ADC值的直方图分析方法有助于提高鉴别中耳胆脂瘤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能力,ADC值标准差的鉴别效能最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中耳胆脂瘤和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应用耳内窥镜的效果和作用。方法:选取68例在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于我院门诊耳鼻喉科接受化脓性中耳炎或者中耳胆脂瘤治疗的病患,根据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的病人实施常规鼓室成形手术,予以实验组进行耳内窥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听力情况、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行常规手术治疗的有效率显著高于耳内窥镜的临床有效率,接受耳内窥镜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手术,对照片组采取常规术后治疗后的听力情况远远差于实验组的听力状况,实验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大幅度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行常规手术的对照组病人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远远高于行耳内窥镜的实验组病患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两组之间的数据具有较大差异,存在临床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为规范应用抗生素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术前处于静止期的160例手术治疗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进行前瞻性分析。根据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的时间随机分为预防用药组(术前30 min及术后第1天应用抗生素)及治疗用药组(术后7 d应用抗生素)。记录其围手术期中耳或外耳分泌物微生物培养、药敏情况、白细胞计数和降钙素原数值。分别于术后1周复查,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结果预防用药组者术后感染率为1.25%,治疗用药组感染率为2.50%。两组细菌、真菌的检出率分布以及白细胞计数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中耳分泌物培养提示无菌生长、单纯真菌生长或对头孢唑啉敏感菌种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选择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2 d可以有效地控制手术部位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