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持续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复发不同类型心律失常对再次消融预后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于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就诊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初次消融后复发并再次消融患者86例,按照复发不同心律失常类型为分为4组,分别为持续颤动组(23例)、阵发颤动组(21例)、折返房速组(32例)、局灶房速组(10例),对各组患者临床资料[复发到消融时间、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再次消融手术特征(手术时间、射线时间、消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各组LA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持续颤动组、折返房速组LAD高于阵发颤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LAD外,各组复发到消融时间、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射线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颤动组与折返房速组的手术时间及消融时间长于阵发颤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消融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脑卒中、血栓栓塞、心脏衰竭,各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心房颤动初次消融术后,患者多复发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复发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直径更大,相较于持续性心房颤动,复发阵发性心房颤动预后更好。
简介:摘要为探讨外科微创房颤消融术(Wolf mini-maze)后房颤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收集2011年5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收治的211例孤立性房颤患者资料。患者均行外科微创胸腔镜下房颤消融术(左心房后壁盒式消融+左心耳切除术),其中完成6个月以上随访患者共180例,按照其术后是否出现房颤复发分为复发组(55例),未复发组(125例),记录年龄、性别、病程长短、既往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吸烟饮酒史、既往脑梗塞病史、遗留肢体活动障碍史、既往导管消融病史、CHADS2评分、CHADS2-VASc评分、HAS-BLED出血评分、心功能(NYHA分级)、房颤类型、左心房大小(LAD)、左心室射血分数(EF)、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进行术后房颤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房颤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房颤病程(P=0.0467);既往中风病史(P=0.0414);遗留肢体活动障碍(P=0.0378);持续性房颤(P=0.0227)。其中,房颤病程(P=0.017,β=0.08,OR=1.084,95%CI:1.014~1.158);持续性房颤(P=0.029,β=0.763,OR=2.145,95%CI:1.080~4.260),是术后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病史的延长,出现中风及肢体活动障碍,持续性房颤会增加外科微创房颤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可能性,其中,持续性房颤患者,术后房颤复发的可能性显著增加,随着房颤病程的延长,术后房颤复发的可能性亦会增加。
简介:摘要微波消融治疗四肢骨肿瘤已有三十余年历史。近年来,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微波设备的改进及临床应用的拓展,微波消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骨肿瘤的治疗。为了更好地规范微波消融技术在四肢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总结微波消融治疗四肢骨肿瘤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特制定本临床指南。旨在通过循证医学的方法,从经皮微波消融四肢骨肿瘤和术中微波消融四肢骨肿瘤两个方面,对适应证、术前评估与决策、围手术期处理、并发症等临床问题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规范治疗流程,提高微波消融四肢骨肿瘤的临床疗效。指南共形成推荐意见22条,第1条至第6条为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四肢骨肿瘤的推荐意见,具体内容包含经皮微波消融四肢骨肿瘤适应证的选择、影像引导技术、麻醉技术、微波消融参数及治疗目标;第7条至第20条为术中使用微波消融治疗四肢骨肿瘤的推荐意见,具体内容包含术中微波消融四肢骨肿瘤适应证的选择、消融原则、消融技术、消融并发症及其他需要关注的问题;第21条至第22条为微波消融设备的选择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囊切除对行肝癌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72例接受MWA治疗肝癌的患者,分为胆囊切除组(36例)和非胆囊切除组(36例),分析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比较胆囊切除组和非胆囊切除组的预后结果。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评估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的潜在危险因素以及比较两组之间的预后。结果本研究胆囊切除组纳入36例(50.00%),非胆囊切除组纳入36例(50.00%)。胆囊切除组中位OS为35.55个月(4.20~36.00个月),非胆囊切除组31.19个月(10.80~36.00个月) (P=0.894)。随访结束前,胆囊切除组和非胆囊切除组的死亡率分别为22.22%和22.22%。胆囊切除组1、2、3年累积总生存率分别为91.67%、79.91%、75.71%,非胆囊切除组分别为97.22%、88.72%和73.81%(P=0.97)。胆囊切除组中位PFS为7.67个月(1.68~32.30个月),非胆囊切除组为18.25个月(2.24~33.60个月) (P<0.01)。随访结束时,胆囊切除组和非胆囊切除组肝癌复发率分别为69.44%和91.67%,胆囊切除组1、2、3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6.11%、16.67%、0.00%,非胆囊切除组分别为77.78%、46.89%和0.00%。非胆囊切除组的累积无进展生存率明显高于胆囊切除组(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数量为3(HR=18.91,95%CI:1.54~232.99,P=0.02)是与OS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胆囊切除术(HR=3.55,95%CI:1.74~7.26,P<0.01),肿瘤数量为2和3(HR=2.21,95%CI:1.10~4.42,P=0.02;HR=3.63,95%CI:1.26~10.45,P=0.02)和AFP≥400 ng/mL(HR=0.43,95%CI:0.19~0.98,P<0.05)是与PFS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细胞癌患者在MWA后行胆囊切除术后更易发生肝内复发,这可能与γ-GT水平升高有关,且复发率随时间增加而增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泌尿系统结石方面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7月至 2019年 4月在我院进行诊断的 92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6例,观察组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照组接受二维超声检查,分析对比两组的患者病情诊断有效率以及结石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 97.82%(45/46),对照组有效率为 73.91%(34/46),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结石准确率为 95.65%,对照组结石准确率为 76.08%,对照组结石准确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诊断泌尿系统结石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实验效果较好,值得应用与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超声雾化吸入的应用效果及其护理手段进行研究。方法:本次实验共计抽取本院 2017年 4月 -2019年 12月期间就诊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266例,通过掷骰子的方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甲组及乙组,两组患者人数相同,每组患者 133例。医护人员在治疗甲组患者时采取常规手段,在治疗乙组患者时采取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根据两组患者病情采取适当的护理手段,对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时间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相对与甲组患者而言,乙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低,由此可见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相对与甲组患者而言,乙组患者治疗时间较短,由此可见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采取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并进行适当的护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治疗总有效率的提升,缩短患者治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