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VPS)治疗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neoformans meningitis,CN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科住院治疗的艾滋病合并CNM患者,分为VPS组和常规治疗组。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时脑膜炎相关症状和体征、脑脊液压力、脑脊液常规检查、脑脊液墨汁涂片染色、隐球菌培养结果,以及隐球菌培养转阴时间等资料,比较2组患者治疗6周和48周时的疗效。统计学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66例艾滋病合并CNM患者中,VPS组26例,年龄为(35.7±11.9)岁,11例(42.3%)入院时脑脊液压力>330 mmH2O(1 mmH2O=0.009 8 kPa),25例(96.2%)墨汁染色阳性,20例(76.9%)脑脊液新型隐球菌培养阳性;常规治疗组40例,年龄为(38.9±12.9)岁,15例(37.5%)脑脊液压力>330 mmH2O,32例(80.0%)墨汁染色阳性,31例(77.5%)脑脊液新型隐球菌培养阳性,两组患者年龄、脑脊液压力>330 mmH2O者所占比例、墨汁染色阳性率、脑脊液培养阳性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2, χ2=0.15、3.49、0.00,均P>0.050)。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抗真菌治疗、降颅压、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VPS组内科保守治疗欠佳后行VPS。治疗6周时,VPS组脑脊液压力恢复正常率为57.7%(15/26),部分缓解率为73.1%(19/26),分别高于常规治疗组的31.0%(9/29)和47.5%(19/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6、4.22,均P<0.050)。治疗48周时,VPS组脑脊液压力恢复正常率为92.3%(24/26),脑脊液隐球菌培养转阴率为100.0%(20/20),完全缓解率为46.2%(12/26),分别高于常规治疗组的37.9%(11/29)、67.7%(21/31)和20.0%(8/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52、8.03、5.10,均P<0.050)。VPS组完全或部分缓解者22例,无效4例,无一例死亡;常规治疗组完全或部分缓解者23例,无效12例,死亡5例,VPS组无效或死亡患者比例为15.4%(4/26),低于常规治疗组的42.5%(1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P=0.021)。结论艾滋病合并CNM患者行VPS能够提高疗效,改善预后,降低治疗无效或病死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发现艾滋病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方法:将本单位2020年4月—2021年7月首次检验HIV-1抗体阳性感染患者58例纳入此次研究,患者均进行CD4+T淋巴细胞检测,对其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性别艾滋病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艾滋病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检测差异明显,随着年龄的增加指标不断降低,P<0.05。结论:新发现艾滋病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与健康人群对比偏低显著,因此可以将CD4+T淋巴细胞检测作为监控疾病进展的方法,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提升疾病干预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在结核,艾滋病,乙肝传染病中预防控制的作用及价值,探讨其对疾病控制的重要性。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我中心对60例艾滋、结核、乙肝等疾病病例进行了调查分析,将这些病例进行了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为30例病例,实验组使用了疾病预防控制并结合健康教育,对照组使用传染病预防措施,对两组的防控情况开展了对比。结果:实验组中的病例满意度是100%,对照组是80%,实验组病例疾病知识了解评分是(89.65±6.80)分,对照组是(55.70±8.05)分,两组的结果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对两组的情况分析,实验组病例的满意度高,疾病知识丰富,因此更加的理想(P<0.05)。结论:传染疾病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疾病预防意识,对于疾病的防控有很大的帮助,能够提升防控力度。
简介:摘要:公共卫生已越来越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的问题,学生生理处在成熟与半成熟的的阶段,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近年间,全国公共卫生病患者总体呈持续缓慢上升态势,据调查数据显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约15%为15-24岁青少年,而大学生的年龄处在18-24岁之间,根据调查问卷的情况,结合各大高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较有效可行的艾滋病预防与干预策略,能使在校大学生们较好地获取艾滋病预防的相关知识,预防艾滋病,以减少艾滋病的发生。
简介:摘要:分析肺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的抗结核治疗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6例肺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病毒治疗,并统计抗结核治疗效果。比较两组的一般数据。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效果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06例接受抗结核治疗的艾滋病肺结核患者中,85例治疗成功,成功率为80.1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结核确诊时转诊或随访、复治、涂阳肺结核、外周血CD4+水平、诊断延迟≥14天的患者比例(95.24%、61.90%、71.43%、61.90%)高于治疗成功的患者(64.7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转诊或随访、复治、涂阳肺结核、肺结核确诊时外周血CD4+水平、诊断延迟≥14天是肺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抗结核治疗不成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07、1.960、2.164、2.230、2.079,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单因素分析显示,在接受抗结核治疗的106例肺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中,成功治疗85例,治疗成功率为80.1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未成功治疗组转诊或随访、再治疗、涂阳肺结核、外周血CD4+水平、延迟诊断≥14天的患者比例(95.24%、61.90%、71.43%、61.90%)高于成功治疗组(64.70%)。见表1。 表1影响结核病合并艾滋病患者抗结核治疗效果的单因素分析[n(%)]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比较艾滋病抗体检测中采用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法的检测价值。方法 将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疾控中心收治的75例初筛阳性待复查的血清样本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血清样本均采取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法两种方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阳性率,同时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操作时间和血清用量。结果 酶联免疫法的艾滋病抗体阳性检出率(96.0%)与胶体金法(93.3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酶联免疫法的操作时间[(84.53±5.56)min]长于胶体金法[(19.79±2.3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方法的血清用量[(60.28±4.18)μL、(60.17±4.39)μ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艾滋病抗体检测中,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法均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但相比较而言,酶联免疫法的操作时间更长、操作步骤更繁琐,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现实情况选择更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