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的具体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来我院进行脑梗塞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30例。对照组患者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用电刺激的方式进行早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率(28例,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22例,73.33%),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肢体功能以及语言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护理有利于提升促进患者语言以及肢体康复,提升护理的有效性,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肢体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2014年-2017年收治的79例脑血管病偏瘫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健康状态。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Fugl-Meyer量表及NIHSS量表评分都更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DS量表及SA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而生活完全自理患者比例相比对照组则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和肢体运动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在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梗塞护理中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以来收治的50例伴有肢体偏瘫的脑梗塞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肌力测验、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得影响。方法应用2016年2月-2017年1月笔者关于本院收治的108个脑梗塞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需要抽取标签按照分组进行实验1。每组54例,两组均属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内容。实验组按照计划需要应用早期术后康复护理;入院时及12周后对患者肢体运动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分析和测定。最终对比两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的数据。结果实验证明经过护理后的实验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有了明显的好转。实验组的FMA和BI分值为(63.75±9.21)分和(70.56±11.02)分,明显高于参考组的(37.42±8.32)分和(47.01±9.52)分,(P<0.01)。结论脑梗塞患者对于早期术后护理的需求非常迫切,正确的术后早期护理能够有效的提升病人的康复质量和缩短康复时间,减少病人的痛苦,非常值得相关医疗机构的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脑梗死是神经系统的多发病和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本病的致残率也较高,因此为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我科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的8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其中的4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早期的肢体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分析如下。方法将8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并采取早期的肢体功能锻炼,包括选择适宜的时机、预防肌肉的萎缩锻炼及预防关节变形、采用Bobath法对肌肉功能进行康复训练、自理生活能力训练、心理护理等,1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后将两组的肌力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P<0.01),锻炼后的脑梗死偏瘫患者可自主进食、更衣,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显著增强(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偏瘫患者来说,早期的肢体功能锻炼康复护理,可以预防偏瘫患者致残或可以帮助其保持最大程度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能力及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 : 目的 : 探讨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分析其效果,为后来的儿科护理工作提供临床经验。 方法 : 将我院 2013 年 12 月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儿科护理工作中应有肢体语言进行沟通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抽取于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60例患儿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的方式进行组别划分,即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本院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则才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对患儿的肢体语言沟通。由此对两组患儿的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患儿在护理依从性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儿及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由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科护理工作当中,不断强化与患儿们的肢体语言交流与沟通,能够极大的提高患儿的依从性,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工作,同时也将有效的提升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开展的满意程度。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应有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内镜检查患者实施综合心理干预后患者的痛苦程度改善情况。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在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所参与试验的的112例内镜检查患者作为本次实验观察对象并且进行平均分组,实验组与参照组各56例患者。采用综合心理干预方法护理的患者为实验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患者为参照组,对比两组分别进行护理后患者的痛苦程度进行分析评估。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疼痛发生率、配合率、成功率以及完成时间分别为8.93%、94.64%、96.42%以及(2.05±0.14)分钟,参照组分别为26.79%、78.57%、82.14%以及(3.13±1.04)分钟,且P<0.5两组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内镜检查患者采取综合心理干预后,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内心的恐惧情绪从而降低了患者痛苦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sFKN水平与脑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K)检查结果,按脑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及狭窄组各30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设为对照组。所有患者经详细询问病史、测血压和心电图,並于晨间空腹取血测定sFKN、hs-CRP和血脂等。结果两组患者血浆sFKN和hs-C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狭窄组患者血浆sFKN和hs-CRP均较轻度狭窄组为高(P<0.05);两组患者血浆TC、LDL-C和SBP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sFKN水平与脑动脉狭窄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脑动脉狭窄程度随sFKN升高而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