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肝解郁胶囊与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轻中度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6例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舒肝解郁胶囊组和文拉法辛缓释片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周、6周后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抑郁自评分表(SDS)测量,评定疗效;使用副反应量表(TESS)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90%,对照组总有效率72.72%,治疗组优于对照(P<0.05);HAMD、SDS评分比较,从治疗第3周开始,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6周时,治疗组评分亦优于对照组(P<0.05)。但舒肝解郁组的副反应显著低于文拉法辛缓释片组(P<0.05)。提示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轻中度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疗效优于文拉法辛缓释片,较文拉法辛缓释片更为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内容主要围绕老年抑郁症患者为切入点,对实施舒肝解郁胶囊联合坦度螺酮治疗的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估。方法:研究内容主要筛选医院科室近几年接收的典型病例进行了综合评估,全部为老年患者,最终确定例数为78例,为了保证临床调研可靠性,对患者实施小组划分(动态随机法),一组39例患者是对照组,主要给予坦度螺酮治疗操作,其他所有患者是观察组,该组也给予以上治疗,并加以舒肝解郁胶囊治疗,组间例数和上述相同,对此次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估患者此次抑郁程度,并对患者睡眠质量方面进行综合调研。结果:小组治疗效果显示,观察组多数患者治疗后症状逐渐好转,对照组治疗无效病例偏多;评估患者抑郁程度,各时间段相比,观察组患者症状明显减轻;睡眠质量比较,对照组评分较差(P<0.05)。结论:对于患有老年抑郁症的患者,应该加强临床治疗干预,此次研究显示经过舒肝解郁胶囊联合坦度螺酮治疗患者的症状显著减轻,而且能够提升患者睡眠质量,临床效果更为确切。
简介:微胶囊技术是一种用成膜材料把固体或液体包覆使其形成微小粒子的技术。得到的微小粒子叫微胶囊,一般粒子大小在微米或毫微米范围。微胶囊技术的优势在于形成胶囊时,囊心被包覆而与外界环境隔离,它的性质能毫无影响被保留下来,而在适当条件下,壁材被破坏时又能将囊心释放出来。这给使用带来许多便利。如液体成微囊后,可变成固体粉末,这给它的使用、运输、贮存都带来很大方便。液体粘合剂制成的微胶囊,摸起来是不粘手的干燥粉末,但微胶囊的内部仍是液态粘合剂,其使用性能并未改变。又如把密度比水小不易稳定分散在水中的农药制成微胶囊后,密度加大,可悬在浮水中,使用起来就方便多了。制成的微胶囊心是与外界环境隔开的,就可使其免受外界的湿度、氧气、紫外线等因素的影响,因而使性质不稳定的囊心不会变质。也可以使原本会发生相互作用的几种成分分开,如把固化剂组分微胶囊化之后就可与环氧树脂混合在一起形成单组分的粘合剂,而不必担心存放期间会发生固化反应了。香水或有机溶剂形成微胶囊之后,它们在室温下的挥发性也大为降低,从而延长了它们的使用和保存期。毒性大的杀虫剂农药形成微胶囊后,对人畜的伤害也大为降低。味道极苦的口服药在形成微胶囊后,儿童和老人在服药时也不再感到痛苦难咽了。联系人:金绍黑单位: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成都金鹰生物技术研究所地址:成都二环路南路一段20号电话/传真:(028)5214675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谷氨酸/γ-氨基丁酸(Glu-GABA)代谢通路探讨舒郁胶囊对经前烦躁障碍症(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 PMDD)肝气郁证的作用。方法将36只旷场得分相近、动情周期规律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氟西汀组、舒郁胶囊组、柴胡皂苷组和抑制剂组,每组6只。于动情周期确定后的第1个动情周期接受期进行海马立体定位手术。于第3、4个动情周期的非接受期进行束缚造模,并于造模第1天给药,氟西汀组灌胃氟西汀胶囊2.67 mg/kg,舒郁胶囊组灌胃舒郁胶囊0.408 g/kg,柴胡皂苷组灌胃柴胡皂苷0.72 mg/kg,1次/d,连续灌胃5 d;抑制剂组于造模最后1 d海马注射5 mmol/L谷氨酸脱羧酶抑制剂L-苹果酸20 μl。给药结束后进行称重及旷场实验。采用微透析技术于大鼠第2、5个动情周期采集海马细胞外液,HPLC-FLD检测透析液中Glu、GABA含量。结果给药5 d后,与模型组比较,舒郁胶囊组、抑制剂组及氟西汀组大鼠体重升高(P<0.05),旷场实验总分降低(P<0.05);在第5个动情周期的接受期,舒郁胶囊组、抑制剂组Glu水平均降低(P<0.05);在第5个动情周期的非接受期,舒郁胶囊组、氟西汀组及柴胡皂苷组Glu水平升高,舒郁胶囊组、抑制剂组及氟西汀组GABA水平降低(P<0.05),舒郁胶囊组、氟西汀组及抑制剂组Glu/GABA [(1.49±0.13)、(1.32± 0.33)、(3.92±0.79)比(0.35±0.48)]升高(P<0.05)。结论舒郁胶囊可通过抑制PMDD肝气郁证模型大鼠Glu-GABA代谢通路中谷氨酸脱羧酶,发挥治疗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肝解郁胶囊联合氨磺必利治疗肝脾不和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在三门峡市康复医院确诊的85例肝脾不和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简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将采用氨磺必利治疗的4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采用舒肝解郁胶囊联合氨磺必利治疗的43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均持续治疗6周。观察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40.35±6.17)岁;对照组男18例,女24例,年龄(41.27±6.24)岁。评估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35%(41/43),高于对照组80.95%(34/42)(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胁腹胀痛、食少纳呆及神疲懒言症候积分分别为(2.08±0.28)分、(1.96±0.37)分及(2.17±0.21)分,低于对照组的(2.23±0.22)分、(2.17±0.24)分及(2.32±0.27)分(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95%(6/43)与对照组的9.52%(4/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肝解郁胶囊联合氨磺必利治疗可以明显提高肝脾不和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采用舒肝解郁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的安全性。方法于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内,选取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并单纯给予采用予帕罗西汀治疗,选取同期内该疾病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给予舒肝解郁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在HAMD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研究组HAMD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2.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13.3%;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3.3%,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肝解郁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效果显著,患者不良反应少,该治疗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客观评价蒙药冠心舒通胶囊对肾上腺素诱发家兔实验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及该药的安全性。方法把48只家兔按体重和雌、雄相等分为大、中、小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空白组等6组。观察肾上腺素诱发家兔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拮抗作用。结果①蒙药冠心舒通胶囊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有效延迟了心律失常的出现时间、缩短了结束时间及持续时间,大、中、小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②大、中、小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冠心舒通胶囊和心律平片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与心律平片相仿,对肝、肾功能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舒肝解郁胶囊与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期抑郁症伴焦虑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60例老年期抑郁症伴焦虑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予以口服舒肝解郁胶囊0.72,2/日治疗;对照组予以服用艾司西酞普兰片20mg/日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8周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副反应量表(TESS)测定,以评价两组的疗效和副作用。结果研究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86.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O.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主要为胃肠道副作用。结论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老年期抑郁症伴焦虑安全有效,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莫沙必利联合舒肝解郁胶囊与单药应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于2015年2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8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依据治疗药物的差异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药物均为莫沙必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舒肝解郁胶囊进行治疗,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56%,复发率为4.88%,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3.17%,复发率为19.51%,数据间经对比可知统计学意义出现;观察组和对照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经对比后,未出现统计学意义。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莫沙必利联合舒肝解郁胶囊进行治疗效果确切,在临床治疗中具有安全可靠性。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丹七软胶囊联合舒马普坦治疗偏头痛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6月到2021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偏头痛患者,分配到对照和研究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舒马普坦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增加丹七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效果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