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改良B-Lynch缝合术对难治性产后出血产妇的治疗效果。方法:该次研究从2018年7月开始,至2021年8月为止,通过电脑操作的方式选择上述时间段内我院接受治疗的剖宫产术后出血患者60例作为入组成员,将其进行了两个组别的区分,分别为使用常规止血的对照组共30例,以及使用改良B-Lynch缝合术进行治疗的观察组共3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的各项临床指标数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于临床所出现的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产妇来说,对其通过改良B-Lynch缝合术对其进行治疗,能够让患者手术所消耗的时间缩短,患者出血量得到减小,是更加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应该得到临床实际使用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产后出血治疗中应用缩宫素与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的整体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比,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产妇选取时间在2020年3月-2021年3月之间,均为我院分娩的产妇,共计46例,实验组在本次研究中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改良B-lynch缝合术措施,对照组应用缩宫素,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产妇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产妇的整体治疗有效率相比于对照组更高,数据存在差异(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产后2h总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止血时间、第三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B-lynch缝合术与缩宫素措施能够减少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产后出血治疗中应用缩宫素与改良式B-Lynch缝合术联合的整体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比,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产妇选取时间在2020年3月-2021年3月之间,均为我院分娩的产妇,共计46例,实验组在本次研究中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措施,对照组应用缩宫素,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产妇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产妇的整体治疗有效率相比于对照组更高,数据存在差异(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产后2h总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止血时间、第三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B-Lynch缝合术与缩宫素措施能够减少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ook双球囊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将2023.08-2024.08月本院收治的68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观察组加以Cook双球囊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止血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明显(P<0.05)。结论:Cook双球囊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可有效提示产后出血患者止血效果,并降低其并发症发生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微创内眦赘皮矫正术在同期三点重睑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我院接收的74例需进行眼部整容手术的单睑并伴内眦赘皮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n=37例),进而对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手术。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1.89%更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72.97%,并且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5.41%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9.73%(P<0.05)。结论对进行眼部整容的患者使用改良微创内眦赘皮矫正术在同期三点重睑成形术进行手术工作之后,患者单睑伴内眦赘皮方面的问题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箭式皮瓣乳头再造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南京市中医院甲乳外科住院接受改良箭式皮瓣乳头再造的患者10例,对再造乳头回缩率、患者满意度及局部皮瓣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评价。结果10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5.10±1.52)min,范围为13~18 min。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为(14.60±1.07)个月,范围为3~24个月。乳头高度回缩率为(28.53±3.02)%,范围为23.5%~33.2%。乳头直径回缩率为(8.92±1.05)%,范围为7.1%~10.5%。患者满意度为(97.90±1.60)%,范围为96%~100%。10例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愈合不良、切口裂开、皮瓣坏死等并发症。结论改良箭头式皮瓣设计简便,操作简单,疗效满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皮瓣护理的改进对减少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提高伤口I期愈合率的影响。方法将7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采用前后对照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38例,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即橡胶管重力引流、胸壁胸带加压包扎、患肢早期开始功能锻炼;实验组32例,采用负压引流,合理安排患肢功能康复时间,胸壁使用纱包、弹力网套包扎,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例皮瓣积液、坏死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皮瓣积液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伤口I期愈合率明显提高,引流管拔管时间,伤口平均愈合天数均缩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皮瓣护理的改进可明显减少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积液、皮瓣坏死,提高伤口I期愈合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后的破伤风(TAT)皮试液配制和注射方法能降低TAT阳性率的效果.方法将900例需注射TAT的外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0例,观察组用改良后破伤风配制和注射方法,与使用传统破伤风配制和注射方法所产生阳性率的比较结果采取改良后新方法进行的破伤风皮试,其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后的破伤风配制和注射方法明显降低了破伤风皮试阳性率关键词破伤风;皮试液;配制;注射;效果KeywordsTetanus;skintestliquid;Preparation;Injection;Effection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213-01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桥式交叉游离皮瓣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例小腿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23~60岁[(39.6±5.7)岁]。缺损面积为10.0 cm×4.5 cm~21.0 cm×9.0 cm,皮瓣切取面积为12 cm×5 cm~25 cm×10 cm。Ⅰ期切取游离皮瓣覆盖患肢创面,血管与健侧小腿胫后动静脉桥式交叉吻合,其中旋股外侧动脉皮瓣6例,旋髂浅动脉皮瓣1例,背阔肌肌皮瓣1例,同时切取健侧小腿内侧带蒂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或任意皮瓣包裹血管蒂。术后双小腿平行伸直体位。Ⅱ期断蒂后,胫后动脉与远端动脉重新吻合,带蒂皮瓣缝合于原位。观察Ⅰ期术后是否发生压疮及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对该体位的接受程度。Ⅱ期断蒂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末次随访时观察皮瓣外观、质地、患肢功能、对健侧小腿的影响,并采用下肢功能评分(LEFS)评估患肢总体功能及Kofoed评分评价足踝功能。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18个月[(8.3±1.8)个月]。Ⅰ期术后未发生压疮或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患者均对体位无抵抗。Ⅱ期断蒂后皮瓣全部成活。末次随访时皮瓣外形、质地及患肢功能均良好,健侧小腿未受任何影响。患肢LEFS和足踝Kofoed评分分别由修复前的(31.5±6.9)分、(51.0±10.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51.7±9.8)分、(84.8±8.1)分(P<0.01)。结论对于小腿软组织缺损,改良桥式交叉游离皮瓣术后患者体位相对舒适,健侧小腿的功能不受影响,皮瓣外观及质地良好,患肢功能恢复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改良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符合纳入标准患者38例,其中改良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组(A组)21例,切开复位内固定组(B组)17例。所有患者术后定期随访,复查X线片,骨折愈合后拔除克氏针。分别记录术中手术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拇指关节疼痛情况,并测量第一腕掌关节屈伸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及内收外展ROM,测力计测量握力;按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系统评定法评定患指功能;根据末次随访时X线片,采用Eaton-Littler分期评估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5.4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A组愈合时间为5.0~7.8周,平均6.2周;B组愈合时间为5.2~8.4周,平均6.5周。A组手术时间15~35 min,平均(21.3±0.3)min;B组30~45 min,平均(38.5±0.2)min。末次随访时VAS评分A组为(0.85±0.05)分,B组为(0.72±0.04)分。第一腕掌关节屈伸ROM、收展ROM及握力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TAM系统评定法评定患指功能:A组优良率为90.4%,B组为88.2%。Eaton-Littler分期评估创伤性关节炎:A组,Ⅰ期3例,Ⅱ期1例;B组,Ⅰ期1例。结论两种手术方式都能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改良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手术时间耗时更短,但术后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的可能性更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手足外科收治14例指腹缺损患者,男12例,女2例,年龄27~63岁,平均49岁。指腹缺损创面面积1.6 cm × 1.4 cm~2.5 cm × 1.6 cm,以患指背侧筋膜为蒂部设计皮瓣,旋转点不超过中节指骨的中点水平。倒L形切断远侧指间关节水平筋膜组织后翻转筋膜蒂及皮瓣,修复指腹缺损。近节供区以前臂全厚皮片移植修复。记录皮瓣术后存活情况,随访观察皮瓣外观、两点辨距觉,根据关节总活动度法对手功能进行评价。结果14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大小1.8 cm × 1.6 cm~2.7 cm× 1.8 cm,其中1例皮瓣远端出现水泡,抽液换药后自行愈合。14例均获得5~12个月随访,平均8.9个月。皮瓣外观质地与周围组织相近,外观满意,末次随访评定手功能:优9例,良5例。皮瓣两点辨距觉8~11 mm,平均9.9 mm。结论改良指背筋膜蒂皮瓣切取简单、重建效果满意,可得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皮内神经阻滞联合臭氧皮内注射对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住院的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70例,随机分为皮内神经阻滞组(IB组)与皮内神经阻滞联合臭氧组(IBO组),每组35例。IB组每注射点皮内注射混合药液1 ml(甲钴胺1 mg+复方倍他米松1 ml+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10 ml+0.9%氯化钠注射液7 ml);IBO组在皮内神经阻滞治疗基础上每点皮内注射35 μg/ml臭氧1 ml。于入院第1、4、7日进行治疗,3次为1个疗程,观察记录治疗开始前、疗程结束后当日、疗程结束后1及3个月时的NRS及E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疗程结束3个月时优效、良效、无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当日及3个月时IBO组NRS评分分别为[(1.8±1.0)、(0.8±0.7)]分,低于IB组[(2.3±0.9)、(1.4±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结束后当日、1及3个月时IBO组ES评分分别为[(2.7±1.4)、(1.8±1.2)、(1.7±1.2)]分,均低于IB组[(2.9±1.1)、(2.3±1.2)、(2.5±1.1)]分(P均<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时IBO组优效率为28.6%(10/35例),IB组优效率为5.7%(2/3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分层分析后发现,治疗结束后3个月时IBO组糖尿病患者优效率为25%(2/8例),低于非糖尿病患者的29.6%(8/27例)。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对老年PHN患者疼痛和情绪有显著改善,且皮内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治疗对于老年PHN的疗效优于皮内阻滞,效果更稳定。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环状混合痔采用双锁边缝合皮瓣矫正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所收治的共计6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这60例患者进行乱序随机分组,将其划分为30例接受外剥内扎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以及30例接受双锁边缝合皮瓣矫正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平均创面愈合时间。结果:应用了双锁边缝合皮瓣矫正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更高于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的P值低于0.05,因此两组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且应用了双锁边缝合皮瓣矫正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明显更低于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的P值低于0.05,因此两组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环状混合痔患者采用双锁边缝合皮瓣矫正术治疗的疗效确切,采用这种手术能加速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缩短患者的康复进程,临床上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新术式。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如痔核的类型、大小、数目等,选择不完全相同的方法予以治疗。结果本组72例患者全部治愈,住院8~15天,平均10.72±2.43天。未出现切口感染、肛门水肿和切口裂开病例。术后随访半年,未出现肛门狭窄、肛门失禁和复发。结论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在采用了更加灵活的手术方式,达到了比较理想的远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