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7月-2019年8月接受的76例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结合临床的资料进行分析,对导致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76例患者进行分析,感染部分分别是肺部、血液、口腔、皮肤、结膜、尿路等,百分比分别是19.7%、18.4%、13.1%、10.7%、19.7%、18.4%。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分别是基础疾病,出生体重低、羊水粪染和胎膜早破及母亲因素。结论: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感染的影响因素比较多,考虑到具体情况,需要注意的是进行感染因素的进一步分析,只有了解感染的特点之后,才能进行危险因素的分析,及时进行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本院神经外科发生的一起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原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方法,5例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为病例组,流行期间科室收治的其他47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5例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均为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患者平均年龄61.2岁,4例患者临床治愈或好转。病例组和对照组危险因素分析提示昏迷、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机械排痰可能是发生CRAB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工的手分离出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药敏结果与患者一致。结论此次神经外科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与护工手卫生落实不到位引起的交叉感染、CRAB感染患者暴露多种危险因素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情况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200例医院收治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本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并将患者有无术后感染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通过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造成食管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年龄>60岁、合并慢性病、吸烟史、营养不良是造成食管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0岁、合并慢性病、营养不良是造成食管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60岁、合并慢性病、营养不良是造成食管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需要针对此类患者进行重点观察,并加强原发疾病治疗以及营养支持,从而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持续质量改进措施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早产儿医院感染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8年4月河北省儿童医院NICU收治的胎龄<34周且日龄<7 d的早产儿进行前瞻性研究,将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未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时收治的早产儿列为基线年组,2016年5月实施降低医院感染相关质量改进措施后至2017年4月收治的早产儿列为干预1组,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早产儿列为干预2组。应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3组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率和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738例早产儿,其中基线年组216例,干预1组295例,干预2组227例,各组早产儿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发生率经质量改进后明显降低,3组分别为15.3%、10.2%、7.5%,干预2组与基线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共80例早产儿发生医院感染,败血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尿路感染所占比例分别为85.0%、13.8%、1.2%。与基线年组比较,干预组手卫生依从率明显提高,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天数缩短,抗生素使用天数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严重颅内出血或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组总住院时间短于基线年组和干预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可降低NICU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率,早产儿相关并发症也可能减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特点与影响因素,为感染防治工作提供重要的信息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进行神经外科手术出现医院感染的患者38例,对患者的资料内容展开回顾性分析,研究患者医院感染特点与影响因素。结果:经研究发现,呼吸道感染、切口感染和泌尿道感染的人数,分别为32例(84.21%)、4例(10.52%)和2例(5.26%)。而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的情况居多,影响因素包括手术时间、手术类型和高血压疾病。通过对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能够将医院感染的发生概率降至最低,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简介:摘要:重症肝病患者由于肝功能严重障碍 ,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 对感染应激能力下降 , 病程中易发生医院感染 , 而各种感染又进一步加重病情 , 直接影响患者的临床转归。综述了重症肝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价值。 方法 将 2018 年 5 月至 2019 年 5 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 70 例患者为调查对象,按照其治疗方式划入实验组 (n=35) 和常规组 (n=35) 。为所有患者实施对症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微生物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及感染控制效果。 结果 常规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 37.13% ,实验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 8.56% ,两组数据比较包含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患者感染控制率为 100% ,高于常规组的 88.57% ,差值比较包含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微生物检验能够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且结合检测结果对症治疗,提升感染控制的有效率,建议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主动监测等综合干预措施防控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状况的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收集 2014年 1月 1日 -2015年 12月 31日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前医院新生儿病房住院患者 5305例感染资料 ,2016年 1月 1日 -2018年 12月 31日开展主动监测等综合干预措施包括对具备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 8456例入院实施标准预防 ,确诊重症监护感染者开具接触隔离医嘱、督导落实隔离措施及手卫生依从性。前瞻性收集干预后数据 ,分析比较干预前后医院感染发生率、耐药菌检出率、手卫生依从率的变化。结果:实施主动监测等综合干预措施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由 1.96(104/5305)下降至 1.50(127/8456)(P=0.042),;手卫生依从率从 90.07(363/403)上升至 94.05(1471/1564)(P=0.005)。结论:实施主动监测和标准预防措施及开具接触隔离医嘱、督导落实隔离措施及手卫生依从性等综合干预措施 ,能有效降低新生儿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及防控重症监护院内感染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镜与医院感染的关系并分析相关控制措施,为有效提高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质量,降低消化内镜医院感染发生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的消化内镜样本1 080例,将其按照检测结果合格与否分为不合格组(68例)与合格组(1 012例)。分别比较两组消化内镜的清洗时间、检查患者数量情况,过氧乙酸浓度低于500 mg/L、多酶洗液浓度不合格、干燥保存、操作不规范发生率情况。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消化内镜医院感染影响因素。结果合格组消化内镜的清洗时间(25.01±1.30)min、检查患者数量(23.86±3.11)例与不合格组〔(18.44±1.02)min、(29.14±3.68)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合格组消化内镜的过氧乙酸浓度低于500 mg/L、多酶洗液浓度不合格、操作不规范发生率分别为2.96%、2.37%、2.67%低于不合格组20.59%、17.65%、19.12%,而干燥保存率95.55%与不合格组32.3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清洗时间、干燥保存均是消化内镜感染的保护性因素,而检查患者数量、过氧乙酸浓度低于500 mg/L、多酶洗液浓度不合格、操作不规范均是消化内镜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消化内镜与医院感染的关系与多方面因素相关,涵盖清洗时间、检查患者数量、过氧乙酸浓度低于500 mg/L、多酶洗液浓度不合格、干燥保存、操作不规范等。临床工作中应根据上述因素制定相关干预措施,以达到降低消化内镜医院感染发生风险的目的。
简介:【摘要】 目的 对 ICU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给予循证护理作用于预防医院感染的效果作出探究。 方法 样本选取于 2017 年 12 月 -2019 年 11 月期间内本院接收的 80 例 ICU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按照平均原则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一组为观察组(循证护理)。统计对比组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发生概率。 结果 院内感染方面观察组患者发生几率更低,比较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 。 结论 通过对比统计实验证明,对 ICU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给予循证护理一般护理更有助于降低患者发生员院内感染的几率,同时也降低了并发症发生几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价值较大。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检验科免疫实验室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针对措施。方法:在 2018年 8月~ 2019年 8月间于我院检验科施行免疫检验的标本中随机选择 350例为研究对象,对比探究标本的病毒类型及阳性率。结果:经检验结果显示, 350例研究对象中有 208例结核患者、 98例梅毒患者、 20例甲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24例免疫缺陷病毒患者,且组间阳性率对比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 P< 0.05)。结论:分析探究医院检验科免疫实验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一步采取定期消毒、检验培训、制定并落实规范化操作流程等针对性防控措施,以尽可能减少检验人员的职业暴露,可达到提升实验室安全程度,防控检验人员突发感染的效果。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全方位护理在控制血液病区医院感染和护理质量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6月在我院血液病区进行治疗的患者 80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均为 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护理,护理后比较两组在控制医院感染和护理满意度的效果。 结果 观察组病人的医院感染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前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在控制血液病区患者中采用全方位护理,有助于显著降低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监测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 82例患者纳入研究,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法对感染进行控制,观察组患者使用微生物检验与监测方式对感染进行控制。比较 2组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以及满意度。结果 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微生物检验及监测的实验组轻度、中度和重度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P< 0.05;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微生物检验及监测的实验组感染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将临床微生物检验及监测应用在医院住院患者中患者的感染率显著下降,在患者感染控制中效果显著。关键词医院感染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监测控制效果满意度。医院感染情况的发生除了会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外,还会增加患者的住院费用,在住院过程中还有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容易导致各种医患纠纷事件发生,可见医院感染属于十分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其病原菌主要来源于医院内存在较大的危害性,同时耐药风险较高,因此加强对医院感染的积极有效控制是一项尤为重要的内容。在医院感染防控过程中,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监测是一项十分关键的环节,它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各种感染防控活动,例如病原微生物密度、环境清洁质量评价工作等,同时有利于明确医院感染病原菌,促进疾病用药准确性和诊断准确性得到全面提升。遂本文主要探究在医院感染中运用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监测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军队综合医院精神科病房患者医院感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选取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我院精神科封闭病房患者 287例,年龄 18到 42岁,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287例患者(男性 285人,女性 2人)发生医院感染 27例,感染率为 9.4%;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15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6例,支原体肺炎 6例),临床因素中手卫生管理、住院时间、病房环境消毒情况、精神疾病类型、服用精神病药物种类、保护性约束和辅助检查因素中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与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比值为精神科封闭病房患者医院感染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精神疾病类型、服用精神病药物数量、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低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和FEV1/FVC比值均是导致精神科封闭病房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侵入性操作、保护性约束、手卫生管理、病房环境消毒是保护性因素。结论 精神科封闭病房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多样,而积极消除高危风险因素,利于预防病房感染,促进患者身心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