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现在市面上用得很多的两个词就是:流行与经典。在解释这两个词的有关版本中,我比较喜欢下面这个,它是我在一家名为"流行的经典"酒巴间,听到的一段对话。"有趣,流行的经典?不就是快乐的痛苦、严肃的放纵、贫穷的富裕么?""流行就是鲜货,鲜花也好,鲜鱼也罢,它讲的是新鲜。鲜是什么?鲜是流行的主要因素鲜花,单看是色彩与气息,是植物。鲜鱼是什么,单说是口味与营养,是动物。鲜花与鲜鱼放到一起,那个鲜,就不是色彩、芬芳、口味、营养等等,只是新鲜了。比方说,还有鲜茶、鲜菜、鲜肉、鲜汤、鲜粥……各自差异极大,但共同地讲一个新鲜。人们喜欢流行,就是追求新鲜。鲜货也有另一个共同特点,放不得,一放久了,就臭就馊。所以,鉴别流行不流行还有一个标准,就是大红大紫之后,也会变臭变馊。"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 。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年 1月至 2020年 1月期间流行性出血热患者 90例的临床资料,对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来更好的控制疾病。分析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时间分布情况与发病人群分布情况。结果: 流行性出血热一年四季均会发病,但仍存在显著的季节性特征,其中高发季节为 3~ 6月份及 10~ 12月份,此两季节中死亡率也相对较高。流行性出血热 3~ 70岁均可发病,高发年龄段为 20~ 45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农民发病率高于工人及学生 /野外作业者。结论: 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控措施较多,通过灭鼠与接种疫苗可有效控制疾病,对高危人群实施健康教育可提升其健康意识,最大程度上降低疾病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2021—2022流行季北京市流感流行特征,为科学防控流感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北京市2021—2022年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流感样病例和流感病原学监测数据,分析流感流行趋势和病原学特征。结果2021—2022流感流行季累计报告流感样病例530 829例,流感样病例百分比为1.25%,流感活跃期持续15周。流感样病例中以0~15岁年龄组为主(60.71%),60岁以上人群占比5.90%。共检测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18 505件,阳性率14.91%,其中乙型Victoria系流感病毒为优势毒株(99.56%)。乙型Victoria系流感病毒中,44例标本为1A.3a2分支,与WHO本年度推荐的疫苗株B/Washington/02/2019为1A.3分支存在一定的进化距离。结论加强对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监测预警,适时接种流感疫苗,及时调整疾病防控策略至关重要。
简介:摘要1918年席卷全球的大流感,也曾波及到中国。据《大公报》所载史料显示,1918年,在中国北京、天津、上海、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辽宁、山西、内蒙古、浙江、江苏、四川、云南、香港等地,均有流感疫情。第一波疫情出现在春夏之交,症状相对较轻,多见头痛、体热、骨痛、咳嗽、精神疲乏等症状;集中在10—11月的第二波疫情,比较凶猛,除症状加重外,报纸上有关病亡者的报道,明显增多。至于大流感的成因,该报报道多持时令不正、饮食不洁、空气污秽等观点,也有从中医伏邪、秋燥、冬瘟等理论论述的。对流感的防治,以远离流感病人、慎起居、注意卫生及通过医药防治等观点比较常见。通过分析史料可知,中医中药在1918年大流感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990-2017年我国结核病的流行及控制情况,为制定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分析1990-2017年中国结核病发病和死亡的变化趋势。结果2017年中国结核病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分别是83.10万(年龄标化发病率为54.18/10万)和3.93万(年龄标化死亡率为2.17/10万),较1990年分别下降了51.05%和76.24%。1990-2017年,我国结核病的发病数和死亡数的年均递降率分别为2.61%和5.18%;我国结核病的发病数从2016年的83.36万下降到2017年的83.10万,仅下降了0.31%,死亡数从2016年的4.07万下降到2017年的3.93万,下降了3.44%。1990-2017年药物敏感结核病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耐多药和广泛耐药结核病的发病数及死亡数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广泛耐药结核病的发病数从2016年的2 979例增长到2017年的3 018例,增加了1.32%;死亡数从2016年的819例增长到2017年的829例,增加了1.22%。结论1990-2017年我国结核病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近年来下降速率缓慢,其中广泛耐药结核病的增加应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