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研究光温条件和土壤湿度对栓皮栎幼苗叶片蒸腾的影响程度,以及太阳辐射、蒸腾和对流换热对叶温形成的贡献。用盆栽遮雨和称量法,控制土壤干旱胁迫水平(体积含水量)为轻度(12.5%-14.5%)、中度(9.5%-11.5%)和重度(5.5%-7.5%),并分别在自然和人工气候箱(温度控制在25-43℃)的环境下测定蒸腾速率和气象因子;用热量分析方法,定量确定各因子对叶温差的贡献。结果表明:1)轻度干旱下,蒸腾速率与正常土壤水分下相近,重度干旱胁迫下蒸腾速率降到1.5mmol/(m2·s)以下;2)晴天的蒸腾速率与太阳辐射关系密切,呈正相关,不同土壤水分胁迫下的斜率不同,表明太阳辐射是蒸腾的主导因子;3)多云天时,蒸腾速率与太阳辐射的线性关系明显下降,说明白天蒸腾一旦开始,蒸腾速率不因短时间的太阳辐射下降而降低;4)在3个土壤干旱水平下,气温都不是蒸腾的主导因子。人工气候箱试验条件下,蒸腾速率虽与气温线性关系明显,但蒸腾速率明显小于晴天自然条件下。同时也说明,轻度干旱不影响栓皮栎蒸腾;在静风条件下,太阳辐射是栓皮栎叶温变化的主导因子,可使叶温变化7℃左右,占叶温变化的50%-70%;蒸腾潜热和对流换热项可使叶温变化1-2℃左右,各占叶温变化的10%-20%。本研究为构建栓皮栎的WSI,以及用叶气温差诊断栓皮栎土壤水分提供理论依据。
简介:在牛肺中寄生的线虫是胎生丝状网尾线虫,主要是放牧青年牛及后备牛易感染,在不同的免疫力水平及未成年动物暴露在不良高应激环境中易流行此病,它可引起牛的肺丝虫病。成虫在支气管内大量产卵,虫卵随着咳嗽被吐出到口腔,咽下后移动到消化道内,最后随着粪便排出体外。它们在虫卵中形成幼虫,含幼虫卵或以第一期幼虫的形态排泄于粪便中。被排出体外的幼虫经过二次蜕皮变成对牛有感染力的第三期幼虫,蜕变成第三期幼虫最短的为3天,低温季节时间相对要延长。但在低温条件下幼虫的生存期延长,夏季排出的幼虫大约在2周内就会全部死亡。从秋季到冬季排出的幼虫生存率较高。从放牧场污染的原因来看,冬秋幼虫最为严重,牛吃进第三期幼虫后,钻透肠壁侵入肠系膜淋巴结,蜕皮进入血流,经过心脏到达肺部,从肺泡内蜕出进入细支气管、小支气管内,从幼虫变为成虫。感染后到从粪便中检出幼虫的时间,大约25~27天,成虫大约生存7周左右。这是笔者当年在国外某一千头牧场驻场时亲身经历的,全是放牧后备青年牛群发病及防治情况介绍如下:全群共发病173头,其特殊重症病例死亡3头,共治愈170头,治愈率为98.2%。病牛咳嗽喷出的分泌物或飞沫可以造成健康牛的交叉感染(如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