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患者,男,29岁。面部、腋窝反复丘疹、脓疱、囊肿、脓肿、瘢痕增生16年,累及颈项部、腹股沟、臀部、大腿根部6年,加重3月。皮肤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角化过度、角栓形成,棘层增厚,上皮角延长,基底细胞层色素颗粒增生,真皮内胶原纤维增生、致密,真皮血管、毛囊周围少量单一核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分泌物细菌、真菌涂片示:G+球菌。分泌物细菌培养为无乳链球菌。药敏结果示对头孢拉定、强力霉素、氨苄霉素等敏感。诊断为完全型毛囊闭锁三联征。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胞角蛋白21-1与转移生长因子-β1联合检测诊断良恶性腹水的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诊治的腹水患者4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腹水中的细胞角蛋白21-1与转移生长因子-β1进行检测。结果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肝癌组患者腹水中细胞角蛋白21-1与弥漫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患者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且肝癌组患者腹水中转移生长因子-β1与结核性腹膜炎患者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细胞角蛋白21-1与转移生长因子-β1联合检测对于诊断结核性腹膜炎和癌性腹水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简介:目的对比颈动脉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对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差异,探讨颈动脉超声在诊断颈AS的临床价值以及颈动脉造影的最佳适应证.方法选择有≥2项AS危险因素的患者126例,依据DSA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硬化组(硬化组)68例和颈动脉正常组(正常组)58例,行颈动脉超声及DSA检查,观察动脉管腔内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有无斑块及其性质、部位、有无狭窄并计算狭窄率.结果硬化组纤维蛋白元和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0).DSA检测出68例190支血管斑块和(或)狭窄,总检出率为53.97%;超声检测出76例173支血管斑块和(或)狭窄,总检出率为60.32%,两者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与DSA诊断颈动脉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5±0.6)%vs(46.5±0.7)%,P>0.05].以DSA为诊断标准,超声诊断颈AS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82%、67.24%、78.89%和78.00%.结论超声对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高于DSA,2种检查方法各有优劣,对需要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及支架成形术的患者联合应用对其诊断及治疗更有价值.
简介:目的调查任丘市老年城乡居民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病情况,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整群抽样法选择任丘市常住居民5010例,男性2163例,女性2847例,进行面对面健康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CAS包括颈动脉狭窄和斑块形成.分析CAS的危险因素.结果5010例调查者中,颈动脉正常567例,内膜中层厚度增厚1671例,颈动脉斑块形成2490例,颈动脉狭窄282例.CAS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校正混杂因素后,男性(OR=3.405,95%CI:2.704-4.289,P<0.01)、年龄(OR=1.142,95%CI:1.103-1.181,P<0.01)、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OR=1.910,95%CI:1.342-2.718,P<0.01)、吸烟(OR=1.799;95%CI:1.429-2.264;P<0.01)、使用抗血小板药物(OR=1.313,95%CI:1.068-1.615,P<0.05)、收缩压(OR=1.011,95%CI:1.007-1.015,P<0.01)、空腹血糖(OR=1.151,95%CI:1.062-1.248,P<0.01)、LDL-C(OR=2.038,95%CI:1.764-2.354,P<0.01)、HDL-C(OR=0.787,95%CI:0.638-0.971,P<0.05)为C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任丘市60-70岁人群CAS的患病率高,收缩压、血糖、LDL-C、吸烟是CAS重要的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有效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积极推进戒烟运动,延缓CAS病变,可进一步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对椎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入院的84例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行分组对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2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试验组采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有效率。结果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为2.38%,试验组为4.7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69.05%(P<0.01,χ2=9.820)。结论应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椎动脉粥样硬化不仅临床疗效好,而且安全可靠。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学指标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非靶血管斑块进展的影响。方法入选在解放军总医院成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于5个月后回院复查的冠心病患者,共纳入30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0.17±11.37)岁。采用QAngioXA‘7.2分析软件行冠状动脉定量分析,非靶血管的狭窄程度较前加重20%以上定义为斑块进展。发生斑块进展者60例,无进展者240例。患者于两次冠状动脉造影前测定血脂、尿酸以及总胆红素水平。结果60例斑块进展患者中非靶血管狭窄程度由(24.15±11.89)%加重至(53.75±12.91)%。斑块进展组和无进展组首次造影时总胆红素(11.00±6.67)μmol/L/)8(13.88±5.95)μmol/L,复查造影时总胆固醇(4.29±0.94)mmol/Lvs(3.80±0.86)mmol/L、三酰甘油水平(1_97±1.18)mmol/LUS(1.59±0.87)mmol/L、低密度脂蛋白水平(2.45±0.62)mmol/L口s(2.09±O.74)mmol/L、高尿酸血症40.0%口s21.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水平总胆红素是PCI术后非靶血管斑块进展的危险因素。结论低水平总胆红素是PCI术后非靶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多普勒超声(DUS)在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0年第1期)、MEDLINE、CNKI和WANFANGDATA,并手工检索相关中文杂志,查找有关应用DUS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对照研究(检索年限均为近十年)。由2名评价者独立对纳入临床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5.0.0软件对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个研究,共664例受试者。在各Meta分析中,观察组的颈内动脉舒张期末流速(ICAEDV)、颈总动脉内-中膜(CCAIMT)、颈内动脉阻力指数(ICARI)厚度均明显高于正常组,有统计学意义(SMD=16.84;95%CI13.53-20.14;SMD=0.55;95%CI0.48-0.63;SMD=0.12;95%CI0.08-0.15)。结论DUS在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一定的价值,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但应注意超声指标的应用条件,注意各个参数的适用范围及局限性。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LEEP术式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宫颈糜烂的疗效,为不同类型宫颈疾病患者选择有效的LEEP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126例接受LEEP术治疗的CIN和宫颈糜烂患者资料。根据患者病变情况采用不同的LEEP术式进行治疗。评价不同LEEP术治疗CIN及宫颈糜烂的疗效,以及术后宫颈塑形效果。结果CIN患者治愈率为高达91.84%(45/49);宫颈糜烂的治愈率为93.5%(72/77);患者对宫颈塑形的满意度为93.65%(118/126)。结论根据患者宫颈疾病的不同情况采用相应LEEP术式进行治疗,能有效提高治愈率及术后塑形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彩超对脑血管疾病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到2013年来我院就诊的脑血管疾病病人60人,使用彩超测量其颈动脉的内径、IMT,并观察有没有形成斑块或是狭窄的现象,另选6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研究组IMT增厚的有6人(10.0%),形成斑块37人,(61.7%),颈动脉狭窄13人(21.3%),对照组IMT增厚的有6人(10.0%),形成斑块的有2人(3.3%),颈动脉狭窄1人(1.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另外两组的CCA、EDV和PSV比较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疾病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呈线性相关,彩超是一种无创、便捷的检查,对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意义显著,值得临床研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