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集束化干预策略对急诊隐匿/显性脓毒性休克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分析影响病死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急诊科进修期间收治的隐匿脓毒性休克患者(隐匿休克组)和显性脓毒性休克患者(显性休克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主要感染部位、休克诊断时间、早期(3 h)集束化干预指标完成情况、6 h集束化治疗目标达标情况、病情稳定时间和28 d预后。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总计18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隐匿休克组102例,28 d病死率为15.69%(16例);显性休克组79例,28 d病死率为31.65%(25例)。与隐匿休克组比较,显性休克组患者早期集束化干预策略完成率(93.67%比58.82%)、入院时血乳酸〔Lac(mmol/L):7.09±2.08比5.69±1.27〕、使用抗菌药物前血培养完成率(93.67%比63.73%)、第1小时和第2小时使用抗菌药物比例(45.57%比31.37%,54.43%比33.33%)、第1小时开始快速液体复苏比例(晶体液:59.49%比11.76%,晶体液联合人血白蛋白:40.51%比0%)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比例(100%比9.80%)显著增高,病情稳定时间明显延长(d:4.40±1.35比1.49±0.55),而疾病发作时间(d:1.47±0.97比2.95±1.61)、休克诊断时间(min:31.30±12.54比79.15±13.81)、6 h乳酸清除率〔(50.27±21.53)%比(61.82±13.12)%〕、第3小时抗菌药物使用比例(0%比35.29%)、第2小时和第3小时开始快速液体复苏比例(第2小时晶体液:0%比60.78%,第2小时晶体液联合人血白蛋白:0%比14.71%,第3小时晶体液:0%比12.75%)、6 h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达标率(60.76%比78.43%)和救治成功率(28 d病死率:31.65%比15.69%)显著下降(均P<0.05)。10例隐匿休克患者在入院24 h内进展为显性休克,所有显性休克患者均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平均动脉压(MAP)≥65 mmHg(1 mmHg=0.133 kPa)。与存活患者比较,死亡患者入院时Lac(mmol/L:7.59±2.27比5.92±1.24)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比例(65.85%比44.29%)显著增高,而6 h乳酸清除率〔(46.58±15.83)%比(59.60±17.92)%〕﹑第3小时抗菌药物使用比例(4.88%比24.29%)、6 h尿量和ScvO2达标率(56.10%比82.86%,43.90%比78.57%)显著下降(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Lac、6 h乳酸清除率、第3小时使用抗菌药物、第1小时开始快速液体复苏和6 h ScvO2达标率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分别为1.618、0.021、0.100、0.307和3.018,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时Lac对患者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最高,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06;其次为6 h ScvO2达标率(AUC为0.673)。结论对于急诊隐匿/显性脓毒性休克患者应尽早识别并给予集束化干预策略,提高6 h乳酸清除率和6 h ScvO2达标率,进而降低病死率。

  • 标签: 集束化干预 隐匿性 显性 脓毒性休克 急诊
  • 简介:摘要报道1例通过司美格鲁肽联合胰岛素降糖治疗有效控制成人隐匿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患者的诊疗经过。患者为21岁女性,因“反复口干多饮多尿9个月,加重1周”于2021年12月16日入住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患者入院后随机血糖为12.9 mmol/L,胰岛细胞抗体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阳性,结合病史及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为成人隐匿自身免疫糖尿病。予胰岛素泵强化降糖治疗,同时予口服二甲双胍(0.5 g,3次/d)、吡格列酮(30 mg,1次/d)、阿卡波糖(100 mg,3次/d)联合降糖治疗,并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1次/d)降脂治疗,1周后停泵,逐步调整胰岛素泵强化降糖方案为皮下注射德谷门冬双胰岛素联合司美格鲁肽(1.0 mg,1次/周),血糖控制良好,体重也有所下降。

  • 标签: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司美格鲁肽 胰高糖样肽-1受体激动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以耳鼻咽喉科症状为主要表现的隐匿抑郁症临床方法。方法择于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隐匿抑郁症病患22例,所有病患均通过入院前确诊,满足隐匿抑郁症患病标准,然后按照随机数表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各组病患为1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而研究组则在以上基础上配合心理干预

  • 标签: 耳鼻咽喉科症状 隐匿性抑郁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脱细胞真皮基质填充耻骨下间隙结合吸脂术、阴茎悬韧带松解术治疗隐匿阴茎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北京怡德医院外科2015年10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15例成年隐匿阴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为(33.2±4.6)岁,体质量指数为(28.9±5.3) kg/m2,术前站立位非勃起状态下阴茎长度为(3.0±1.3) cm。阴茎悬韧带松解结合传统阴阜部吸脂后,应用脱细胞真皮基质填充耻骨下间隙进行治疗。观察术后阴茎长度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患者的满意度。计量资料以±s表示,数据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两样本总体方差齐时)或者近似t检验(两样本总体方差不齐时)。结果术后阴茎长度为(7.3±2.1) cm,较术前增加(4.3±1.6) cm(增加143.3%);术后3个月阴茎长度为(5.4±1.8) cm,较术前增加(2.4±0.8) cm(增加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39,P<0.05)。术后出现水肿9例(60.0%)、淤斑7例(46.7%)、血肿1例(6.7%)和包皮创口愈合不良1例(6.7%)。患者术后均无性交障碍或排尿困难。10例(66.7%)患者对术后阴茎外观和功能非常满意,4例(26.6%)满意,1例(6.7%)基本满意。结论使用脱细胞真皮基质填充耻骨下间隙结合传统阴阜吸脂术和阴茎悬韧带松解术对于治疗成年隐匿阴茎安全有效。

  • 标签: 脱细胞真皮 隐匿性阴茎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后处理重建诊断隐匿骶尾椎骨折的价值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间收治的疑似骶尾椎骨折患者40例,这40例患者通过开展DR检查没有发现骨折,进而为其开展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并对容积数据进行后处理重建,涉及到VR(容积再现)、CPR(曲面重建)、MPR(多平面重建)等相关重建方法,并组织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对重建图像结果进行评定。结果经过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后处理重建,诊断出骶尾椎骨折患者34例,检出率为85.0%。结论在为隐匿骶尾椎骨折患者实施诊断的过程中,通过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后处理重建技术实施诊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容积扫描 后处理重建 骶尾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层螺旋 CT 三维成像技术( MSCT-3D)在隐匿肋骨骨折( ORF)中的应用,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以 2015年 4月—— 2017年 5月为时间段,将期间我院收治的 130例 ORF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 X线平片与 MSCT-3D检查,随后手术治疗确证,比较两种方式诊断效果。结果: MSCT-3D检出率为 99.23%( 129/130),其中前肋骨折 49例( 37.69%),后肋骨折 38例( 29.23%),肋腋弓骨折 43例( 33.08%); X线平片检出率为 100例( 76.92%),其中前肋骨折 47例( 36.15%),后肋骨折例 21( 16.15%),肋腋弓骨折 32例( 24.6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多层螺旋 CT 三维成像技术应用于隐匿肋骨骨折的诊断中具有较好效果,可有效提高临床检出率,同时在骨折定位方面存在明显优越,具有实用价值。

  • 标签: 多层螺旋 CT三维成像技术 隐匿性肋骨骨折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相关的隐匿胆管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和预后情况。方法收集湖南省人民医院2014—2019年诊断的28例肝内胆管结石相关的隐匿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信息,分析其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特征及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患者男性9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59岁。临床、影像、大体检查均未见占位性病变。镜下观察,所有病例均可见高级别胆管上皮内肿瘤,其中13例可见浸润癌,浸润灶直径从0.2~1.2 cm不等。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癌胚抗原(CEA)及p53在高级别胆管上皮内肿瘤及浸润癌中均为阳性,Ki-67呈核阳性表达,在浸润癌区域阳性率5%~10%。25例随访1~51个月,6例死亡,余19例无复发和转移。结论肝内胆管结石合并隐匿胆管细胞癌是临床、影像及病理都易漏诊的病例,需要提高对其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的认识,但其预后及治疗尚需更多病例进一步研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小儿隐匿阴茎围手术期护理中采取快速康复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5月-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患儿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取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观察组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3%,(P<0.05)。结论在小儿隐匿阴茎围手术期采取采取快速康复外科,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FTS) 在小儿隐匿性阴茎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学龄期隐匿阴茎患儿在HBM模式下控制体重联合早期诊疗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赣州市人民医院2020年至2023年就诊的隐匿阴茎患儿100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学龄期隐匿阴茎患儿在HBM模式下控制体重联合早期诊疗,观察干预前后患儿和家属的焦虑情况、患儿和家属的认知度、家属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患儿和家属焦虑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焦虑评分均较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和家属总认知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学龄期隐匿阴茎患儿在HBM模式下控制体重联合早期诊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可以降低患儿和家属的焦虑感,提高患儿和家属的认知度,使家属更加满意。

  • 标签: 学龄期 健康信念模式 隐匿性阴茎 早期诊疗
  • 简介:目的评价CT对髋、膝关节隐匿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临床上疑有髋、膝关节隐匿骨折患均经CT检查.对全部患者的CT表现进行了回顾分析,并与X线平片相对照.结果30例患者X线平片检查均为阴性,而CT横断面图像均明确地显示了骨折.30例中,髋关节骨折14例(髋臼骨折8例,股骨头骨折4例,股骨颈骨折2例),膝关节骨折16例(胫骨平台骨折8例,胫骨髁间隆起基底部骨折3例,股骨外髁骨折2例,股骨内髁骨折1例,髌骨骨折2例).结论CT对髋、膝关节隐匿骨折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且明显优于X线平片.当临床怀疑骨折而X线未显示或显示不清者,应进行CT检查.

  • 标签: 髋关节 膝关节 隐匿性骨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R与多层螺旋CT在隐匿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CR初诊阴性但高度疑似骨折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调查对象。分别对该100例患者行DR诊断与多层螺旋CT诊断,对比该两种诊断法对隐匿骨折的诊断价值。结果100例患者中,后经病理证实的隐匿骨折患者共32例,其中多层螺旋CT均检测出,其检出率为100%;而DR共检出22例,其检出率为68.75%。多层螺旋CT检出率明显高于DR检出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与多层螺旋CT对于隐匿骨折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相比而言,以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更为显著。

  • 标签: DR 多层螺旋CT 隐匿性骨折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宫颈癌近距离治疗中隐匿穿孔CT图像,评价三维计划和二维计划剂量学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019—2020年间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单纯腔内(宫腔管+穹隆管)三维近距离治疗宫颈癌817人次,其中发生隐匿子宫穿孔16人次。基于Oncentra Brachy Therapy计划系统,单次处方剂量6Gy,对穿孔CT图像分别设计三维计划(3D组)及二维计划(2D组),用体积剂量参数评估两组计划包绕体积、靶区适形指数(CI及COIN)和危及器官(OAR) D2cm3的参数。结果宫颈癌近距离治疗发生隐匿子宫穿孔率为1.96%(16/817)。处方剂量曲线包绕体积3D组大于2D组[(40.74±14.98) cm3∶(91.46±19.71) cm3,P<0.05],但处方剂量曲线包绕的高危临床靶区体积3D组与2D组相近(P>0.05);CI、COIN值3D组大于2D组(0.79±0.10∶0.38±0.09、0.72±0.96∶0.37±0.18,均P<0.05)。膀胱、直肠、乙状结肠、小肠D2cm3受量3D组小于2D组(306.06±77.57) cGy∶(548.03±164.21) cGy、(252.27±72.60) cGy∶(411.16±118.74) cGy、(127.25±62.84) cGy∶(227.45±94.48) cGy、(228.79±94.90) cGy∶(450.95±157.96) cGy (均P<0.05)。结论宫颈癌近距离治疗时使用图像引导有助于发现隐匿子宫穿孔,当发生隐匿子宫穿孔时使用三维计划基本可以满足临床需要且明显优于二维计划。

  • 标签: 隐匿性子宫穿孔 剂量学 宫颈肿瘤/近距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拍踝关节双斜位补充踝关节常规位无法显示的骨折。方法:回顾分析 2018年 1月 -2019年 6月经 CT证实的 82例踝关节常规位无法显示的骨折病例,后经加拍踝关节双斜位可以清晰显示骨折线的病例。结果:加拍踝关节双斜位,可以更好显示踝关节正侧位无法显示的骨折。结论:加拍踝关节双斜位更能清楚的显示踝关节常规位漏诊的骨折,有助于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

  • 标签: 踝关节 双斜位 隐匿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低场强MRI对膝关节隐匿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0例膝关节外伤后一周内X线检查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膝关节隐匿骨折的患者进行低场强MRI检查。结果40例患者,其中X线平片及CT扫描均未检出骨的阳性病变。MRI检出病变位于股骨或胫骨平台外侧髁为18例,位于股骨或胫骨平台内侧髁为11例,位于髁间嵴为11例;检出膝关节积液40例;25例患者均合并半月板后角1~2度损伤,另15例患者合并内外侧副韧带损伤。结论MRI对于膝关节隐匿骨折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及临床意义,能提高早期诊断率,对临床治疗方法选择及减少误诊及漏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膝关节 隐匿性骨折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在膝关节隐匿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6例经手术、关节镜或临床检查证实的膝关节隐匿骨折患者低场强MRI表现。结果36例病例在X线平片正侧位上均未见异常,而MRI检查均呈现TlW1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在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上病灶与正常骨组织的对比度更高,显示出不同部位隐匿骨折的病变部位、范围及形态,其中隐性皮质下骨折24例,隐性骨软骨骨折10例,隐性骨皮质骨折2例。结论MRI能敏感显示创伤膝关节隐匿骨折的病变特点及严重程度,诊断准确,同时能发现膝关节韧带、肌腱及软骨的损伤,为首选检查手段。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膝关节 隐匿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膝关节隐匿骨折诊断中MRI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隐匿骨折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X射线和MRI进行诊断,分析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检测符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RI检测膝关节隐匿骨折时效果十分显著,临床准确高,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膝关节隐匿性骨折 MRI检查 合并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DR与X线片两种方法诊断鉴别隐匿骨折的不同效果。方法调查100例隐匿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DR摄影技术诊断,对照组使用X线片技术进行诊断,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率为85.34%,对照组患者的检出率为61.25%,DR技术的检出率高于X线片技术,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技术诊断鉴别隐匿骨折的检出率优于X线片技术,能够提高诊断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DR X线片 隐匿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DR与X线片两种方法诊断鉴别隐匿骨折的不同效果。方法调查100例隐匿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DR摄影技术诊断,对照组使用X线片技术进行诊断,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率为85.34%,对照组患者的检出率为61.25%,DR技术的检出率高于X线片技术,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技术诊断鉴别隐匿骨折的检出率优于X线片技术,能够提高诊断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DR X线片 隐匿性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R、X线片诊断鉴别隐匿骨折比较分析。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6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24例隐匿骨折患者,所有患者采用DR诊断取得了较好效果。结果隐匿骨折采用X线、DR诊断情况见表1,DR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检出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隐匿骨折患者采用DR拍片较X线片对应的检出率更高,有利于早期指导患者进行规范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功能。

  • 标签: DR X线片诊断 隐匿性骨折 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