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45岁以上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暴露特征。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体检的在职和离退休人员,年龄≥45岁4 815例,根据既往心肌梗死或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史、脑出血、脑梗死病史,分为心脑血管疾病组947例和对照组3 868例;并根据年龄分为45~59岁组2 123例,60~74岁组1 434例,≥75岁组1 258例。收集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体质指数等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结果心脑血管疾病组和对照组体质指数、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0~74岁(OR=1.67,95%CI:1.37~2.02,P<0.01)、≥75岁组(OR=2.95,95%CI:2.42~3.61,P<0.01)、消瘦(OR=1.44,95%CI:1.21~2.26,P<0.01)、超重(OR=1.24,95%CI:1.04~1.48,P<0.05)及肥胖(OR=1.49,95%CI:1.17~1.91,P<0.01)是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达标较未患糖尿病的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升高(OR=1.74,95%CI:1.42~2.14,P<0.01);随高血压分级的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亦增加(OR值分别为1.50、1.78和2.96),血压控制达标者,其患病风险较无高血压人群亦升高(OR=1.92,95%CI:1.46~2.54,P<0.01)。性别、吸烟史、血脂异常及脂肪肝与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无相关性。结论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维持适当的体重、控制血压、调整血糖及对并发症的综合管理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重点。
简介:目的探讨75岁以上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进行社区防护时需要注意的防护措施。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月选择治疗的10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防护组各50例。对照组主要开展较为常规的治疗和防护措施,稳定患者的病情;防护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社区防护护理干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防护后防护组FblA、Barthel指数评分(63.7±7.7)、(54.6±18.8)分均高于对照组(41.6±7.2)、(35.5±19.6)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社区防护中引入干预防护模式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病情的稳定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平均寿命逐渐延长,人口老龄话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关注老年人身体的同时不容忽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据有关资料表明,多数老年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可以说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大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因此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让更多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漓东社区150名65岁以上老年人的调查,了解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实施护理干预对策,进而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方法选择漓东社区150名65岁以上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流行病学组1994年10月拟定的标准建议统一设计问卷调查。结果老年患者的心理变化反应如下,68名(45.3%)老人有失落感,64名(42.6%)有抑郁感,76名(50.6%)有孤独感,62名(41.3%)身心衰老感,73名(48.6%)对生活失去兴趣,70名(46.6%)有性格上的改变。老年人主要的心理负担为经济困难(50.8%)、生活无人照顾(61.5.%)。结论在社区老年人的护理中,护士应鼓励老年人采用积极健康的心理行为,并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纠正老年人不良的心理状况,进而全面提高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