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康复流程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Ⅲ、Ⅳ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2年3月— 2017年1月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固定的20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EvansⅢ、Ⅳ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100例术后开始康复教育训练,术后下床时间>48 h(普通康复组),其中男38例,女62例;年龄65~75岁69例,≥75岁31例。Evans Ⅲ型49例,EvansⅣ型51例。107例入院即开始康复教育训练,术后下床时间<48 h(优化康复组),其中男43例,女64例,年龄65~75岁79例,≥75岁28例。EvansⅢ型63例,EvansⅣ型44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2个月内固定断裂、股骨头切割、再次骨折及病死率、术后3,6及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随访3~12个月,平均11.6个月。普通康复组手术时间为(1.13±0.22)ml,术中出血量为(119.3±1.9)ml;优化康复组手术时间为(1.07±0.25)h,术中出血量为(121.6±1.2)ml(P>0.05)。优化康复组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坠积性肺炎6例,心力衰竭和急性心肌梗死1例,泌尿系感染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压疮0例)、术后3个月病死率(0)低于普通康复组并发症(坠积性肺炎19例,心力衰竭和急性心肌梗死8例,泌尿系感染1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压疮4例)和病死率(5%)(P<0.05)。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2个月内固定断裂、股骨头切割、再次骨折、病死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康复组术后3,6及12个月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69.7±6.3)分、(80.2±4.6)分、(89.3±10.2)分]高于普通康复组[(53.6±5.4)分、(75.1±9.2)分、(77.5±7.5)分](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Ⅲ、Ⅳ型患者优化康复流程,入院即开始教育康复、术后下床时间<48 h早期康复,可以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内科并发症和3个月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苯三酚与盐酸利托君治疗前置胎盘的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前置胎盘 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0例,对照组采取盐酸利托君治疗,观察组采取间苯三酚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起效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孕周延长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 90%;对照组总有效率 87.5%;差异不显著, P>0.05。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孕周延长时间比较差异不显著, P>0.05。观察组患者共出现 2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对照组患者共出现 9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2.5%,差异显著, P<0.05。结论:间苯三酚治疗前置胎盘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发生胎盘植入的不同类型与前次剖宫产间的关联性。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8年10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7 286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资料做回顾分析,其中发生胎盘植入共842例,植入类型597例为粘连型、204例为植入型、41例为穿透型。对本次妊娠发生胎盘植入的类型与前次剖宫产时是否中转手术、是否产后出血、距本次妊娠的时间等关联性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前次剖宫产发生产程中转手术者再次妊娠胎盘植入的总发生率以及不同胎盘植入类型发生率均较前次剖宫产未产程中转手术者明显升高[总发生率:27.4%(419/1 528)比7.3%(423/5 758);粘连型:18.0%(275/1 528)比5.6%(322/5 758);植入型:7.9%(121/1 528)比1.4%(83/5 758);穿透型:1.5%(23/1 528)比0.3%(18/5 7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前次剖宫产发生产后出血者再次妊娠胎盘植入的总发生率以及不同胎盘植入类型发生率均较未发生产后出血者明显升高[总发生率:33.9%(74/218)比10.9%(768/7 068);粘连型:22.5%(49/218)比7.8%(548/7 068);植入型:9.6%(21/218)比2.6%(183/7 068);穿透型:1.8%(4/218)比0.5%(37/7 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而前次剖宫产距本次妊娠间隔时间与三种胎盘植入类型发生率及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发生胎盘植入可能与前次剖宫产时中转手术以及产后出血密切相关,剖宫产再次妊娠者应加强对该类孕妇的孕期管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大鼠慢性胰腺炎(CP)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尾静脉注射无菌生理盐水),模型组(尾静脉注射二氯二丁基酯制作大鼠CP模型),治疗组(造模后尾静脉注射BMSCs),假治疗组(造模后尾静脉注射无菌生理盐水),每组10只。取大鼠胰腺组织进行病理学评分及纤维化程度评分,ELASA法检测胰腺组织中胰腺星状细胞(PSC)活化表达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水平,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qRT-PCR法检测胰腺组织中PSC凋亡基因BNIP3的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胰腺组织中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中TGF-β1、Smad2、Smad3、Smad4的表达水平。将CP大鼠PSC培养体系分为对照组(单纯PSC培养组)和治疗组(PSC和BMSCs共培养组),每组5份标本,ELASA法检测α-SMA,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IL-10的表达水平;qRT-PCR法检测PSC凋亡基因BNIP3的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TGF-β1、Smad2、Smad3、Smad4的表达水平。结果(1)治疗组大鼠胰腺病理学评分及纤维化程度评分均低于模型组与假治疗组,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α-SMA、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水平,TGF-β1、Smad2、Smad3、Smad4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与假治疗组,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SC凋亡基因BNIP3以及IL-10的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与假治疗组,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α-SMA、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水平,TGF-β1、Smad2、Smad3、Smad4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SC凋亡基因BNIP3以及IL-10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SCs可通过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抑制PSC增殖活化,减少胰腺纤维化的形成,进而控制慢性胰腺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肝星状细胞(HSC)的直接接触调节作用。方法建立HSC及BMSC共培养系(共培养组),共培养72 h后通过流式细胞术分离细胞,采用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共培养组HSC中Notch通路相关受体(Notch1、Notch2、Notch3及Notch4)及BMSC中Notch相关配体(Dll1,Dll3,Dll4,Jag1及Jag2)的表达情况,以单独培养HSC及BMSC为对照组。两组蛋白表达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共培养组中Notch1表达量为1.85±0.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98±0.25(t=4.235,P<0.05);而Notch3表达为0.40±0.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0.08(t=-7.971,P<0.05);Notch相关配体Jag1表达为2.03±0.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99±0.13(t=6.386,P<0.05)。结论BMSC可能通过Jag1结合Noch1以直接接触机制调控HSC。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术中磁共振(IMRI)扫描安全核查方案,优化磁共振复合手术间手术流程,为磁共振复合手术间管理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9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磁共振复合手术间进行的207台颅内占位手术,基于目视管理理论,设计"点对点"固定归位法和IMRI"四方"安全核查表对手术流程进行调整。优化后对参与扫描安全核查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巡回护士、磁共振医师进行访谈,评价流程改进效果,采用Colaizzi现象学资料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对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巡回护士、磁共振医师的访谈归纳为2个主题:物品定点归位可以保证IMRI安全;"四方"安全核查能保障患者安全。结论优化后的磁共振复合手术间手术流程及扫描安全核查方案能保障非兼容物品安全归位,并能提高扫描安全核查效率,提高IMRI扫描安全性。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70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间,并将选取的对象按照抽签法进行平均分组,将实施传统护理的 35例设为参照组,再将实施循证护理的 35例设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 p<0.05)。结论 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显著,可供临床借鉴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苯三酚与盐酸利托君治疗前置胎盘的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前置胎盘 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0例,对照组采取盐酸利托君治疗,观察组采取间苯三酚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起效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孕周延长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 90%;对照组总有效率 87.5%;差异不显著, P>0.05。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孕周延长时间比较差异不显著, P>0.05。观察组患者共出现 2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对照组患者共出现 9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2.5%,差异显著, P<0.05。结论:间苯三酚治疗前置胎盘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张家口市第二医院行X线检查确诊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经皮加压钢板(PCCP)治疗,观察组采用PFNA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和术后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 w、半年及1年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统计两组治疗期间的满意率、随访结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随访时间为1年12~18个月,随访率100%。术后1 w观察组优良率为90.24%,对照组为87.80%,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为(11.2±3.1)cm,长于对照组的[(6.5±1.7)cm,t=8.598,P<0.05],术中出血量为(157±32)ml,多于对照组的[(39±12)ml,t=22.230,P<0.05],术后住院时间为(12±4)d,短于对照组的[(16±5)d,t=3.595,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w的Harris评分为(42±6)分,高于对照组的[(40±5)分,F=4.056,P<0.05];术后半年的Harris评分为(82±5)分,高于对照组的[(78±5)分,F=8.191,P<0.05];术后1年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85.37%,对照组为90.24%,两组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32%,对照组为19.5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58,P<0.05)。术后1年,观察组复发率为4.88%,对照组为12.20%,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45,P<0.05)。结论采用PFNA和PCC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且采用PFNA治疗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CT引导下肺癌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患者的精准护理。方法根据预计划对行CT引导下肺癌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的患者进行知识宣教、心理疏导、体位训练以及呼吸配合,观察治疗期间医患配合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结果经过护理的干预,医生对患者满意度达92.3%,患者对精准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达94.1%。本组患者插植后CT扫描发现小量气胸8例,大量气胸3例,痰中带血8例,穿刺点轻度纤维化3例,未发现血胸、胸膜肺休克和剧烈疼痛。结论对风险较高且治疗精度要求严格的有创操作治疗,治疗前护理的知识宣教、心理疏导以及相应的患者配合训练,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操作依从性以及治疗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9年1月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总医院收治的60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股骨近端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观察组行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76.1±12.7)min]长于对照组[(62.5±14.9)min],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84.0±29.6)ml]多于对照组[(176.3±25.4)ml],观察患者术后卧床时间[(3.8±1.4)d]短于对照组[(20.4±2.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0.0%,3/30)低于对照组(30.0%,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70.3±4.5)分]高于对照组[(61.3±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临床疗效较好,能够缩短其术后卧床时间,有效帮助患者恢复髋关节的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羟胺预防剖宫产术腰麻后低血压的量效关系。方法行剖宫产术孕产妇100例,年龄18~40岁,单胎足月妊娠,孕周37~41+6周,ASA分级Ⅰ或Ⅱ级,体重50~100 kg,身高150~170 cm。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25):腰麻后分别静脉输注间羟胺0.25、1.00、1.75、2.50 μg·kg-1·min-1(D1组、D2组、D3组和D4组)。预防低血压有效的定义为从腰麻给药后至胎儿娩出期间无低血压(血压≤80%基础水平或≤90 mmHg)发生。采用Probit法计算间羟胺预防剖宫产术腰麻后低血压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90%有效剂量(ED90)及其95%可信区间。记录腰麻后低血压、反应性高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和寒战的发生情况。断脐即刻采集新生儿脐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记录新生儿出生后1 min时Apgar评分。结果间羟胺预防剖宫产术腰麻后低血压的ED50及其95%可信区间为0.64 (0.14~0.95) μg·kg-1·min-1,ED90及其95%可信区间为2.00 (1.61~2.78) μg·kg-1·min-1。4组低血压和恶心呕吐发生率随间羟胺输注剂量的增加而降低(P<0.05);4组高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随间羟胺输注剂量的增加而升高(P<0.05);4组寒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各指标和出生1 min时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羟胺预防剖宫产术腰麻后低血压的ED50和ED90分别为0.64和2.00 μg· kg-1· min-1。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谵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8年4月期间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骨科接受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的42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205例,女218例;年龄为70~98岁,平均78.6岁;骨折AO分型:31-A1型239例,31-A2型141例,31-A3型43例;362例患者合并内科疾病。受伤至手术时间为4~72 h,平均46.6 h。统计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情况。对患者的隐性失血量、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并发症情况、麻醉方式、术前准备时间及电解质紊乱情况等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对于P<0.05的因素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23例患者中49例(11.58%)术后发生谵妄,其中29例发生于术后第1天,20例发生于术后第2天;374例(88.42%)患者未发生谵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谵妄患者与未发生谵妄患者在受伤至手术时间、隐性失血量及电解质紊乱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伤至手术时间>48 h(OR=3.386,95%CI: 1.362~6.638)、隐性失血量>600 mL(OR=10.292,95%CI: 1.244~35.091)、术后电解质紊乱(OR=4.157,95%CI: 1.595~7.626)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受伤至手术时间长、隐性失血量多与术后发生电解质紊乱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子痫前期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可增加母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子痫前期的具体发病机制仍然不明,针对其病理生理学改变尚无有效处理措施。目前认为胎盘血管的异常发育是子痫前期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 异常的子宫螺旋动脉重塑可能会导致胎盘缺血缺氧并产生过量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和氧化应激因子,可能与子痫前期的病理进展过程有一定关系。而间充质干细胞(MSC)作为具有多分化潜能和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的多能干细胞,已经在缺血性疾病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MSC的特征可能会对子痫前期胎盘血流灌注不足以及免疫调节有改善作用,是子痫前期的潜在治疗方法。本综述着重于总结MSC的特征、功能,并阐述其应用于子痫前期可能的机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 实验将采用 针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开展经颈带状肌间入路治疗,进一步分析临床应用疗效。 方法: 实验选取了 201 9 年 1 月~ 20 20 年 6 月 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 作为研究的对象。 在患者选取中可采用数字随机 分 组法,并对 120 例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 对照组患者采用颈白线入路组,观察组则为经颈带状肌间入路治疗,分析治疗成果。 结果: 从 治疗 质量上看,观察组 患者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人数占比 6.7% ( 4/60 ),对照组则为 18.3% ( 11/60 ) ,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患者喉上神经探查时间、术后嗓音障碍指数上,观察组分别为( 8.51±0.62 ) min 和( 4.71±0.35 )分,对照组则为( 5.33±0.41 ) min 和( 2.30±0.28 )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采用 经颈带状肌间入路治疗方案,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病情控制效果显著,有利于为手术开展提供良好的视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