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死亡原因,为老年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和方向。方法提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2—2019年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病案首页数据,分析死亡原因,采用Excel及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9年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死亡总数为5 249例,其中重症医学科占34.43%(1 807/5 249),肿瘤科占19.03%(999/5 249),心内科占12.08%(634/5 249)。总体死亡年龄(78.52 ± 7.82)岁,男性(78.18 ± 8.00)岁,女性(79.02 ± 7.52)岁,男性死亡年龄小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死亡人数占59.04%(3 099/5 249),略多于女性的40.96%(2 150/5 249)。死亡年龄以75 ~ 84岁居多(占42.56%,2 234/5 249);总体合并5种以上疾病患者占86.72%(4 552/5 249)。2012—2019年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前3位死因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27.21%)、恶性肿瘤(25.74%)、呼吸系统疾病例(22.10%);其中2012—2015年前3大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2016—2019年前3大死因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死因前3位依次是冠心病(51.47%)、脑血管病(43.70%)、高血压(4.34%);恶性肿瘤死因前3位依次是肺癌(37.53%)、胃癌(11.10%)、肠癌(11.10%);呼吸系统疾病死因前3位依次是肺内感染(69.6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5.43)、间质性肺病(5.09%)。结论2012—2019年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死亡年龄(78.52 ± 7.82)岁,男性死亡年龄小于女性,且数量略多于女性。最主要的3大死因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2012—2015年首位死因是恶性肿瘤,2016—2019年心脑血管疾病上升为首位死因。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三焦点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1年视觉质量。方法采用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IOL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41例41眼,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三焦点IOL组20例20眼和单焦点IOL组21例21眼,分别植入AT LISA tri 839MP三焦点IOL和603P单焦点IOL。术后随访1年,检测2个组患者术后1年裸眼远距离视力(UCDVA)、裸眼中距离视力(UCIVA)、裸眼近距离视力(UCNVA)、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远视力矫正下的中距离视力(DCIVA)和远视力矫正下的近距离视力(DCNVA);采用OQAS Ⅱ检测患者点扩散函数(PSF)、调制传递函数(MTF)截止频率、斯特尔比率(SR),以及对比度分别为100%、20%、9%时的OQAS Ⅱ值(OV 100%、OV 20%、OV 9%)及客观散射指数(OSI);采用iTrace视功能分析仪评估患者的波前像差,包括全眼总像差(TA)、总高阶像差(tHOAs)、球差、彗差、三叶草像差、总低阶像差(tLOAs)、离焦、散光,所有像差值用均方根表示;采用综合验光仪检测2个组患者术眼不同调节范围内的视力,并以高于0.5 LogMAR视力绘制离焦曲线图;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并以Sellman法量化分析2个组患者IOL区域内后囊膜混浊(PCO)发生程度;采用视功能指数量表(VF-14)对视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术后1年,三焦点IOL组患者UCIVA、UCNVA、DCIVA和DCNVA明显优于单焦点IO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OQAS Ⅱ视觉质量指标显示,三焦点IOL组患者MTF截止频率、SR、OV 100%及OSI值明显高于单焦点IO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个组患者各波前像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离焦曲线显示,单焦点IOL组组患者在-1.0、-1.5、-2.0、-2.5、-3.0、-3.5 D时(即相当于1 m、66 cm、50 cm、40 cm、33 cm、29 cm)的LogMAR视力明显高于三焦点IO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焦点IOL组PCO例数多于单焦点IO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P<0.001)。三焦点IOL组的VF-14评分为87.99±1.09,明显高于单焦点IOL组的81.49±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01,P<0.001)。结论三焦点IOL植入术后1年患者全程视力及主观视觉质量、客观视觉质量均优于单焦点IOL。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4-2016年门诊抗抑郁药应用情况。方法对门诊抗抑郁药的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2016年门诊抗抑郁药销售金额逐年增长;3年来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销售金额均占总销售金额70%左右;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和文拉法辛年销售金额和DDDs值均排名靠前,2016年销售金额艾司西酞普兰>帕罗西汀>文拉法辛,DDDs值帕罗西汀>文拉法辛>艾司西酞普兰。结论抗抑郁药销售金额呈增长趋势;SSRIs和选择性5-HT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占主导地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胎政策后产后出血的变化趋势,分析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变化,探索性提出干预措施,以减少产后出血发生。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2018年在某三甲医院常规产检并住院分娩的8 784名产妇,收集产妇的一般情况、产检记录、分娩记录等资料,分析其产后出血率、出血量变化趋势及相关高危因素变化趋势。结果2014—2018年产妇各年间产后出血率、严重产后出血率、出血量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化趋势整体呈不增加趋势,其中2017年的产后出血率(16.9%)、严重产后出血率(6.1%)、出血量(540.1±758.2)ml为各年间最高。2014—2018年,高龄产妇、多胎妊娠、产次≥2次、剖宫产史≥2次所占百分比呈上升趋势,产前血红蛋白含量≤110 g/L的产妇呈下降趋势,顺产比例整体呈下降趋势(P<0.05),急诊剖宫产比例整体呈上升趋势,胎盘娩出时间延长在15~30 min的占比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0 min及以上未发现明显趋势。结论2014—2018年某三甲医院产妇产后出血率、严重产后出血率、出血量变化趋势整体呈不增加趋势,但高危孕产妇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因此,应对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评估分级,并结合我国生育人群结构的变化,制订合适的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评估工具,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简介:目的掌握甘肃省三级甲等医院门诊急性腹痛患者的分布特征,为制定有效的临床诊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2015年因各种原因首次在甘肃省三级甲等医院门诊治疗的急性腹痛患者进行描述分析。结果2012~2015年甘肃省三级甲等医院门诊急诊科共报告急性腹痛患者256413例,发生原因前三位依次为腹腔器官急性炎症(45.98%)、急腹腔疾病所致的腹部牵涉性疼痛(34.51%)、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腹痛(9.93%);急性腹痛的诱因主要有不洁饮食(93821例,占36.59%)、不规律饮食(57360例,占22.37%)和既往病史(25975例,占10.13%)。结论患者发生急性腹痛的原因复杂,与个人卫生以及饮食习惯等关系较为密切,预防急性腹痛的发生应以避免诱因、加强卫生宣教为主。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死亡原因,为老年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和方向。方法提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2—2019年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病案首页数据,分析死亡原因,采用Excel及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9年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死亡总数为5 249例,其中重症医学科占34.43%(1 807/5 249),肿瘤科占19.03%(999/5 249),心内科占12.08%(634/5 249)。总体死亡年龄(78.52 ± 7.82)岁,男性(78.18 ± 8.00)岁,女性(79.02 ± 7.52)岁,男性死亡年龄小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死亡人数占59.04%(3 099/5 249),略多于女性的40.96%(2 150/5 249)。死亡年龄以75 ~ 84岁居多(占42.56%,2 234/5 249);总体合并5种以上疾病患者占86.72%(4 552/5 249)。2012—2019年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前3位死因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27.21%)、恶性肿瘤(25.74%)、呼吸系统疾病例(22.10%);其中2012—2015年前3大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2016—2019年前3大死因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死因前3位依次是冠心病(51.47%)、脑血管病(43.70%)、高血压(4.34%);恶性肿瘤死因前3位依次是肺癌(37.53%)、胃癌(11.10%)、肠癌(11.10%);呼吸系统疾病死因前3位依次是肺内感染(69.6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5.43)、间质性肺病(5.09%)。结论2012—2019年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死亡年龄(78.52 ± 7.82)岁,男性死亡年龄小于女性,且数量略多于女性。最主要的3大死因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2012—2015年首位死因是恶性肿瘤,2016—2019年心脑血管疾病上升为首位死因。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市某三甲医院2014-2018年恶性肿瘤新发首诊住院病例的疾病分布特点,为恶性肿瘤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该医院2014-2018年间共94611份恶性肿瘤出院病例的病案首页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本次共纳入24377例新发首诊恶性肿瘤患者,平均年龄为53.8±15.1岁,患者数量逐年增长(F=80.7,β=302.0,t=9.0,P<0.05);其中男性15695人,平均年龄为54.8±14.7岁,女性8682例,51.9±15.6岁,男性平均年龄高于女性(t=14.1,P<0.05);5年间恶性肿瘤构成比排名前五位的依次为肝癌、肺癌、甲状腺癌、乳腺癌与结肠癌,男性为肝癌、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胃癌,女性为乳腺癌、甲状腺癌、肝癌、肺癌、宫颈癌,不同性别恶性肿瘤构成有所不同;患者年龄集中于40~59岁,此年龄段患者恶性肿瘤构成与总构成基本一致,<40岁患者数量相对较少,且恶性肿瘤构成有较大差异,白血病、淋巴瘤、皮肤癌以及脑癌等患者例数较多。结论该医院收治恶性肿瘤患者数量逐年增长,且不同性别、年龄恶性肿瘤构成存在差异,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恶性肿瘤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