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提起美国歌舞片,恐怕人们首先想到的,还是好莱坞40年代布景华丽、歌舞纷呈的"梦幻王国".那个时代的歌舞片以其成熟的类型、标准化的模式、多产的数量以及高品质的艺术水准,几乎成为了好莱坞巅峰时代的标志.但是歌舞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变得沉寂了,人们开始怀疑:作为传统类型存在的歌舞片是否已经趋于没落?直到本世纪初,连续几部歌舞片的耀眼光芒让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一类型的价值:2001年出品的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而且票房收入不俗;同年由丹麦著名导演拉斯特·冯·特里尔执导的,包括美国在内的11国合拍歌舞片,一举赢得金棕榈大奖;而2003年的最终赢得了奥斯卡的垂青,成为自1968年以来,第一部赢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歌舞片.歌舞片在商业和口碑上的强劲势头让人们回想起它当年的风采,于是,有评论开始预示:歌舞片即将迎来它的"复兴".当代歌舞片在对传统的继承之上,又注入了新的尝试和探索,使得这一片种呈现出全新的艺术风貌.分析歌舞片的当代形态,就有必要先回溯一下歌舞片发展的历史.
简介:蝴蝶这一艺术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特殊的文化地位和深入的社会影响。数千年来,蝴蝶作为一个显著的文化因子和艺术符号在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工艺中被演绎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民间文化艺术从基层进入上层主流社会,是文化艺术传承的一条主要且有效的发展通道,蝴蝶的艺术形态正是通过这条通道将其文化因子和形态符号凝固在民族文化的整体之中的。本文通过比较的研究方法从文化产生的自然根源出发,以结构分析的方法对有关文献中所记述的关于蝴蝶的文化因子和民俗艺术图像的脉络做了历史考察,试图理清在中国文化发展历程中蝴蝶文化形态产生的根源、涵义及其变化,并对这一中国独特的艺术象征现象所折射的中国文化精神做初步的探索。
简介:《后窗》这部影片在还未上映之前,就已经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可以说这部电影是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众多电影中观众印象最深、评分最高的悬疑类电影。这部电影最大的卖点,在于它将“窥视”这一基本观看设置暴露出来,并使“窥视”作为了这部影片的整体支撑,同时在差异性观看结构中互相模拟,如人眼异化、身体处境等都使主人公与观看者产生了共鸣。这部电影中设置的“窥视”,反身性构成整个电影视觉特征的隐喻。因此很多学者都说这部电影是电影的电影,也就是元电影的隐喻,其主要是这部电影中涉及了视觉快感质询主体欲望,也可以说是视觉形态的反思:如同主人公杰夫想要在窥视他人的生活下来掩饰自身内心的恐慌,但却反被他人所窥视;观看者在观影中并不仅仅是观看影片内容,而是在观看影片中得以反思自身的生活,反思窥视这样一种行为是否合法,是否是道德和法律层面上所允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