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城镇化是内需主导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我国目前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我们用大约30年的时间走过了日本、韩国40-50年和西方国家100多年的城镇化之路。研究表明,未来20年我国仍将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如何处理好市场与政府在城镇化过程中的关系,对于城镇化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城镇化作为一个经济过程,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和政府调控的主导作用都不可忽视。城镇化首先应遵循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但城镇化如果完全由市场机制推动,就有可能导致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出现市场失灵现象,进而导致城镇化无序发展,产生和形成一系列的"城市病",甚至由于风险累积而引发社会危机。英美等发达国家都有这样的经验教训。因而,城镇化不仅要注意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而且还必须充分有效地发挥政府调控的主导作用,从而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
简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常住人口持续减少,许多村庄出现大量的闲置房、危房,不仅影响村容环境,存在安全隐患,还导致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同时,农民居住地分散零乱,面积过大,增加了农村进行水、电、路、通信、公用设施等基础设施统一建设的难度。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结合安徽省宣城市的实际情况,对城镇化背景下的村庄整治提出相关建议。一、村庄现状及影响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存在的一大问题是空心村的出现。这个问题的出现有其历史发展必然性,它制约了农业产业发展、导致教育资源不公、基础设施利用率不高、基层管理与服务缺失等。一是农业生产人员老弱化。目前,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农村基本上靠留守老人、妇女经营土地。2013年宣城市
简介:学术界在城镇化对耕地的影响问题上存在着较大的争论。本文利用中国科学院的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我国东部14省城镇化对耕地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总体经济增长是影响耕地变化的主要因素,不同城镇化模式对耕地的影响也不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相对于农村住宅建设用地而言,城镇化对耕地减少还起到一些缓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