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以北京顺义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中水处理厂的潜流湿地为例,选取2014~2015年的水质监测数据,以电导率、溶解性固体总量、氧化还原电位、pH、水温和总输入氮含量为输入层,比较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对多处理单元潜流湿地出水中的总氮含量预测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遗传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的拟合优度R2可达到0.835,平均相对误差百分比为12.89%,说明其对出水中的总氮含量有一定的预测能力,但精度较差;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百分比为4.46%,精度较高。利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对潜流湿地出水中的总氮含量进行预测较适宜。
简介:利用2011—2015年冬季山东聊城机场的逐日逐时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和邢台站、章丘站的逐日常规高空探测资料,计算了46个物理量参数。在物理量参数与降水相态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基础上,根据物理量参数在不同降水相态样本中值域分布特征,采用盒状图和技巧评分的方法最终选定章丘站和邢台站具有预报意义的各6个物理量参数。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物理量参数对不同降水相态的指示作用,根据各物理量参数在不同降水相态样本中的阈值,确定聊城地区冬季降水相态预报的判定指标。采用隶属函数转换法,建立聊城地区冬季降水相态预报模型。经实况拟合检验,准确率达85%以上,效果较好。
简介:温带气旋是影响我国天气气候变化的重要系统,对东亚区域气旋活动及其气候效应的研究有助于加深东亚地区天气气候变化机理的认识。本文回顾了东亚气旋的识别方法、变化规律及气候效应的研究,主要进展如下:(1)1990年代以后,自动识别方法逐步替代了人工识别,各类算法对天气尺度气旋表达较好,但对多中心结构的温带气旋以及中小尺度气旋的识别和追踪能力还有待提高;(2)东亚气旋的尺度、性质、路径具有明显的多样性,气旋活动过程中的性质转变以及多尺度相互作用等方面近年来受到明显重视;(3)东亚气旋活动与区域气候异常以及伴随的强降水、大风等灾害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有密切联系,气旋区的识别和追踪有助于定量研究气旋演变与极端天气事件之间的局地联系。
简介:利用中尺度WRF数值模式对2015年7月22日龙岩地区大暴雨过程进行数值试验,从地形对大气垂直运动、高低层水平散度以及水汽条件的影响三方面进行控制性试验与敏感性试验对比,研究了龙岩地区特殊地形对此次大暴雨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次过程的降水分布对龙岩地区地形十分敏感,特殊地形作用能使当地降水产生明显增幅。高地形通过阻挡和摩擦作用使大气在近地面层形成堆积,为中低层大气的垂直上升运动积累能量,这种地形影响可以通过中小尺度的扰动上传到对流层顶高度;地形的作用还有利于中低层大气水平辐合、高层水平辐散作用的加强,并以波列的形式影响周围大气,这种地形对大气水平散度的影响对降水变化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受地形影响,水汽在迎风坡有明显的累积,随着降水系统的移动在高地形区产生强降水。
简介:利用2015年的7682(167×46)景MODISL3级地表温度产品(MOD11A2),对全球面积〉25km^2的2446个湖泊(总面积为1.43×10^6km^2),提取湖泊表面温度信息,在经纬度、气候带、海拔、土地利用四个维度上,开展夏季全球湖泊表面温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夏季夜间,低纬度热带、高温炎热的赤道气候带、海拔0m以下、人造地表覆盖地区湖泊表面平均温度分别为23.55℃、23.89℃、21.85℃、21.15℃,高于其它地区湖泊表面温度;夏季夜间,高纬度寒带、终年寒冷的极地气候带、超高海拔、冰川积雪覆盖地区湖泊表面平均温度分别为8.17℃、7.17℃、8.99℃、6.39℃,低于其它地区湖泊表面温度;整体上,全球湖泊表面温度呈现出自赤道向两极递减的明显纬度分异规律,但是在局部地区,由于气候、地形、下垫面和湖泊水体性质的不同,个别湖泊表面温度不同于同纬度其它湖泊。对全球4个显著差异区内的24个湖泊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北美洲中南部地区,导致夏季其沿海湖泊表面温度高于内部湖泊的因素依次是气候、海拔;在南美洲西部安第斯山脉地区,导致夏季湖泊表面温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拔、气候、下垫面和湖泊水体自身的性质;在非洲东北部地区,夏季湖泊表面温度差异的影响因素依次是气候、海拔、下垫面和湖泊水体自身的性质;在亚欧大陆内部地区,导致夏季湖泊表面温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拔、气候、下垫面和湖泊水体自身的性质。综合分析表明,全球夏季气温格局是影响夏季湖泊表面温度的主导因子(白天:R^2=0.85;夜间:R^2=0.94);在非地带性规律中,海拔是影响夏季湖泊表面温度格局的另一个主要因素。
简介:为了获取近场永久位移,通常采用基线校正方法,对近场加速度记录进行基线校正并积分得到永久位移值,但这一结果主观性较强,其可靠性也往往缺乏验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能产生包含永久位移振动过程的振动台实验方案,采用振动台加滑动机构的方法,模拟记录到永久位移台站测点的真实振动情况;在实验中分别采用加速度计、摄影测量方法分别直接得到加速度和位移时程,对加速度时程进行基线校正并积分得到位移时程,将其与直接获得的位移时程进行对比,以验证采用基线校正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现有的基线校正方法校正后,通过积分能得到可以接受的位移时程。
简介:通过在艾丁湖东部湖积平原区开展1:5万供水水文地质详查工作,分析了艾丁湖东部湖积平原区地下水含水层的岩性、结构的空间分布变化规律,分析了地下水类型、含水层类型并划分富水性分区,分析了地下水的循环特征,动态特征和水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在艾丁湖东部湖积平原区主要分布有多层结构的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承压含水层,在NS方向上承压含水层的岩性、结构的空间分布变化最大;富水性级别为水量中等、水量贫乏;地下水主要接受吐鲁番南盆地地下水的侧向径流补给等,从东北向西南径流,通过侧向径流、人工开采等方式进行排泄;地下水的动态类型为人工开采型和开采径流型;水化学类型为SO4·CL-Na型、CL·SO4-Na型、CL-Na型水.
简介:转变思维方式,将航磁数据改变成与化探数据相同的格式,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基于物化探综合信息的区域Au找矿靶区定量预测模型。模型中航磁信息展现出优于Au元素的判别能力。以定量预测模型对全区各研究单元与已知有矿单元做相似程度判定,选择相似程度高的53个单元为一级找矿靶区(每个靶区面积25km^2),其中18个(34%)靶区内有已知矿床(点)产出,认为,其余35个(66%)预测找矿靶区应该是寻找Au矿的有利区域。此结果不但改变了传统(定性)地质研究中认为,航磁成果对Au矿找矿靶区判定效果不佳的结论,同时更加充分说明,海量数据信息中隐藏着极大的潜能,只有转变思维方式,依据大数据的观念,应用定量研究的方法(用数学的方法研究地质问题)才能将其充分地挖掘出来。
简介:岩石物理建模及脆性指数构建是影响脆性预测精度的两大重要环节。现有页岩模型对有机质的模拟争议较大,需要寻找合理的岩石物理理论来模拟富有机质页岩。同时,现有脆性公式种类繁多,各公式的适用性值得探究。本文利用Self-ConsistentApproximationandtheDifferentialEffectiveMedium(SCA+DEM)理论,通过模拟有机质与粘土的耦合性,构建各向异性富有机质岩石物理模型。与前人理论对比,初步验证了本模型的有效性;同时,基于模型构建脆性模板,分析物性参数对各脆性指数公式的影响。结果显示:各脆性公式对不同物性条件下地层的敏感性不同,基于杨氏模量构建的脆性指数对矿物含量的变化较敏感,而基于拉梅系数构建的脆性公式对孔隙度/孔隙流体敏感。应综合各脆性指数公式并结合地层物性信息,以达到最优的预测结果。
简介:通过水培实验,模拟了湿地中6种植物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水葱(Scirpusvalidus)、香根草(Vetiveriazizanioides)、香蒲(Typhaorientalis)、美人蕉(Cannaindica)和黄花鸢尾(Irispseudacorus)对盐分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评估了6种植物的脱盐潜力;在此基础上,测定相对耐盐能力较强的芦苇、香根草、香蒲和美人蕉体内不同器官的钠和钾含量,初步探讨了这4种植物的耐盐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盐分胁迫下,水葱和黄花鸢尾有死亡现象,芦苇、香根草和美人蕉都有新芽长出,部分美人蕉植株根部颜色变深,香蒲未长出新植株,但无死亡和枯萎等现象;香蒲的株高增长率最大,黄花鸢尾的株高增长率最小;培养香蒲和美人蕉的溶液的电导率减幅最大,芦苇、香根草、香蒲和美人蕉的耐盐能力和脱盐潜力相对较强;芦苇、香根草、香蒲和美人蕉不同器官对钠和钾的吸收积累能力差异较大,但是整棵植株的K/Na值在盐分胁迫时都减小,更深层次的耐盐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简介:展安徽省区域地球化学样品地方检测标准方法的研究和编制,将能填补我省目前缺乏相关标准的空白,按照地方标准制定的技术路线和方法来优化泡塑吸附-ICP—MS法金含量的测定方法,得到方法检出限为0.140ng/g,重复性限r=0.2092m+0.9503,再现性限R=0.4948m-0.1478,适用范围为0.82-108ng儋。所测Au含量在上述范围内,试验中共检测到2个歧离值,但在分析中予以保留。正确度评价采用精密度实验数据和相关统计量数据。对于四个水平,分析方法偏倚的置信区间包含0,表明在置信水平α=5%下偏倚不显著。|AIgC|都小于0.1,符合《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DZ/T0130)要求。经过准确度的验证实验说明该标准方法(审批稿)是正确、实用的,可以作为地方标准进一步推广。
简介:通过研究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和四川省芦山县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的数据类型、数据结构及二者问的关系,完成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向芦山县地震应急基础数据的转换与更新;并以芦山地震为例,利用城镇地震应急快速评估系统验证了更新后数据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