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再力花(Thaliadealbata)是近年来在湿地造景中应用较广泛的外来水生植物。为探究该种植物是否对其他植物生长产生影响,采用种子萌发法,测定了再力花不同部位浸提液对3种敏感植物萝卜(Raphanussativus)、白菜(Brassicachinensis)和黄瓜(Cucumissativus)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再力花各个部位浸提液对3种植物种子的萌发率、根长、芽长、鲜质量和干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尤其是高浓度(50mg/mL)浸提液,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再力花叶片浸提液浓度为50mg/mL时,对萝卜、黄瓜和白菜种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39.51%、10.53%和85.19%;根状茎浸提液浓度为50mg/mL时,对萝卜、黄瓜和白菜幼根长度的抑制率分别为87.4%、71.23%和91.7%,对幼芽长度的抑制率分别为51.21%、45.71%和69.66%。再力花各个部位都有化感物质分布,根状茎浸提液的化感作用最强,其他部位依次为根、叶柄和叶片。
简介:依据泥盆纪早、中、晚3个时期的中国岩相古地理图及中国泥盆纪植物已有的资料,绘制出中国泥盆纪这3个时期的植物古地理分布图。中国泥盆纪海侵的主要方向是从中国西南部的云南地区(早泥盆世)逐渐向长江中游的华中地区(中泥盆世)及长江下游的华东地区(晚泥盆世)发展。中国泥盆纪维管植物在南方的分布是随着海侵,逐渐向华中及华东地区扩展,由早泥盆世西南地区的云南、四川、贵州,以及广西和湖南南部等地区,发展至中泥盆世云南、四川、贵州、湖南的中北部以及湖北的南部地区,在晚泥盆世的分布范围扩大到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以及江苏等地区。泥盆纪维管植物在北方的分布范围较小,从中泥盆世才开始出现,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北部,晚泥盆世在宁夏等地区也有分布。中国泥盆纪3个时期陆地维管植物各个种类所占的百分含量表明,早期的植物主要以较为原始的莱尼蕨类、工蕨类以及前石松类为主,中期石松类占优势,到了晚期石松类依然占优势,而楔叶类、真蕨类以及前裸子植物开始繁盛。
简介: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城市了的环境质量,给人民生活和工作提供了一个舒适、安逸的园林绿化环境。在园林绿化中,园林植物配置的合理应用,是提升园林绿化整体效果的重要保障。本研究就不同季节的园林植物配置应用进行阐述,以有效提高园林绿化的整体效果。 关键词:园林植物配置;园林绿化;应用
简介: 摘要:植物种植设计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对设计施工图纸质量有较高要求。既要做到设计内容详实,还要表达清晰,容易理解。在设计过程中,要采取合理的设计方法,并将设计内容,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规定,落实到设计图纸中,从而为施工提供有效指导。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设计图纸存在的不足,促进植物种植设计图纸绘制水平的提升。植物种植设计在园林设计和城市绿化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设计施工图是植物造景的主要依据。本文将对目前植物种植设计图纸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包括缺乏可操作性、缺乏完整性和精确性、设计说明不够详尽、设计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等,并针对这些问题现象,通过改进景观节点处理方法、对植物材料规格、种植点进行精确设计等方式,提升设计施工图的质量。
简介:【 摘 要 】 :近些年,我国中医药行业发展迅猛,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应用到的药用植物资源也相对增多。由于当前我国药用植物资源无法满足当下行业的生产需求,因此就导致了我国的药用资源十分短缺,阻碍了一些濒危药用植物的发展。目前,保护药用植物自然是中医药行业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发挥生物工程技术的优势可以有效地改善这类问题。简要分析目前我国生物工程技术对药用资源带来的帮助,并探究一些利用生物工程技术保护药用植物资源的策略。 【 关键词 】 :生物工程技术;药用植物资源;保护策略 生物工程是结合机械、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工程技术,以生物学的理论作为基础,通过生产大量的有用代谢产物、发挥它们自身生理功能的一门新型科学技术。中国是药用植物資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但随着近些年国内中医药行业中药资源的开采和使用也出现了中药资源短缺的问题,同时也为药用植物的生存和繁殖带来了威胁。生物工程技术可以在这方面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采用快速繁殖等生物技术,高效地培育出优质的种苗,这对于保护濒危药用植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创新生物工程技术来有效地保护药用植物资源也是广大生物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和解决的课题。 一、利用生物工程技术保护药用资源的意义 通过对现代企业生产的调查和研究可以发现,合理应用生物工程技术可以有效地保护中医药植物资源。一方面,现代化的生物工程设备和技术可以直接培育出植物中最有效的活体部位,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相关企业对药用资源的生产效率,能够有效地节约所栽培的植物资源。另一方面,在培育药用资源的过程中科学地融合生物工程技术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效率,提高药用资源的生产质量。因此,将生物工程技术科学合理地应用在保护和培育药用资源的操作中是发展的趋势,相关部门要深入研究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过程,不断地优化和完善生物工程技术,使之在中医药培育和保护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在保护药用植物资源中合理使用生物工程技术 (一)加快中药材的培育速度 目前,我国拥有许多大型的中药企业种植基地,并且具有悠久的药材栽培历史。但是药材的种植和培育都离不开科学技术发挥的作用。以往常规的育种手段效率很低,这时,生物工程技术的引用可以对多年药材生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在中药材野生抚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生物工程技术还可以很大程度地发挥它的作用,可以针对目前栽培技术还不成熟的品种以及药材综合性状劣于野生药材的药性的药物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和优化,高效地培养出可以获得更大经济效益的野生抚育中药材。 (二)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优质种苗 经过科学的调查和研究发现,目前常规的栽培技术很难实现优质种苗快速且大量培育的目的。如果在培育药用植物种苗的过程中科学地融合生物工程技术,就可以高效快速地生产优质的药用植物种苗。 生物技术中的快速繁殖技术可以快速生产优质的药用植物种苗,一方面可以结合药用植物的外植体,诱导培育出愈伤组织再进行培育。另一方面是采用体细胞胚的培植途径。这两个方面的培植过程都需要注意几个关键性的操作步骤。其一,作为培育的外植体自然要选择生长相对旺盛、有效成分较高的部分来作为植物的愈伤组织进行诱导和培植。其二,在培育条件的选择上,要选择适宜的培育条件在种苗上进行植物部分和根的诱导。其三,是要注意培育出的种苗如何顺利地向田间转移的步骤和操作。在培育过程中充分地重视以上关键环节,就可以有效地培植出优质的植物种苗。 目前,我国降香资源十分紧缺,对于降香资源的利用还主要依靠外国进口,海南洋浦生物工程公司就是利用组织培育的方法大规模繁育出降香小苗,然后在温室中培养小苗快速生长,最终再移植到森林中进行野生抚育。这项工程的成功实行为培养其他的资源品种提供了有利的借鉴思想。 (三)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中药中的活性成分 近些年,药厂都会收入大量的中药材进行提取和分离,制成中药提取物。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就可以快速地获得药物植物中的活性成分,并且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大规模地进行培植和繁育。在生产药用植物的活性成分过程中,要科学地选择有效成分含量高、生长旺盛的外植体,同时,在成功的诱导愈伤组织后要选择适合的植物器官进行培养,在摇瓶培养阶段注意优化培养条件,最终保证反应器培养物中不同批次产物的质量要稳定。目前,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成功培育出中药中活性成分的实例也有很多,广大生物学者和学生都应注重对生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和研发。 总之,将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在药物植物资源利用上可以有效地培育和保护植物资源,有助于挽救濒危绝种的药用植物,这对于我国中医药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和意义。在药用植物资源保护过程中应用生物工程技术,不仅体现了生物技术在药用资源使用中的核心价值,还为中国乃至全球范围的中医药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黄鑫,陈万生 . 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研究与开发中的应用和前景 [J]. 中草药, 2015 ( 16 ) . [2] 郭肖红 . 丹参不定根组织培养的研究( I )碳源氮源和磷对丹参不定根培养的影响 [J]. 中草药, 2007 ( 6 ) .
简介:在参照相关资料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得出上海地区湿地水生维管束植物共49科107属179种.从植物生态型和生活型等方面来划分,上海地区水生维管束植物可主要分为内陆河湖水生植物、河口海岸滩涂植物和湿生植物3种类型.从区系组成来看,包含5种以上的12个较大科构成了上海地区水生维管束植物的主体,其中禾本科和莎草科种类最多;区内各属种数都在10种以下,包含3种以上的属有19属,共79种,分别占总属数的17.8%和总种数的44.2%.从区系分布区类型来看,水生蕨类植物种主要有4种分布区类型,世界分布为主要类型;而水生种子植物属有13种分布区类型,其中6个热带分布类型共有39属,占总属数的61.9%,6个温带分布类型共有24属,占总属数的38.1%,表明上海地区水生种子植物区系具有偏热带性质.同时,讨论了水生维管束植物在湿地生态系统以及湿地生态恢复中的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但是在发展城市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是密不可分的。在园林绿化工程中,对于不同的植物,所采用的栽植方式也应该是不同的。基于此,对不同类型园林绿化植物栽植的具体技术措施及要点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简介:克隆植物在湿地中普遍存在,其在有性和克隆两种繁殖方式之间的权衡是植物生态学中的热点议题,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以扁秆蔗草(Scirpusplaniculmis)为研究对象,在吉林省莫莫格湿地,对不同环境条件下土壤中的扁秆蔗草种子数量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影响扁秆蔗草种子数量的环境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在垂直方向上,扁秆蔗草种子主要集中分布在土壤表层(0~5cm深度)和中层(5-10cm深度)内,在下层土壤(深度〉10cm)中明显减少;表层土壤中的扁秆蔗草种子容易受到干扰而发生变动;这种垂直分布规律不随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②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扁秆蔗草种子的数量存在显著差异;土壤含水率、pH和群落辛普森指数与扁秆蔗草种子数量显著相关,植被中扁秆蔗草的多度则与种子数量不相关。分析发现,因环境因素引发的扁秆蔗草繁殖方式的权衡是存在的,并可以在小的局域范围内实现;扁秆蔗草被重新定义为兼性盐碱植物,其适宜生长条件为弱碱性,在强碱性条件下则会通过大量产生种子而实现对当前生境的逃离;两种繁殖方式的意义不同,有性繁殖主要服务于宏观尺度上种群的扩散与维系,而克隆繁殖的则实现了小尺度内克隆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竞争优势的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