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在池塘中将原鲤大规格鱼种养殖成尾均重为300g/尾的商品鱼,养殖周期为一年,通过试验得到了原鲤池塘成鱼养殖合适的放养规格、放养密度、产量、成活率及饵料系数等技术数据。

  • 标签: 岩原鲤 池塘 成鱼养殖
  • 简介:<正>水生维管束植物是水生动物生长繁殖的物质基础,是淡水生态系统中主要的初级生产者,它在维持天然水域渔业可持续发展和水域生态系统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天然文渠属黄河一级支流,流域位于河南省黄河以北,太行堤以南,临黄堤以东,京广线以东,全长160公里,是黄河鱼类重要的生长、繁殖和庇护场所。2012~2013年我们对该渠的长垣段,共计49.63km进行了水生维管束植物调查,调查情况分析总结如下:1采集方法采样时,挺水植物直接用手采集;浮叶植物和沉

  • 标签: 水生维管束植物 长垣 渔业可持续发展 黄河一级支流 初级生产者 淡水生态系统
  • 简介:桦南县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位于北纬45°71’至46°37’,东经129°55’至131°16’,属北方高寒地带。境内山高林密,水资源丰富,大、中、小型水库、塘坝数量众多,面积400-1000亩的塘坝总水面达20,000余亩,生产优质无公害绿色水产品潜力巨大。为了充分利用水域资源,拓宽养殖生产领域,调整养殖品种结构,

  • 标签: 水面养殖 对比试验 河蟹 养殖品种结构 养殖生产 绿色水产品
  • 简介:雌性三倍体鲑鳟鱼已知是不育的,因而有利于水产养殖。本研究旨在对多种温度和水静压刺激处理诱导三倍体头鳟(Oncorhynchusmykiss的一种溯河回游类型)的效果加以对比。热休克和水静压刺激在各组头鳟卵受精后25分钟开始施行。热休克处理所用温度为26—36℃,持读1.25~20分钟;水静压处理所用压力为5.5~8.3×10~4KPa(1KPa=0.145psi)持续2~6分钟。三倍体的诱导率通过红血球细胞核长径的测定来计算。在26℃温度下持续20分钟的热休克处理和在7.6×10~4kPa压力下持续6分钟的水静压刺激诱导出100%的三倍体比率(triploidrate),但是各组卵的成活率却与处理的强度成负的相关关系。因而三倍体产量(triploidyield)(即三倍体的诱导率与孵出时的成活率的乘积)在26℃下持续10分钟的热休克或6.9×10~4KPa下持续6分钟的水静压刺激处理时为最好,分别是50.3%和49.9%。

  • 标签: 三倍体 热休克 压力刺激 不育性 硬头鳟
  • 简介:在实验室人工驯养条件下观察商城肥鲵的行为、摄食、生长和不可逆点等特征。结果显示,商城肥鲵喜弱光条件下(25lux)生活,在密度较大时(2尾以上相遇)易相互残杀。肉食性,长期投喂同一种新鲜肉类有厌食现象,喜食水蚯蚓、青虾和鱼苗。最适生长水温为22±0.5℃。平均体质量18.87g的商城肥鲵在饥饿45d后出现不可逆点。

  • 标签: 商城肥鲵 人工驯养 生物学观察
  • 简介:池塘饲养的湖白鲑,其幼鱼的体长与日龄呈直线相关,体重与日龄,体长与体重均呈幂函数相关.此外,还对湖白鲑幼鱼做了食性的分析:湖白鲑幼鱼阶段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

  • 标签: 湖白鲑 幼鱼 生长 食性 池塘养殖
  • 简介:以硝酸纤维膜为固相载体,以猪瘟病毒为抗原,确定了Dot—PPA—ELISA检测猪瘟抗体的最佳反应条件。试验表明,猪瘟兔化弱毒经仔猪睾丸原代细胞培养纯化,以0.05mol/LpH9.5CBS缓冲液稀释至浓度为0.98~1.15mg/mL制备诊检抗原膜片;采用4%蛋清蛋白0.05mol/LpH9.5CBS封闭;检测反应稀释液应用0.01MPPBST(含0.1%PEG、0.05Tween-20),酶结合物工作浓度以1:30,底物选取4-氯1-萘酚等为检测猪瘟血清抗体的最佳反应条件。重复试验证明了其检测稳定性好。交叉试验、阻断试验证明了其特异性强.

  • 标签: 猪瘟 抗体Dot—PPA—ELISA 最佳条件
  • 简介:头鳟早期发育过程中存在三种红血细胞核类型,圆形的幼体核(L核,在圆盘形的红血细胞内),椭圆形的成体核(A核,在椭圆盘形的红血细胞内)和近椭圆形的未成熟的成体核(ImA核,在近椭圆盘形的红血细胞内)。L核从胚胎早期发生(眼点期前后)至卵黄吸收完毕后(受精后65日,孵出后33日)消失,其间核直径逐渐减少,减幅达29.7%。A核从胚胎孵出时开始出现,至卵黄吸收完毕后,A核基本取代其它类型核,其间核长短径持续发生变化。长径逐渐增加,短径逐渐减少,这种变化直至受精后99日才稳定下来,此时A核长径增幅为43.1%,短径减幅为22.3%,长短径比率由1.11增至2.04。ImA核在胚胎孵出时开始出现,但比例很少,尺寸变化不大,在卵黄吸收完毕稍后(受精后74日,孵出后42日,)可忽略大计(基本上转变为A核)。在胚胎孵出前,红血细胞核全为L核;在卵黄吸收期间,L,A和ImA3种混合存在,核大小及形状发生急剧变化,核类型迅速发生转换,最终全为A核所取代,这种变化和Ichiro(1974)所描述的虹鳟红血细胞的变化基本一致。在卵黄吸收完毕后(受精后74日),A核尺度相对稳定。Wright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着色深,核形状清晰,便于测量。所以,头鳟(虹鳟)早期发育中,这一阶段用红血细胞测量鉴别其倍性的合适取样时期。

  • 标签: 硬头鳟 核长径 核短径 核转换 红血细胞核 早期发育
  • 简介:本文结合生产试验过程,对黄河鲤仔稚鱼生长过程中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初步描述,研究了仔稚鱼的生长以及全长、体长、体重的相互关系.从初孵仔鱼发育至稚鱼约需12天左右,全长达到13.4~21.7mm.仔鱼期体长的增长大于体重的增长;而进入稚鱼期后,体重的增长明显加快.

  • 标签: 黄河鲤 仔稚鱼 形态特征 生长 池塘养殖
  • 简介:淡水白鲳,学名短盖巨脂鲤,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1982年引入我国台湾,1985年引入大陆。该鱼体态华丽、生长快、食性广、耐低氧、少病害、起捕率高。饲养容易,肉味十分鲜美,是迄今为止引入国内的热带鱼类中综合经济性状最优良的一种。在中南省区已经大面积推广并正迅速向北方扩散。

  • 标签: 淡水白鲳 养殖技术 常规条件 黑龙江省 食用鱼 短盖巨脂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