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Aridsoilswherewaterandnutrientsarescarceoccupyover30%oftheEarth’stotalsurface.However,themicrobialautotrophyintheharshenvironmentsremainslargelyunexplored.Inthisstudy,theabundanceanddiversityofautotrophicbacteriawereinvestigated,byquantifyingandprofilingthelargesubunitgenesofribulose-1,5-bisphosphatecarboxylase/oxygenase(RuBisCO)formI(cbbL)responsibleforCO2fixation,inthearidsoilsunderthreetypicalplanttypes(Haloxylonammodendron,Cleistogeneschinensis,andReaumuriasoongorica)inNorthwestChina.Thebacterialcommunitiesinthesoilswerealsocharacterizedusingthe16SrRNAgene.Abundanceofred-likeautotrophicbacteriarangedfrom3.94×105to1.51×106copiesg-1drysoilandthoseofgreen-likeautotrophicbacteriarangedfrom1.15×106to2.08×106copiesg-1drysoil.Abundanceofbothred-andgreen-likeautotrophicbacteriadidnotsignificantlydifferamongthesoilsunderdifferentplanttypes.TheautotrophicbacteriaidentifiedwiththecbbLgeneprimerweremainlyaffiliatedwithAlphaproteobacteria,Betaproteobacteriaandanunculturedbacterialgroup,whichwerenotdetectedinthe16SrRNAlibrary.Inaddition,25.9%and8.1%ofthe16SrRNAgeneswereaffiliatedwithCyanobacteriainthesoilsunderH.ammodendronandR.soongorica,respectively.However,noCyanobacteria-affiliatedcbbLgenesweredetectedinthesamesoils.TheresultssuggestedthatmicrobialautotrophicCO2fixationmightbesignificantinthecarboncyclingofaridsoils,whichwarrantsfurtherexploration.

  • 标签: 细菌丰度 西北干旱 RUBISCO 多样性 酶基因 土壤
  • 简介:针对全国水土保持区划中确定22个具有水源涵养功能基本功能区,利用第1次全国水利普查获取水力侵蚀数据,分析这些区域水力侵蚀现状.结果表明:1)水源涵养基本功能区水力侵蚀以轻中度侵蚀为主,超过80%,强烈、极强烈、剧烈面积分布较少,与全国基本状况相似;2)与第2次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成果相比,水源涵养基本功能区水力侵蚀整体上有所好转,水力侵蚀总面积减少3.75%,轻中度侵蚀面积大幅减少,减幅超过20%;3)水源涵养基本功能区局部地区水力侵蚀形势严峻,极强烈和剧烈侵蚀面积虽然不大,但是与第2次遥感调查成果相比,面积均有所增加,相对增幅较大,说明局部地区存在水力侵蚀恶化现象.

  • 标签: 水土保持 基本功能区 水力侵蚀
  • 简介:为了探讨茅台水源功能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养分效应,对茅台水源功能区马尾松林、柏木林和马尾松+柏木混交林3种针叶林土壤养分制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针叶林土壤平均养分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质量分数均表现为柏木林〉马尾松+柏木混交林〉马尾松林,有效磷质量分数表现为马尾松+柏木混交林〉马尾松林〉柏木林,而全氮质量分数则表现为马尾松+柏木混交林〉柏木林〉马尾松林。统计分析表明:马尾松林和柏木林及马尾松+柏木混交林有机质、碱解氮质量分数及pH值差异显著(P〈0.05),柏木林与马尾松+柏木混交林全氮质量分数和pH值差异也显著(P〈0.05),而3种针叶林有效磷和速效钾质量分数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分析表明:全氮质量分数、有机质质量分数、碱解氮质量分数、pH值相互之间均呈显著性相关,而速效钾质量分数则与全氮、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质量分数呈显著性相关。另外,参照土壤养分等级评价标准发现:3种针叶林有效磷和有机质质量分数较高,均在丰富以上;速效钾质量分数则较低,均在中等以下;其他养分则在很丰富和缺乏之间。

  • 标签: 针叶林 土壤养分 等级评价 茅台水源功能区
  • 简介:通过对赣榆横山自然生态修复过程及物种多样性调查分析,低山丘陵植被修复过程中,阳坡、半阳坡植被演替趋势呈现以山红草+茅草+野山梅、山红草+贾莲子+茅草为主个群落类型,山顶以狗牙根+拂子茅+山菊花为主群落类型。较短3年时间,随着植被群落演替,物种多样性经初期由高到低,2年后由低到高,而后逐步趋向稳定变化过程,有效地遏制水土流失发生。与其他地带性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变化趋势相似。研究结果表明:生态自我修复该地区实践上是可行,只要再辅以人工补植,并有相应法律法规及乡规民约相配套,即可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本地区山清水秀。

  • 标签: 赣榆横山 生态修复 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
  • 简介:水土保持小流域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高、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融合土地生产潜力模型,改进广泛用于可持续发展评价生态足迹法,并将其应用于北京市房山区蒲洼小流域水土保持贡献评估。结果表明,模型改进有效地减小了传统比较分析中偏差,在案例分析中取得了较为可靠结论:蒲洼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使其生态承载力提高了30.9%,生态赤字减少了66.7%,从而显著改善了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 标签: 水土保持 可持续发展 生态足迹 小流域 生态承载力
  • 简介:依据对福建诏安县东溪水质监测结果和流域污染源调查,分析并评价河口水质环境质量,结果表明:东溪河口水质基本符合类地表水水质标准,但宫口湾海域潜在形成富营养化因素,应加强污水排放治理和海域环境保护。

  • 标签: 诏安东溪 河口 海域 水质调查 评价
  • 简介:小良水保站1957年在这不毛之地“光板地”小良建站并开始长期艰苦治理水土流失历程,并取得可喜成果。经过多年植树造林和生态恢复,现在已在光秃沿海台地上恢复起一片葱绿热带人工生态森林。治理后水土流失从根本上得到控制,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 标签: 水土流失 综合治理 小良水保站
  • 简介:2000年起,长汀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过程中,项目的组织管理、制度管理、实施管理、验收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总结出了一套科学管理办法,提高了治理质量和效果,进一步促进了治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

  • 标签: 长汀县 水土流失 项目管理 福建 组织管理 制度管理
  • 简介:福建省矿业开发为国家及福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给福建生态环境带来较严重负面影响。由于观念、法制、管理、经济技术及对矿山地质环境认识不足原因,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给环境造成了较大破坏,尤其是开采金属、煤矿大中型矿山及群采矿区周边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已影响了地方经济和矿山企业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总结福建省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其恢复治理措施与成效,为福建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整治提供了参考。

  • 标签: 矿山地质环境 土地复垦 废水 废渣 矿山地质灾害 治理恢复
  • 简介:半干旱黄土区地形破碎、沟壑纵横、生态环境脆弱,其生态恢复过程受到全世界生态学者普遍关注。生物量是生态系统获取能量表现形式。以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自然恢复10a合沟流域地上生物量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立地因子对地上生物量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立地类型地上生物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沟底、阴向沟坡、阴向梁坡、阳向沟坡、梁顶、阳向梁坡;2)梁坡和沟坡地上生物量随坡度升高均呈现反S形态,梁坡地上生物量最大值出现在20°~25°处,最小值出现在35°~40°处,沟坡地上生物量最小值出现在30°~35°处,最大值出现在40°~45°处;3)坡向对地上生物量影响是显著(P=0.049),其余因素影响不显著。可知,该区地上生物量分布规律是植被对不同立地类型水分、光照自然条件综合利用结果。

  • 标签: 地上生物量 立地 土壤含水量 光照 黄土区
  • 简介:总结分析前人有关黄河下游冲淤平衡时不同含沙量临界流量和水体污染物质量浓度研究成果基础上,利用花园口、高村水文站逐日水沙资料,推算不同水文年黄河下游水沙冲淤平衡时临界输沙量为平水年6.54亿t、丰水年8.83亿t、枯水年3.95亿t,平均6.44亿t。以氨氮和全磷为指标,分析门峡、花园口和高村断面因水土流失引起非点源污染状况,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得到黄河下游河道达到Ⅲ类和Ⅱ类水质标准临界输沙量门峡至高村河段平均为7.93亿和5.20亿t。同时,以黄河下游河道水沙平衡和满足某一水质标准为河流健康约束条件,结合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减沙量、头道拐水文站多年平均输沙量和黄土高原泥沙输移比研究成果,推算黄河下游河道水沙平衡且分别达到Ⅲ类或Ⅱ类水质标准时,黄土高原土壤容许流失量相应为9.41亿和8.41亿t。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冲淤平衡 水质污染 输沙量 土壤容许流失量 黄土高原
  • 简介:采用CIRAS-2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2年生柿树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气孔导度光合生理参数光响应过程,探讨柿树光合光响应特性对土壤水分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对柿树光合生理参数影响显著,随着土壤水分降低,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先升后降,光补偿点先降后升,光饱和点呈下降趋势;维持柿树高光合作用和高水分利用效率适宜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8.8%~76.7%,适宜光照强度为800~2000μmol/(m2·s);柿树对强光利用能力较强,而对弱光利用效率较低;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8.8%时,柿树光合作用主要受气孔限制,而土壤相对含水量降低到25.5%时,柿树光合作用转变为非气孔限制,通过对气孔、非气孔因素判定,可知柿树是一种抗旱性非常强植物。研究结果可为柿树节水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柿树 土壤水分 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 水分利用效率 气孔限制
  • 简介:本文根据水法提出维持江河合理流量和维护水体自然净化能力法定重要内容,应用水资源保护理论技术,初步提出河流水能资源开发合理限度与发展模式评价方法,分析蓄水式水电站和径流式水电站水环境效应。凡涉及到影响饮水安全水电站,建议对其规划作进一步论证。

  • 标签: 水能资源 发展模式 福建河流
  • 简介:西气东输工程是连接我国西部、中南、东南沿海地区重要骨干管道工程,沿线地貌类型复杂多变,因此采取适宜生物植被恢复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十分必要。就西气东输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新疆段建设造成水土流失问题,根据工程所在区域地貌,结合项目区土壤、气候、植被因素,不同立地类型区,系统介绍该区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对于确定线性开发建设项目植物措施设计和植物种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西气东输 水土流失 植物措施
  • 简介:水土保持涉及农业、林业、水利、国土、环保部门以及生产建设各行业,任务艰巨、关系复杂。做好其顶层设计十分重要。水土保持顶层设计就是全国水土保持规划指导下,构建自上而下水土保持规划体系,并通过不断协调各种关系和调整实施方案,最终达到既定长远性、战略性总体目标和任务。2015年国务院以国函〔2015〕160号文批复了《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明确水土保持目标和任务。据此,针对水土保持面临新形势和新问题,审视水土保持区域、部门、行业特点,科学分析中央与地方、部门与行业、区域内部及区域之间、经济与生态、保护与利用各种重要关系,提出水土保持落实顶层设计,分级实施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对策与建议,重点是建立相关部门协作协调合作机制,健全我国水土保持规划体系,落实水土流失防治目标与任务,完善和拓展投入机制。

  • 标签: 水土保持 顶层设计 水土保持规划
  • 简介:长汀是我国南方花岗岩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区域之一。花岗岩由于本身岩体特性,形成风化壳结构松散,抗侵蚀能力弱。发育花岗岩上土壤剖面具有显著层次结构,各层次颗粒组成、有机质含量都有很大差异,不同层次土壤抗侵蚀性能也因此有很大差异。坡度、坡长等地貌因素也对水土流失有较大影响。经过多年有效治理长汀水土流失面积大为减少,但和全省其他地方相比,水土流失仍然严重。本文对前人研究治理长汀水土流失过程中,关于地质地貌对水土流失影响方面所取得一些经验进行归纳,并提出一定建议,以期对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借鉴。

  • 标签: 花岗岩风化壳 地质 地貌 坡度
  • 简介:由水土流失引起生态型缺水,已受到社会越来越多人关注。本文通过分析泉州市生态型缺水现状和原因,探索解决生态型缺水途径,企盼能为解决泉州市水资源缺乏问题有所帮助。

  • 标签: 生态型缺水 现状与原因 解决途径 泉州
  • 简介:开展生态自我修复工程动态监测,要科学地选取监测区域,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水土流失面积及侵蚀量、生物多样性、林草生长量、土壤状况、区域小气候、社会经济状况.要采用相应监测方法并提交监测成果.

  • 标签: 生态自我修复 监测内容 监测方法
  • 简介:本文就辽宁省城市水土保持工作,通过城市水土保持技术体系课题研究,探索出城市水土保持思路,通过各级政府制定政策和试点实践,总结经验,着重分析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成效,提出了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思路和实践.

  • 标签: 城市水土保持 辽宁 生态建设 宣传工作 政策法规建设 生态环境
  • 简介:崩积体是崩岗重要组成部分,因土质疏松,极易被侵蚀。细沟侵蚀特征是探讨崩积体侵蚀机制重要内容。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多场次降雨条件(1.00、1.67、2.33mm/min分别降3次雨)对崩积体30°坡面(5m×1m)细沟侵蚀产沙过程及发育形态特征影响。结果表明:1)1.00mm/min降雨强度条件下,3次降雨后期产沙过程趋于一致,而1.67和2.33mm/min降雨强度条件下,前2次降雨后期产沙过程趋于一致,但第3次降雨后期产沙率急剧增大;2)各降雨强度条件下,沟头溯源作用、细沟平均宽度及深度随着降雨场次增加而增加;3)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细沟特征存在差异,1.00和1.67mm/min降雨强度时,随着降雨场次增加,坡面的细沟数及细沟密度增加,宽深比减小,但在2.33mm/min降雨强度条件下结果恰好相反;4)各降雨强度条件下细沟侵蚀量及其增加幅度均增大,细沟侵蚀愈剧烈。

  • 标签: 崩岗 崩积体 模拟降雨 细沟侵蚀 多场次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