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5 个结果
  • 简介:“临床治疗学”栏目的报道形式是以一个包含某种治疗建议的小病历开头。文章随后讨论此临床问题和这种疗法给患者带来益处的机制。作者对与该疗法相关的主要临床研究、临床应用情况以及可能的不良反应进行综述,同时介绍现有的相关正式指南。最后作者以自己的临床建议结束全文。

  • 标签: 临床治疗学 全膝关节成形术 骨关节炎 微创 临床问题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了解某医院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抗菌药物的情况,评价用药合理性,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调查某院2010年7~12月归档病历中I类切口手术患者有关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444例I类切口手术患者均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在初次给药方面,术前0.5~2h、2~24h和大于24h用药者分别为12例、122例和63例;术后用药者247例。在持续给药中,术后预防用药时间小于4d者70例、4~7d者193例、大于7d者181例。术后单一用药者占82.43%,二联用药者占17.12%,三联用药者占0.45%。结论该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指征把握不严、抗菌药应用档次过高、无指征联合用药及给药时机不当等问题,有待进一步加强管理。

  • 标签: I类切口 抗菌药物 预防用药 调查分析
  • 简介:磷酸盐缓冲液(PBS)核因子-κB(NF-κB)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一氧化氮(NO)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干扰素(IFN)白细胞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TNF)二甲基亚砜(DMSO)四唑盐比色法(MTT法)舒张压(DBP)

  • 标签: 常用词汇 直接缩写 词汇直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室温条件下配制注射多西他赛药物的合理方法,提高配制效率,保证临床安全用药。方法将注射多西他赛药物小瓶200支随机编号,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每组100支;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配制方法(按说明书中配制要求),实验组改良药物配制方法,在相同的室温条件下进行药物溶解实验;分别观察、记录、比较两组小瓶药物的溶解情况(药物完全溶解所需时间、药液中泡沫高度、药瓶内药物残余量)。结果改良药物配制方法溶解该药物达完全溶解所需时间、溶解后药液中泡沫高度、药瓶内药物残余量均优于常规法,均P<0.01。结论改良药物配制溶解方法可使注射多西他赛药物溶解彻底,所需时间短,泡沫产生少,药瓶内药物残余量少,大大提高该药物配置工作效率,减少了药物浪费,可保证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 标签: 改良药物配制方法 注射用多西他赛 药物完全溶解 泡沫 残余量
  • 简介:目的探寻注射头孢拉定引发血尿不良反应的原因。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05版中相关规定对4批国产注射头孢拉定的澄清度和不溶性微粒指标进行了检测,并模拟临床用药特点考察了样品中不溶性微粒的指标。通过建立动物血尿模型,考察了药物剂量和不溶性微粒与血尿的关联性及其原因,并进行了病理学的研究和确证。结果所检测样品质量均符合《中国药典》2005版的相关规定,但不同样品中不溶性微粒指标差异较大,且临床使用中多种因素影响药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数目。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药液中不溶性微粒是导致血尿不良反应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病理研究结果表明,大剂量药物和较多不溶性微粒会对肾脏产生较强的化学毒性和物理损伤。结论药物剂量过大是导致血尿产生的主要原因,不溶性微粒是导致血尿发生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注射用头孢拉定 血尿 不良反应 不溶性微粒
  • 简介: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4种牡荆属植物(黄荆、牡荆、单叶蔓荆和蔓荆)果实中黄荆子素(VNL)的含量,比较黄荆子素的含量异同。方法:采用ZorbaxExtend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Extend-C18保护柱(12.5mm×4.6mm,5μm);以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18min14.4%乙腈,18~30min14.4%~17%乙腈,30~45min17%乙腈;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柱温30℃。结果:黄荆子素在14.2~455.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99%。黄荆子素的含量在牡荆属4种植物中存在差异,其中以黄荆子和蔓荆子中含量较高。结论:该方法准确、快速,操作简便,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4种牡荆属植物中黄荆子素的含量测定。

  • 标签: 牡荆属 黄荆子素 含量测定 色谱法 高效液相
  • 简介: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对冠心病(CHD)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CHD心力衰竭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生脉注射液,并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测定血液动力学指标及24小时内心肌缺血的发作次数。结果治疗组显效19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94.9%。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56.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1)。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均显著增加,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上述各指标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能明显改善CHD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且无毒副作用。

  • 标签: 生脉注射液 血流动力学 冠心病(CHD)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临床对孕妇进行助产护理时选择产时全程陪伴责任护理模式的实际效果。方法:在本院自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期间陆续收治孕妇中共选取84例,应用双色球法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临床助产护理期间参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而研究组则运用全程陪伴责任护理,严谨记录并比较分析两组产妇的具体护理效果相关数据。结果:参照组孕妇的整体产程时间以及产后出血量等皆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参照组新生儿不良反应出现率也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对产妇展开临床助产护理时合理选用产时全程陪伴责任护理能有效缩短孕妇产程时长,明显降低孕妇产后出血量,同时还有助于降低新生儿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值得普遍推广。

  • 标签: 助产护理 孕妇 产时全程陪伴责任护理
  • 简介:摘要:医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是科研产业的发展,很多医院都积极参与到政府的政策实施中。医院和政府都注重创新,构建了“政产学研创”六位一体协同创新发展的模式,提高了医院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也是在医学事业展现“政产研学创”六位一体发展模式的契机,为医学事业的发展和创新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本文针对新的协同创新模式,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展开探究。

  • 标签: 政产学研用创 协同创新模式
  • 简介:病例:患者,女,26岁,于初产6月后出现间断咳嗽、胸闷、气短、浮肿,超声示:全心扩大,室壁运动减弱,左室可见血栓形成,当地医院诊断为"围产期心肌病",给予抗凝治疗。开始予低分子肝素钠0.6mL,1日2次皮下注射,皮肤无异常改变,5天后加华法林4.5mg,每日1次。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钠 皮肤坏死 华法林 肝素抗凝 加用 应用
  • 简介:目的分析注射头孢哌酮/舒巴坦致过敏性休克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内、外2003年1月~2009年6月公开发表的注射头孢哌酮/舒巴坦出现的46例过敏性休克的不良反应报道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结果46例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患者中,老年患者出现比例较高;有42例患者在输注头孢哌酮/舒巴坦30分钟内发生过敏性休克;9例患者发生休克后抢救无效死亡。结论临床应加强对注射头孢哌酮/舒巴坦不良反应的预防和监测,避免发生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

  • 标签: 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 过敏性休克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改进注射盐酸万古霉素有关物质的检查方法。方法:采用辛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色谱柱(c。,4.6mm×250Him,5μm);采用梯度洗脱,流动相A的组成为三乙胺缓冲液一乙腈一四氢呋喃(96:3:1),流动相B的组成为三乙胺缓冲液一乙腈一四氢呋喃(70:29:1);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为280mm,并与盐酸万古霉素进口注册标准所载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采用注册标准方法与本文方法对3个批号的注射盐酸万古霉素有关物质进行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该方法分离效果好。结论:本方法可用于检测注射盐酸万古霉素的有关物质。

  • 标签: 盐酸万古霉素 有关物质
  • 简介:性早熟是儿童内分泌专科的常见疾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对性早熟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决定价值。戈那瑞林(gonadorelin)为GnRH受体激动剂,通过竞争结合了垂体GnRH的大部分受体,从而使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的生成和释放呈一过性增加,广泛用于鉴别诊断儿童中枢性性早熟及成人由于下丘脑或垂体功能低下所引起的生育障碍。

  • 标签: 戈那瑞林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激发试验 儿童
  • 简介:目的分析注射七叶皂苷钠不良反应报告,总结不良反应发生规律,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淮北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7年1月-2016年12月收集的546例注射七叶皂苷钠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97例(36.08%)超出说明书推荐的最大剂量;418例(76.56%)发生在用药30min内;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用药部位损害;不良反应转归好转与痊愈占99.82%。结论应进一步加强质量控制,规范用药剂量和适用范围,密切注意30min内ADR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 标签: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注射头孢拉定分别与板蓝根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柴胡注射液等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后6h内头孢拉定的含量变化,同时观察配伍液的pH、外观及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结果注射头孢拉定与4种药物配伍后的pH值、外观、含量及紫外光谱均无显著变化.结论6h内头孢拉定与4种药物配伍基本稳定.

  • 标签: 头孢拉定 配伍 稳定性
  • 简介:目的:分析Ⅰ类切口围术期患者预防抗菌药物的相关因素,为合理使用和规范抗菌药物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间174份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分析其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相关情况。结果:174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108例在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2.07%;术前0.5~2h给药91例占84.26%,术前〈0.5h给药9例占8.33%,仅术后预防给药8例占7.41%;术后平均用药为4.31d。结论:Ⅰ类切口围术期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存在指征把握不严、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偏高、首次给药时机不合理及术后用药持续时间过长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化管理。

  • 标签: 抗菌药物 预防用药 Ⅰ类切口 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