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多西他赛(DOC)联合顺铂(DDP)治疗初治及复治晚期食管癌患者的客观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应用TP方案:DOC75mg.m-2,静脉滴注,d1;DDP30mg.m-2,d1~8,静脉滴注。初治组28例,复治组32例,其中食管鳞癌56例,食管低分化癌3例,食管腺鳞癌1例,均为Ⅳ期患者,每例患者接受2个周期以上方可评价疗效。结果:60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初治组有效率为50.0%(14/28),疾病控制率为67.9%(19/28),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4.9个月。复治组有效率为25.0%(8/32),疾病控制率为62.5%(20/32),中位TTP为4.7个月。2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中位TT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及脱发。结论:DOC联合DDP是治疗初治与复治晚期食管癌的有效方案,初治者可显著提高疗效,不良反应均可耐受。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关于药源性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ML)的风险认知水平,为临床正确认识及合理防治药源性PML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内外文献数据库、世界卫生组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以及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中关于PML及药源性PML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目前国外医务人员及监管部门已经非常重视药源性PML的诊断、报告以及风险控制。但在我国,无论是从文献的数量,还是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资料,均显示出对药源性PML的认知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结论药源性PML的风险在我国持续存在,但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在药源性PML的监测方面与国外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为更好提升我国药源性PML的监测及风险控制能力,需要包括药品生产企业、临床医生及药师以及监管部门在内的多个部门不断努力和沟通协调。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帕金森病患者采用丁苯酞联合多巴丝肼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文共纳入100例来自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患者等分两组,接受多巴丝肼治疗的患者分在参照组,接受丁苯酞联合多巴丝肼治疗患者分在研究组,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对比:研究组49(98.00%)VS参照组40(80.00%);治疗后HADM评分对比:研究组(9.25±2.30)VS 参照组(14.29±2.58);治疗后MBI评分:研究组(74.31±8.81)VS 参照组(60.35±9.74);两组数据对比P<0.05。两组治疗前HADM评分、MB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针对老年帕金森病患者采用丁苯酞联合多巴丝肼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治疗有效率较高,同时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能力均有显著提升,临床应用效果理想,存在广泛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团队协同下按需护理模式对急重症胰腺炎的价值。方法:于2022年3月-2024年3月,随机收录急重症胰腺炎患者,共有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多团队协同下按需护理模式。分组探究干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更高,结果比较P<0.05。干预前心理状态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理状态改善,结果比较P<0.05。干预前MNA评分O>0.05;干预后观察组MNA评分提高,结果比较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更高,结果比较P<0.05。结论:在急重症胰腺炎护理中,应用多团队协同下按需护理模式,构建由医生、护理、营养师组成的专业护理团队,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升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评估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多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实验依据:本院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间收治的糖尿病多汗症患者,人数100例,按组间均衡可比原则进行分组安排,甲乙两组(n=50),分别实施不同干预策略,前者:提供常规西医降糖治疗;后者:提供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后进行数据收集、资料整理,实施比对,比对数据包括:临床疗效、血糖及相关血生化指标变化、中医症候积分、不良反应。结果:乙组方案更具实施性,相关数据指标均较另一组显优,达P小于0.05标准,具可比性。结论:在糖尿病多汗症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效果更佳,即有效减少汗出、减轻临床症状,使糖脂代谢得以改善、血糖粘稠度得以降低,且安全性、有效性更高,值得科学利用,广泛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