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为提高对血液透析过程中并发低血糖的警觉和防治能力。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12月在本院接受常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57例,男36例,女21例,年龄16~86岁,共行血透4713次。透析时出现心慌、胸闷、眩晕、出汗、低血压、意识障碍表现患者836例次,以血糖仪监测透析器动脉端血糖。结果血糖〈3.0mmol/L患者76例次,男49例次,女27例次,年龄48~79岁,平均61岁,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慢性肾衰竭患者分别为31例次和45例次,以50%葡萄糖注射液输入后症状缓解,除13例次患者因极度衰竭终止透析外,其余按计划完成血透。结论血液透析时患者产生低血压表现往往被认为是过度超滤,透析失衡,而低血糖容易被忽视,本组病例中占9%,对有上述临床表现者常规豁测血糖,有利于防止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糖诱发的严重医疗事件。
简介:目的初步探索沙培林膀胱灌注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收集膀胱肿瘤术后行沙培林膀胱灌注治疗的患者40例,检测灌注前后尿液中细胞因子IL-2、TNF-α、INF-γ的含量,术后6个月复查膀胱镜。(2)动物实验:取雌性大鼠75只,分为空白对照组(15只)、生理盐水灌注组(15只)、沙培林灌注组(15只)、BCG灌注组(15只)和大肠杆菌灌注组(15只),每周灌注治疗一次,6周后停止灌注。从每组中随机选取10只大鼠,处死后取其膀胱三角区组织做病理切片,观察并比较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同时行免疫组化分析,检测IL-2、TNF-α、INF-γ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剩余25只大鼠不做任何处理,饲养2个月后全部处死,取其膀胱三角区组织做病理切片,观察停止灌注后膀胱组织是否出现慢性炎性改变。结果(1)临床研究: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沙培林,尿中细胞因子IL-2、TNF-α、INF-γ均显著升高。6个月后复查膀胱镜见炎性改变且均未见肿瘤复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2)动物实验:膀胱灌注6周后大鼠膀胱免疫细胞浸润情况与细胞因子IL-2、TNF-α、INF-γ的表达相似:大肠杆菌组〉沙培林组≈BCG组〉生理盐水组〉空白对照组;停止膀胱灌注2个月后,大肠杆菌组表现为膀胱炎性改变,其余各组几乎均表现为正常尿路上皮。结论沙培林与BCG等免疫调节剂作用机制相似,通过引起膀胱上皮炎性反应,增强病变部位的免疫功能,从而识别并清除变异细胞,且在一段时间后能自行恢复为正常尿路上皮,不引起慢性炎性改变,沙培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免疫调节剂。
简介:目的提高对肾脏疾病并发Carinii肺孢子虫肺炎(CPP)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肾脏疾病并发CPP患者的资料。结果6例PCP基础疾病为肾移植,狼疮性肾炎,急进性肾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血气分析为I型呼吸功能衰竭。其特点为自觉症状严重,低氧血症发展迅速,但肺部体征很少。胸片表现为双肺广泛斑状浸润。痰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发现Carinii肺孢子虫。治疗首选复方新诺明(SMZCO),早期使用皮质类固醇药物,可加用胸腺肽。6例中4例死亡,2例治愈。结论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胸片的动态变化,对PCP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对可疑性病例应及早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病原体;早期诊断并以SMZCO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提高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