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FD)十二指肠嗜酸性粒细胞(EOS)增多之间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内蒙古妇幼保健院就诊82例FD患儿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内蒙古妇幼保健院体检80名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增强胃动力联合抑制胃酸治疗。经电子胃镜进行检查并取十二指肠降段黏膜组织,采取HE染色法对两组组织中EOS进行计数统计,采用甲苯胺蓝染色计数法对组织内肥大细胞数量进行统计对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两组血浆中白细胞介素-6(1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进行测量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前EOS、肥大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EOS、肥大细胞数高于对照组相应值,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EOS、肥大细胞数水平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IL-6及TNF-α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上述炎性因子水平有所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L-10水平治疗前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EOSIL-6、TNF-α、肥大细胞计数呈正相关关系(P〈0.05),IL-10呈负相关关系(P〈0.05);肥大细胞数IL-6、TNF-α呈正相关关系(P〈0.05),IL-10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FD患者十二指肠黏膜EOS数量、肥大细胞数量及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显著提高.而IL-10水平降低,这些变化FD发病存在正相关关系。

  • 标签: 十二指肠嗜酸性粒细胞 功能性消化不良 相关性
  • 简介:目的了解HGV/GBV-CHCV混合感染者肝组织HGV/GBV-C相关抗原分布状况,探讨HGV/GBV-C对肝脏损害机制。方法以抗HGV/GBV-CNS5单克隆抗体或抗HCVNS3单克隆抗体试剂,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炎病人肝组织中HGV/GBV-C、HCV相关抗原表达。结果56例肝炎病肝组织中HGV/GBV-C相关抗原表达阳性率26.79%(15/56);HCVNS3抗原表达阳性率39.29%(22/56)。HGV/GBV-CNS5抗原表达阳性信号主要位于肝细胞胞浆中,染色阳性细胞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浸润。结论肝细胞中存在HGV/GBV-C相关抗原表达,其编码产物可能作为种靶抗原,诱发免疫病理反应,免疫损伤可能其发病机制之

  • 标签: 庚型肝炎病毒 GB病毒C型 丙型肝炎病毒 混合感染 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症贲门、食管远端粘膜和粘膜下层撕裂,并发出血。般可以自限止血,如累及小动脉可引起严重出血。剧烈干呕、呕吐胃内压力骤然升高引起贲门粘膜撕裂伤并发出血主要因素,随着内镜普遍开展及诊断技术提高,在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中所占比例逐渐上升,本文分析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症出血病人临床内镜下表现。

  • 标签: 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症 上消化道出血 内镜 诊断技术 临床资料 治疗方法
  • 简介:肝硬化患者常出现各类血细胞减少,其中血小板减少尤为常见.此类患者血小板减少原因常归咎于血小板在肿大脾脏中淤积和破坏,即脾功能亢进.

  • 标签: 血小板生成素 肝硬化 血小板减少 TP0
  • 简介:随着消化内镜技术临床应用普及,胃镜、结肠镜、小肠镜、超声内镜(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EUS)以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等各类内镜技术均能获取组织学或细胞学标本而作出病理学诊断,对疾病诊治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由于各类消化内镜技术不同,胃镜、结肠镜或小肠镜下黏膜活检、息肉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以及EUS穿刺术、ERCP下胆胰管刷检和活检等获得组织细胞标本特点也不尽相同,因此,内镜医师和病理医师密切配合显得十分重要。

  • 标签: 内镜活检 病理学检查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消化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 简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种发病机理尚未明了内科常见病,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不适,腹胀、嗳气、嗳酸、食欲不振、烧心等。我院20001-12/2003-12用莫沙必利雷尼替丁联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莫沙必利 雷尼替丁 联合用药 药物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
  • 简介:目前,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如干扰素、拉米夫啶等均未能突破40%~50%完全应答率。近2年来,我们采用宁波三环研究所免疫辩症三环三联疗法抗病毒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同时,我们研究肝活检炎症组织学分级在三环治疗应答关系。

  • 标签: 慢性乙肝 组织学分级 完全应答率 抗病毒治疗 肝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表生长因子受体家族EGFR、HER-2HER-3蛋白在大肠良恶性肿瘤相关性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肠镜病理证实大肠增生性息肉114例,大肠腺瘤121例,大肠腺癌12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单克隆抗体既用型二步法技术,检测EEGFR、HER-2HER-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EGFR、HER-2HER-3蛋白表达在增生性息肉组阳性表达率均较低,分别为35.1%、43.9%17.5%;大肠腺瘤和大肠腺癌组阳性表达率均较高,分别为81.8%、78.5%39.7%和59.2%、76.7%46.7%。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EGFR蛋白表达在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中阳性表达率显著增高(P<0.01);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组中HER-2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差异(P<0.05),HER-3蛋白表达阳性率较低,差异无显著性(P>0.05)。大肠癌病理类型中EGFR、HER-2HER-3蛋白阳性表达呈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大肠不同性质粘膜中EGFR家族蛋白表达起着不同作用,其表达形式具有不同特点;大肠癌发生发展中,三种蛋白在信号传导过程中有共同作用。

  • 标签: EGFR HER-2 HER-3 大肠病变 临床意义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HBV复制标志物肝组织HBsAg和HBcAg抗原表达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HBsAg、HBcAg,血清HBeAg和/或HBVDNA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血清HBeAg阳性阴性组中肝组织HBsAg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而血清HBeAg阳性者肝组织HBcAg阳性率显著高于HBeAg阴性者;血清HBVDNA阳性阴性组中肝组织HBsAg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但血清HBVDNA阳性者肝组织HBcAg阳性率显著高于HBVDNA阴性者。结论血清HBeAg和HBVDNA水平肝组织HBcAg阳性率呈正相关。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肝穿活检免疫组化 血清HBV标志物 肝组织
  • 简介:目的观察生长抑素垂体后叶素、硝酸甘油联合治疗垂体后叶素、硝酸甘油联合治疗老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叱血效果。方法将59例老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垂体后叶素、硝酸甘油,静脉滴注,维持24h。治疗组同对照组治疗方法,再加用生长抑素(施他宁)联合治疗,止血后继续用药48h停药。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12h内病情好转,血压稳定,无继续出血者分别为16例(53.3%)和8例(27.6%),13~24h内止血分别为7例(23.3%)和6例(20.7%),24h止血总有效率76.6%和48.3%。25~72h内止血分别为3例(10%)和2例(6.9%),5d内总止血率86.6%和55.2%(32/60)。治疗组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疗效欠佳或再次出血需行急症手术者,分别为2例(6.6%)和5例(17.2%),病死率3.3%(1/30)和13.8%(4/29),两组相比联合组病死率和急症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平均住院天数联合组31d,对照组43d,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5)。结论施他宁垂体后叶素、硝酸甘油联合治疗老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具有止血率高、使用安全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生长抑素 垂体后叶素 硝酸甘油 老年人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 简介:目的:对比以多西他赛为主二联和三联疗法对老年低分化胃癌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老年低分化胃癌患者随机分成三联化疗组和二联化疗组,每组30例。二联化疗组给予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化疗,三联化疗组给予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替吉奥方案化疗。对两组近期疗效、KPS评分、肿瘤进展时间(TTP)、生存时间(OS)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二联化疗组客观缓解率、临床获益率36.7%、63.3%,三联化疗组客观缓解率、临床获益率33.3%、7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二联化疗组KPS评分为(71.5±6.6)分,显著性低于三联化疗组(79.5±7.9)分,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二联化疗组TTP8.5月,三联化疗组TTP8.7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联化疗组OS13.4月,三联化疗组OS15.1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联化疗组不良反应(白细胞降低、贫血、乏力)率显著低于三联化疗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多西他赛为主三联疗法,多西他赛为主二联疗法对对老年低分化胃癌效果同样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适合老年人使用。

  • 标签: 多西他赛 二联疗法 三联疗法 老年 低分化胃癌
  • 简介:肝细胞癌种常见恶性肿瘤,TP53突变在其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在我国大陆地区,约有50%HCC患者携带TP53突变,最常见黄曲霉毒素导致R249S突变。MDM2和p14ARFTP53通路重要调节因子,近来研究显示MDM2扩增和p14ARF纯合性缺失/启动子甲基化也参与了HCC发生发展过程。目前,越来越多关于TP53通路改变在HCC早期诊断、预后和治疗中应用研究,但还需要更多研究证实。本文重点介绍了TP53通路分子遗传学改变(包括TP53突变、MDM2扩增和p14ARF纯合性缺失/启动子甲基化)肝细胞癌发生关系。

  • 标签: 肝细胞癌 TP53 MDM2 P14ARF
  • 简介:背景:肠道动力障碍急性胰腺炎(AP)病情进展重要环节,兴奋性抑制性胃肠激素失衡可能重度AP(SAP)患者出现肠道动力障碍关键原因之。目的:探讨AP患者血清促炎细胞因子空腹胃肠激素之间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6年6月-2017年6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收治90例AP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轻度AP(MAP)60例,SAP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65例作为对照组。以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和空腹5-羟色胺(5-HT)、胃动素(MTL)、胆囊收缩素(CCK)水平,分析促炎细胞因子胃肠激素之间以及两者AP严重程度之间相关性。结果:MAP组和SAP组血清TNF-α、IL-6、IL-8和5-HT水平高于对照组,MTL、CCK水平低于对照组,SAP组改变更为显著,MAP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各促炎细胞因子各胃肠激素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且两者均与AP严重程度相关(P<0.05)。结论:胃肠激素5-HT、MTL、CCKAP严重程度和血清促炎细胞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可能为AP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参考。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细胞因子类 胃肠激素类 Logistic模型
  • 简介: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组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关系。方法采用二分类组间比较多分类趋势分析,比较MS组非MS组之间、MS组分分组之间样本特征;对符合MS组分标准患者发生NAFLD影响因素进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并拟合预测方程。结果MS组BMI、TC、DBP、SBP、TG、SUA水平值和NAFLD患病率显著髙于非MS组(P<0.05);HDL-CMAU水平值显著低于非MS组(P<0.05)。MS组分分组中,随着代谢异常组分增加,BMI、FPG、DBP、SBP、TG、MAU、SUA水平NAFLD患病率升髙。年龄、BMI、TC、FPG和TGMS患者发生NAFLD独立影响因素(P<0.05);拟合方程:Logit(P)=-19.476+0.08年龄+0.457BMI-1.326TC+0.918FPG+2.679TG。结论MS组分NAFLD关系密切;年龄、BMI、TC、FPG和TGMS患者发生NAFLD独立影响因素;拟合方程可用于NAFLD预测判断,临床筛查识别髙风险患者。

  • 标签: MS组分 NAFLD 相关性 预测
  • 简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和高渗性昏迷均为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二者合并出现临床上极少见,病情危重,病死率高,据报道可达40%-70%^[1],应给予积极抢救。我院1998—12/2002—12共收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02例,其中合并高渗性昏迷者5例,现将其抢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高渗性昏迷 并发症 症状 抢救方案 胰岛素
  • 简介:自从1983年发现戊型肝炎病毒(HEV)以来,对HEV病毒学研究已在基因水平得到完全诠释,基因序列分析揭示HEV基因具有很大变异性,主要分为四基因型。各基因型在全球地理分布明显差异。随着全球HEV基因序列研究深入,又在四种基因型内部发现了多个变异株,从而又细分为多个亚型。本文就戊型肝炎病毒学流行病学研究概况作综述。

  • 标签: 戊型肝炎 病毒学 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