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微柱凝胶法与试管法对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HDN)免疫性抗体的检出率。方法:对临床表现为高胆红素血症、疑似HDN的患儿血标本同时用微柱凝胶法和试管法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游离试验及抗体放散试验,并对患儿阳性血标本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及其效价测定。结果:在275例临床表现为高胆红素血症、疑似HDN的患儿血标本中,用试管法检出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180例(65.5%),抗体游离试验阳性197例(71.6%),抗体放散试验阳性210例(76.4%);用微柱凝胶法检出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224例(81.5%),抗体游离试验阳性238例(86.5%),抗体放散试验阳性251例(91.3%)。微柱凝胶法比试管法的凝集强度高1+~2+。结论:微柱凝胶法的敏感性略高于试管法,具有操作简便,影响因素少,易于标准化,结果客观及保存时间长等优点。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微柱凝胶法 IGG抗体检测
  • 简介:按照卫生部卫办发[2002]116号关于《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的通知,医院输血信息管理系统根据《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为采集、加工、存储、检索、传递患者医疗信息及相关的管理信息而建立的人机系统。数据的管理是医院信息系统成功的关键。

  • 标签: 信息 输血 管理 质量管理
  • 简介:如今大型医院的工作越来越多地采用计算机控制,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为的干预越来越少,因此在管理模式上计算机管理替代人工管理也就成了必然趋势。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住院或门诊患者输注血液的总量和次数也是与日俱增。

  • 标签: 输血科 输血信息管理系统 计算机网络 信息化管理 安全用血
  • 简介:以往在血型血清疑难配血中往往通过血型定型(AB0正反定型、RhDCE定型等),抗体筛查(筛选细胞、谱细胞等),抗体Coombs及吸收放散实验等步骤一般即可完成相应的配血过程。但在血清检测条件不充分时如稀有血型抗体缺乏、谱细胞的谱型不全时等,对于稀有表型及存有高频抗原抗体的血液的配型,常规的检测方法与路径有时就显不够。此时如配合以血型基因分型检测可能的血型表型基因并判断相应的抗体存在,应当是解决问题的一个路径。我室最近在Diego系统抗体缺乏、谱细胞谱不完全的情况下,结合基因分型的方法,解决了2份存有抗高频抗原Dib抗体的定型与输血问题。

  • 标签: Di(a+b-)血型 抗体筛查 序列特异性引物扩增反应
  • 简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异常的疾病,随着医学诊断技术的提高,MDS的诊断标准已不能满足临床实际工作的需要,许多新的MDS亚型不被诊断标准所包括。世界卫生组织(WHO)对MDS进行了修正,新增添了难治性血细胞减少有多系病态(refractorycytopen-inawithmultilineagedysplasia,RCMD)、5q-、MDS不能分类(MDS-U)。

  • 标签: 贫血 再生障碍性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血液学 血细胞形态学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本地区ABO血型定型困难,红细胞不规则抗体与血小板抗体阳性在血液病患者中的发生状况,探讨其输血前检查的难点与重点。方法:使用试管法对标本进行ABO正反定型、抗体鉴定,使用固相凝集方法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结果:血液病患者ABO血型正反定型的凝集强度易发生改变导致定型困难,自身与同种抗体常单独或同时存在导致供受者红细胞与血小板的不相配合,血型异常与抗体阳性的情况与血液病的种类有关。结论:血液病患者易发生血型异常、易产生红细胞与血小板抗体,应结合其病史和输血史分析输血前检查结果选择适合的血液,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 标签: 血液病 ABO定型 不规则抗体 血小板抗体
  • 简介:目的:为了解平湖市发热出疹性疾病(RFIs)的血清流行病特征,以便更好地开展麻疹监测。方法:采集了该地区2007年1月-2009年12月暴发和散发病例的急性期血清标本258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捕捉法检测麻疹和风疹IgM抗体。结果:258份血清标本中,麻疹IgM抗体阳性191份(74.03%);风疹IgM抗体阳性8例(3.10%),其他RFIs59例(22.87%)。结论:RFIs常年散发,以春季为主,发病以〈1岁及〉15岁为主。血清诊断为科学鉴别RFIs的重要手段,应加强麻疹疫苗的有效接种和强化免疫是加速控制麻疹的主要策略。

  • 标签: 发热出疹性疾病 麻疹 IGM抗体
  • 简介:目的:了解徐州地区RhD阴性献血者的血清表型和不规则抗体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血清方法对献血者进行RhD阴性初筛、确认、血清表型和不规则抗体检测分析。结果:对170900人份献血者检测过程中确认RhD阴性847例(0.49%),其中检测出含有不规则抗体有12例(1.4%),在RhD阴性献血者中A型有254例(29.9%),B型有248例(29.2%),O型有267例(31.5%),AB型有78例(9.2%)。结论:通过对RhD阴性献血者的检测,了解徐州地区RhD阴性血型频率、血清表型及不规则抗体产生情况,对RhD阴性血型档案库的建立及有效预防免疫性输血反应保证患者的输血安全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 标签: RhD阴性初筛及确认 血清学表型 不规则抗体
  • 简介:目的:探讨发热儿童C-反应蛋白(CRP)、WBC计数、WBC分类及形态观察检测结果及临床分析。方法:采用POCT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测定CRP,BC5500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测定WBC计数。抗凝血制片,染色,油镜下检查WBC分类及观察白细胞形态。结果:4777例发热儿童外周血形态发现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溶血性贫血。确诊病原感染3959例:细菌感染2170例,CRP,核左移,中毒颗粒,WBC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病毒感染1500例,L%、异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肺炎支原体感染289例,CRP、WBC、核左移高于病毒组,低于细菌组。结论:CRP、WBC计数、WBC手工分类及形态观察有助于儿童发热的病因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了解机体抵抗力和预后观察。

  • 标签: 发热儿童 CRP WBC计数 WBC分类 核左移 异淋
  • 简介:为了解和掌握无偿献血人群中输血传播性疾病的分布和流行状况,动员低危人群献血,有效地降低输血风险,对海宁市2003—2009年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了解和掌握不同地域、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年份各类输血传播疾病的阳性率和流行状况,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无偿献血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了解东莞市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特征及途径,为低危献血者招募服务。方法:对2012-2013年东莞市无偿献血者标本HIV传染性标志物进行检测,对有反应性标本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证,统计HIV确证阳性数;对确证HIV感染者进行告知和首次随访,分析HIV感染者流行病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感染途径。结果:2012-2013年HIV的感染率分别为0.049%和0.056%;感染者绝大部分为男性,占94.0%,女性感染者占6.0%,男女性别比为15.6∶1.0;感染者中年龄以21~30岁阶段为主,占45.8%,31~40岁,占33.7%,18~20岁和41~50岁分别占6.0%和14.5%,51~60岁阶段无感染者;感染者中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者比例最高,占43.3%,高中及中专学历者占41.0%,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者占15.6%;感染者职业主要为普通务工者,占68.7%,商业、服务行业者占16.9%,学生占1.2%,医务工作者占3.6%,其他职业占9.6%;感染途径全部为性传播,其中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55.4%,男男同性性传播占31.3%,同时有异性性行为和男男同性性行为者占13.3%,未出现女女同性性传播案例。结论:东莞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者呈多年龄段、多职业人群分布状态,感染途径为性传播,特别是男男同性性传播形势严峻,应针对性的加强献血前问询和对高危献血人群的排查,以减少经输血传播HIV的风险。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流行病学 特征分析 高危献血人群
  • 简介:在计算机技术、网络建设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各血液中心(血站)以及各科室都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但大部分是局域网络,彼此之间独立和封闭,无法对数据进行有机整合,无法进行沟通和协作,血液成分具体数据成为一个信息孤岛。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血液成分制备管理水平,

  • 标签: 成分血 制备 临床输血 数据化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前S1蛋白(Pre—S1)在血清诊断乙肝病毒复制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250例。分别测定每份患者血清中HBV标志物、前S1蛋白和HBVDNA。结果:HBeAg(+)组中前S1蛋白阳性率97.2%(70/72),HBVDNA阳性率100%(72/72)。HBeAg(-)组中前S1蛋白阳性率60.1%(107/178),HBVDNA阳性率63.5%(113/178)。前S1蛋白和HBVDNA的总符合率为89.6%(224/250),2者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HBeAg和HBVDNA的总符合率为54.8%(137/250),2者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HBsAg(-)中检出前S1蛋白阳性2例。结论:前S1蛋白比HBeAg更敏感地反映HBV复制情况,且可弥补由于HBsAg基因编码区突变造成的漏诊。

  • 标签: 前S1蛋白 乙肝病毒DNA 乙肝标志物
  • 简介:目的:评价脱落细胞、DNA异倍体、肿瘤标志物检查联合诊断恶性胸腹水的应用价值。方法:贝克曼公司RS-6500流式细胞分析仪,观察DNA异倍体,以DNA异倍体≥10%作为阳性标准;涂片染色,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特征;肿瘤标志物检查使用Combas6000电化学发光仪测定。结果:39例恶性肿瘤,DNA异倍体分析有21例阳性,阳性率53.9%,70例良性肿瘤仅1例阳性,阳性率1.4%;细胞检查,39例恶性胸腹水以找到癌细胞为阳性,阳性16例,阳性率41.0%,70例良性胸腹水中,未找到癌细胞;肿瘤标志物(SF、CEA、NSE、CA-125)检查,恶性阳性率为74.4%,61.5%,64.4%,72.0%,良性阳性率为15.8%,21.4%,12.5%,5.6%,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4项联合检测,以任意一项阳性指标作为阳性判断,可将敏感度提高到92.3%。细胞、DNA异倍体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其联合灵敏度为87.0%,联合特异度为77.7%,灵敏度明显提高。结论:脱落细胞、DNA异倍体、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大大提高恶性胸腹水的诊断阳性率。

  • 标签: DNA异倍体 肿瘤标志物 细胞学检查
  • 简介:随着输血医学迅速的发展,人们对血液质量、输注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一直以来,我国血液供应短缺,但每年过期报废的血液却高达十几吨,这主要是血液库存管理不善导致的。要实现安全输血,即血液从“血管”到“血管”的全过程的安全管理,血液库存的安全必不可少。本文就血液在库存时的标签、性质、入库信息

  • 标签: 血液库存 标准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 实施过程
  • 简介:随着我国在安全输血管理方面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人们法制观念的不断增强,安全输血已倍受人们的关注。目前我国绝大部分血站都实现了站内微机网络信息化管理,实现了从血源招募、献血者体检、血液采集、成分血制备、血液出库等采供血全过程微机网络信息化管理,更好地保证了血液的安全性。

  • 标签: 血站 Znternet 信息共享
  • 简介:鉴于RhD阴性稀有血型人群的稀少和临床输血中的重要性,以及稀有血型血液供需紧张平衡的矛盾和稀有血型献血者的严重流失的状况,如何建立固定的稀有血型献血者队伍并进行科学管理,对于保障临床RhD阴性输血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总结几年来血站稀有血型队伍建设与管理的经验.着重提出通过数据库及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稀有血型队伍建设与管理,来提升稀有血型队伍的管理水平。最大限度满足临床输注需求。

  • 标签: 稀有血型 献血者 信息化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