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检测阳性频率及其特异性,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时临床意义,分析输血前有效处理方法,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对2012-02-2014-02输血或手术备血7231例患者应用微珠凝胶技术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阳性标本送烟台市中心血站进行抗体鉴定,分析抗体特异性。结果: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27例,阳性率为0.37%,其中自身抗体3例,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同时存在1例,同种抗体23例。结论: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临床安全输血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敏感度高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尽可能检出有临床意义抗体,减少输血风险,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 标签: 不规则抗体 安全输血
  • 简介:目的:对抗-HIVELISA试剂进行动态质量评价,确保使用试剂符合质量要求。方法:用国家参考品临界值质控血清对抗-HIVELISA试剂进行考核。结果:抗-HIVELISA试剂有不合格现象存在,国产试剂符合率优于进口试剂,不同厂家试剂假阳性率对弱阳性标本检出能力存在差别、同厂家不同批号试剂盒质量也存在差异。结论:血站定期对抗-HIVELISA试剂盒监测并进行质量评价很有必要

  • 标签: 抗-HIV ELISA试剂盒 国家参考品 质量评价
  • 简介:目的:建立SYBRGreenⅠ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人POT1基因方法。方法:依据人POT1基因参照基因TB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人类乳腺癌细胞系MCF-7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为模版,TBP基因为参照基因,应用SYBR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OT1基因表达。结果:POT1和TBP基因熔解曲线为单峰,无杂峰二聚体。POT1基因参照基因TBP基因扩增效率相同(直线斜率0.0171〈0.1)。POT1基因批内变异与批间变异分别为1.3%和2.1%;TBP基因批内变异与批间变异分别为1.2%和2.6%。结论:建立了SYBRGreenⅠ实时定量检测人类POT1基因方法,该方法简单快速,经济,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重复性好,可用于人类POT1基因定量分析。

  • 标签: POT1基因 相对定量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简介: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筛选在新生儿溶血病中临床诊疗意义。方法:随机选取662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对其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结果:共计检测有6例不规则抗体阳性结果。特异性抗体分别为抗-E3例、抗-c1例、抗-Ce1例、抗-D1例,6例患儿均为重症新生儿溶血病,经选用与患儿配合型血液换血治疗结合光疗和药物治疗,2周后痊愈出院。结论:不规则抗体筛选在新生儿溶血病诊断中意义重大,在协助诊断新生儿免疫溶血性疾病方面优点尤其突出。早期适时对不规则抗体进行筛选,可以使重症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更早找到合适血源,减少输血等待时间,对保证新生儿输血安全十分重要。

  • 标签: 不规则抗体 新生儿溶血 输血安全 微柱凝集法 抗人球蛋白实验
  • 简介:目的:对临床上需要输血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进行血清学实验结果分析,使输血达到安全、有效。方法:对9例患者进行直抗、间抗、放散等系列血清学实验。结果: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血清不但含有非特异性自身抗体,有时还同时存在特异性抗体。结论: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输血配型要特别小心,输注洗涤红细胞有定风险。

  • 标签: 贫血 自身免疫性 溶血性 血清
  • 简介:目的:评价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式自体输血在异位妊娠手术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6例异位妊娠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ANH50例患者为观察组,其余46例患者为对照组。记录观察组血液稀释前后动脉血pH、PaO2、PaCO2、HCO3-、碱剩余(BE)、血乳酸(LAC)等血气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1h、术后24hHb、Hct、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血液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出血量和异体输血量。结果:(1)观察组血液稀释前后pH、PaO2、PaCO2、HCO3-、BE、LAC等血气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2)观察组术后1hHb、Hc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24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hPT、APTT、INR明显延长(P〈0.05),术后24h恢复正常。(3)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1h和24hCRP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观察组CRP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异体血输注例数和异体输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H对异位妊娠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凝血功能影响较小,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和减少异体血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自体输血 异位妊娠 手术
  • 简介:目的:通过对ELISA检测项目临界值不确定度评定,探讨适合血站ELISA检测项目的灰区设定方法。方法:依据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测量不确定度要求实施指南》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等其他不确定度指南文件,采用A、B类评定方法对实验室酶免检测临界值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结果:在C.O取0.15时,临界值不确定度为0.150±0.033,为临界值22%。结论:本实验使用方法可以对酶免检测临界值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 标签: 采供血机构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临界值 不确定度
  • 简介:2010年5月下旬以来,河南省信阳市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呈高发趋势,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umangranulocyticanaplasmosis,HGA)是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曾称为"人粒细胞埃立克体")侵染

  • 标签: 应急招募 无形体病
  • 简介:哺乳动物生殖,般是由1个精子和1个卵子通过受精作用形成1个合子细胞,然后发育成1个个体。但有极少数个体,在血液细胞或体细胞中表现出不同类型细胞混合,即镶嵌现象,由不同基因细胞组成生物体被称为嵌合体。

  • 标签: AB/O嵌合体血型 正反定型 H抗原 吸收试验
  • 简介:我国采供血机构检测抗HIV主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为消除由于hook效应导致假阴性结果,目前该项目的检测方法已从步法修改为两步法(双抗原夹心法)。尽管如此,该项目检测中出现非特异性反应仍较多。方面,采供血机构为了保证输血安全,都采用了高灵敏度试剂,导致检测特异性下降。另方面,献血者血液样本存在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等多种因素对ELISA夹心法检测试验有较大影响,可造成假阳性。

  • 标签: 抗HIV 假阳性 再次献血
  • 简介:目的:构建柳州地区无偿献血者红细胞稀有血型库。方法:根据JK(a-b-)血型人红细胞对2mol/L尿素溶解有抵抗性,使用2mol/L尿素试验筛查JK表型阴性样本。用微量板法检测Kidd血型系统JKa或JKb抗原。结果:未能筛选出JK(a-b-)样本。2365例无偿献血者Jk(a+b+)表型频率为46.72%、Jk(a+b-)表型频率为24.27%、Jk(a-b+)表型频率为29.01%;将ABO不同构成人群JK(a+b-)、JK(a-b+)、JK(a+b+)表型构成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柳州地区1611名汉族人群JK(a+b-)表型频率23.28%、JK(a-b+)表型频率29.80%、JK(a+b+)表型频率46.93%;柳州地区603名壮族人群JK(a+b-)表型频率25.70%、JK(a-b+)表型频率28.69%、JK(a+b+)表型频率45.61%。柳州汉族人群Kidd血型基因频率:JKa=0.4668、JKb=0.5332;柳州壮族人群Kidd血型基因频率:JKa=0.4832、JKb=0.5168。柳州汉族和壮族人群JKa、JKb基因频率比较接近。结论:Kidd血型存在多态分布,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人群,Kidd血型分布有差异。可为建立稀有血型库提供参考。

  • 标签: 柳州地区 无偿献血者 KIDD血型
  • 简介:因ABO、Rh血型不合或ABO、Rh血型系统之外血型不合引起输血后溶血性输血反应报道已屡见不鲜,但是,输血后不明原因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却十分罕见。我院近来发生1例罕见输血后原因不明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报告如下。

  • 标签: 输血反应 溶血性 急性 相容性检测 ABO血型 RH血型
  • 简介:目的:了解手足口病暴发高峰时段临床患者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出的人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基因型,为手足口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手足口病高峰时期收集咽拭子标本109份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对分离到4株EV71型病毒株227bpVP3-VP1基因序列和3株CA16株736bpVP1-2A基因序列进行基因测序,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检测到4株EV71分离毒株均属C4a亚群,3株CA16分离毒株均属于B1b亚群。结论:2013年黄梅县手足口病暴发高峰时段EV71流行株为C4a亚群,CA16流行株为B1b亚群。

  • 标签: 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71型 柯萨奇病毒A16型 系统进化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氧化应激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关联,浅析HHcy可能致病机制。方法:于2014-10-2015-05连续收集67例HHcy患者,另筛选3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水平检测,并进步分析SOD、T-AOC、MDA与Hcy之间相关。结果:HHcy患者血清MDA、T-AOC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U=471.5,P〈0.01;U=186,P〈0.01),而SOD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U=194,P〈0.01)。HHcy病情中度组相比轻度组间,仅MDA水平升高(U=245,P=0.006),其他指标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结果表明Hcy水平与MDA、TAOC呈正相关,与SOD呈负相关。结论:HHcy患者体内氧化作用与抗氧化作用失衡,导致清除自由基能力明显降低,致使自由基在体内大量蓄积,进步促进细胞或组织损伤,通过对SOD、T-AOC、MDA氧化应激指标的检测,可为HHcy患者致病机制、预防抗氧化治疗奠定基础。

  • 标签: 氧化应激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总抗氧化能力 丙二醛
  • 简介:目的:了解Dombrock血型Do^a和Do^b基因在汉族人群分布。方法:采用PCR—SSP技术对Dombrock血型进行Do^a和Do^b基因分型。结果:248例Dombrock血型Do^a基因频率为0.0867,Do^b基因频率为0.9133。结论:248例Dombrock血型Do^aDo^b基因频率分别为0.0867和0.9133。PCR—SSP技术可以较好对Dombrock血型进行DO基因分型。

  • 标签: Dombrock Do^a Do^b 血型
  • 简介:在计算机技术、网络建设飞速发展情况下,各血液中心(血站)以及各科室都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但大部分是局域网络,彼此之间独立和封闭,无法对数据进行有机整合,无法进行沟通和协作,血液成分具体数据成为个信息孤岛。为了进步提高工作效率和血液成分制备管理水平,

  • 标签: 成分血 制备 临床输血 数据化管理
  • 简介:目的:对细菌内毒素运用凝胶定性法和动态浊度定量法检查进行比较。为血站提供在原辅材料内毒素检测时更适合方法。方法:用鲎试剂凝胶定性法分别做灵敏度复核、干扰试验、供试品检测,方法用药典规定生物制品细菌内毒素试验规程。动态浊度定量法分别做标准曲线检验试剂灵敏度、回收率判断干扰试验、供试品检测,方法药典规定仪器试验。结果:动态浊度定量法结果易保存,在临界状态下,更容易进行结果判断。结论:血站在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测时,最好选用定量法。

  • 标签: 细菌内毒素 凝胶法 动态浊度法 鲎试剂
  • 简介: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输血对肝恶性肿瘤术后远期复发率近期并发症影响。方法:回顾分析90例肝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按照有无输血分为2组,每组4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随访90例肝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显示35例患者复发,其中输血组有25例(71.4%)患者复发,无输血组有10例(28.6%)复发,输血组患者术后复发显著高于无输血组(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围手术期输血均为影响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2输血组患者肿瘤大小、侵袭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与无输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复发率相关并发症发生与围术期输血存在着密切关系,围手术期输血可作为判断肝恶性肿瘤远期复发危险因素。

  • 标签: 肝恶性肿瘤 输血 围手术期 并发症 复发率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比例新鲜冰冻血浆(FFP)大量输注对创伤大失血患者凝血功能影响。方法:选择进行输血治疗146例严重创伤大失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大失血4h内输注FFP和悬浮红细胞(SRBC)比例进行分组。FFP∶SRBC=1∶3为低FFP组,51例;FFP∶SRBC=1∶2为FFP组,46例;FFP∶SRBC=1∶1为高FFP组,49例。比较3组患者输血后24h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恢复情况。结果:13组患者输血前在年龄、体质量、创伤严重程度评分体温、呼吸、脉搏、收缩压、舒张压等主要生命体征指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组间输血前PT、APTT、TT、FIB、PLT等指标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输血后24hPT、APTT、TT、FIB、PLT等指标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24hFFP组和高FFP组PT、APTT、TT、FIB、PLT等指标恢复情况好于低比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高比例FFP输注能在定程度上改善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减少不必要出血,提高输血疗效和安全

  • 标签: 新鲜冰冻血浆 大量输血 创伤 凝血功能
  • 简介:目的:评价临床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和单采血小板降低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效果。方法:150例输注去白细胞血液制剂(红细胞悬液和血小板)患者为观察组,同期150例输注非去白细胞同类血液制剂患者为对照组,观察2组FNHTR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输注红细胞悬液后FNHTR分别为3例(3%)和18例(18%);观察组和对照组输注血小板后FNHTR分别为4例(8%)和15例(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去白细胞输血可有效防止或降低FNHTR发生,对多次输血治疗患者效果尤佳。

  • 标签: 去白细胞 输血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