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观察程适形放疗(3DCRT)联合TP同步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对82例患者随机分放疗+化疗组(放化组45例)和单纯放疗组(放疗组37例)研究。结果放化组有效率82.3%,放疗组有效率5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组和放疗组1、2年生存率分别是69.77%,44.61%和56.67%,11.54%。两组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组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较放疗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程3DCRT联合TP同步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疗效较好,治疗费用相对低廉。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放射疗法 肺肿瘤/药物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预测绝经女性冠心病的价值。方法选择100例绝经女性患者,分为冠心病组55例,非冠心病组为4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及血清雌二醇有无差异,采用SA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结果①绝经女性冠心病组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5.28±3.95)mg/L比(1.78±1.28)mg/L,P〈0.05]。②冠心病组的血清雌二醇水平低于非冠心病组[(80.46±12.39)pmol/L比(113.62±16.87)pmol/L,P〈0.05]。③绝经女性冠心病血清hs~CRP水平与血脂及雌二醇之间无相关性。结论血清hs~CRP与绝经女性冠心病的发病有明显的关系,血清hs—CRP水平升高可作为预测绝经女性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绝经后 冠心病 血清雌二醇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水平与维吾尔族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cognitiveimpairment,MCI)的关系,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将2009~2015年收住我院的2型糖尿病维吾尔族患者412例,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分4组,HbA1c≤6.5%A组105例,HbA1c6.6%~7.4%B组106例,HbA1c7.5%~8.4%C组109例,HbA1c≥8.5%D组92例,另选同民族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相匹配的非2型糖尿病健康老年人89例为对照组,收集相关病史、检测生化指标、糖尿病并发筛查、评价认知功能,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探讨HbA1c水平与MCI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B、C和D组MCI和痴呆发生率明显升高(9.5%、8.5%、15.6%和21.7%vs2.2%,3.8%、2.8%、4.6%和8.7%vs0,P〈0.05)。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HbA1c≥8.5%、颈动脉不稳定斑块、脑白质病变、糖尿病微血管并发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MCI的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以及糖尿病血管并发与维族老年人MCI的发生率密切相关。

  • 标签: 糖尿病 2型 认知障碍 脑梗死 痴呆 维吾尔族
  • 简介:目的研究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在X综合征患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对18例X综合征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采用高分辨多普勒超声仪测定肱动脉基础、反应性充血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血管舒张末期内径变化,并测定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1)X综合征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较对照组明显减弱,含服硝酸甘油血管明显扩张,但两组无显著差异;(2)X综合征组较对照组ET水平显著升高,NO水平显著降低;(3)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与血浆ET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与NO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X综合征患者存在血管内分泌功能紊乱、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后者与内皮源性松弛因子减少有关.

  • 标签: X综合征 血管内分泌功能障碍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 发病机理 劳力型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房助产士心理压力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方法选取我院产房助产士23名为实验研究的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产房助产士心理压力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总结针对性的解决对策。结果通过本次实验研究发现,导致产房助产士产生心理压力的相关因素排在前五位的分别为高风险的工作环境、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超负荷的工作量、管理和人际关系以及不良的工作环境。结论通过对我院产房助产士分析和研究发现,其心理压力产生的相关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为主要的分别为高风险的工作环境、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超负荷的工作量、管理和人际关系以及不良的工作环境,因此,应该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进而减轻产房助产士的心理压力。

  • 标签: 产房助产士 心理压力 相关因素 高风险的工作环境 超负荷的工作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聚焦解决模式在行MRI检查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MRI检查的80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应用聚焦解决模式,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应激反应(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检查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的应用,可以明显改善MRI检查患者心理不良情绪,减少应激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聚焦解决模式 MRI检查 心理护理
  • 简介:干细胞移植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但是,移植干细胞的低存活率、低分化率限制了其在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为此,研究者们通过不同的方法预处理干细胞,改善其性能,从而提高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效果。本文对此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间质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心肌缺血
  • 简介:随着心血管手术的安全性不断提高,术中切口美观等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逐渐推行微创小切口手术。现选择我院1999年2月-2003年6月40例动脉导管未闭(PDA)行左腋下小切口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与1999年2月前46例左胸外侧切口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微创手术 小儿 成人
  • 简介:缺血性卒中是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研究证实,发病4.5h内使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进行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方法[1],但可发生出血转化,引起患者早期死亡或对神经功能恢复产生不良影响。t-PA治疗24~36h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的比例为1.7%~6.4%[2]。脑缺血可导致局灶性大脑功能迅速丧失,星形胶质细胞和内皮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可引起一系列级联反应,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脑屏障 出血转化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电除颤成功的早期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58例AMI早期(2h内)室颤患者采用非同步电击除颤法复律成功,随机应用尿激酶或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观察其再通率,并发,2周内死亡率,并于2周后进行心功能评估。结果:血管再通率81%,无严重并发,无1例死亡.心功能评估满意。结论:AMI早期(2h内)室颤患者在复苏成功迅速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心肌梗塞 血栓溶解疗法 电抗休克 心室颤动
  • 简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有6%~67%的患者将会发生脑积水.可发生于SAH急性期(SAH0~3d)、亚急性期(SAH4~13d)或晚期(SAH≥14d).有的脑积水必须进行永久性分流术,称为"分流术依赖性脑积水".

  • 标签: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积水 并发症 相关因素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80岁,主因“间断性胸闷2年余,再发1h”入院。患者既往有高脂血症、脑梗塞病史。入院查体:血压120/60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楚,双肺未及干湿性啰音。心界叩诊不大,心率53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Ⅱ、Ⅲ、aVF导联为QS型。头颅CT:脑内多发陈旧性缺血灶。

  • 标签: 桡动脉途径 冠状动脉介入术 脑梗塞病 湿性啰音 缺血灶 支架内血栓
  • 简介: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发病率较高的一类疾病,其中脑卒中是全球引起死亡的第二大病因,也是致残的主要原因[1].据美国心脏协会报道,在美国,每19个死亡案例中就有1人死于脑卒中,平均每40秒就有1人患脑卒中[2].在所有脑卒中患者中,高达87%的患者属于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系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

  • 标签: 血栓素A2 缺血性脑卒中 血小板 THROMBOXANE A2
  • 简介:目的评价经导管封堵婴幼儿动脉导管前、左心房及左心室的大小及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2011年11月到2012年12月经临床及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经导管封堵动脉导管术前及术后24h、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诊,测量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心房内径(LA)、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结果患儿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房内径术后明显减小,并在随访中持续下降,术后6个月达到平衡。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短期内下降,术后3个月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经导管封堵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左心室及左心房明显缩小术后6个月左心室功能及左心房大小恢复平衡。左心室收缩功能短暂下降,术后3个月能恢复到正常。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气囊封堵 超声心动图 心脏重构
  • 简介: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老年心肌梗塞左室功能不全患者室壁运动积分指数(VMI)、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心肌梗塞左室功能不全患者(LVEF为32±8%)30例,分为2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曲美他嗪60mg/d,分3次服用,对照组仅使用常规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测定。结果:曲美他嗪治疗VMI显著下降(下降22.61%).LVEF显著升高(升高18.98%),心脏指数(CI)显著升高(升高13.29%);对照组分别下降8.21%,4.94%。升高2.70%(P均〈0.01)。心率×收缩压乘积、周围血管阻力两组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曲美他嗪可改善老年心肌梗塞左室功能不全患者的VMI和LVEF。

  • 标签: 曲美他嗪 心肌梗塞 心室功能
  • 简介:卒中急性期,损伤脑组织释放炎性介质触发炎性级联反应,进一步加重脑损伤,随后卒中可诱导免疫抑制以减轻炎性反应并发挥脑保护的作用。辅助性T细胞(Th)17及其主要效应因子白细胞介素17A在卒中增加,进一步促进卒中炎性反应,加重神经功能缺损。而卒中免疫抑制相关通路可对Th细胞亚群进行调节,反馈作用于Th17细胞。

  • 标签: 卒中 免疫抑制法 TH17细胞 综述
  • 简介:目的观察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海马内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组(21只)和假手术组(3只),脑缺血组大鼠通过改良的4血管闭塞法建立缺血性脑损伤模型,于6、12、24h和3、6、12和24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荧光双标记染色法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海马内源性VEGF表达及神经发生水平。结果脑缺血组大鼠海马区内源性VEGF表达主要集中于海马齿状回和门区,亚颗粒增生带可见丛集VEGF表达阳性细胞;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水平于缺血第3天时较假手术组升高,于6天时达到峰值(P〈0.01)。缺血早期海马VEGF表达多见于神经元细胞质,在缺血后期则主要见于胶质细胞质。结论大鼠脑缺血,来源于海马齿状回神经元的VEGF表达可能是缺血诱导的齿状回神经发生水平上调的一个重要始动信号,胶质细胞表达的内源性VEGF表达可能参与了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后续过程。

  • 标签: 脑缺血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海马 齿状回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患者男,37岁。因头痛加重14h并意识障碍13h,于2009年4月收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入院体检:血压为125/89mmHg,脉搏为86次/min,体温为38.9℃,呼吸为26次/min,血氧饱和度为0.8。意识处于昏迷状态,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6分,左侧瞳孔为1.5113111,右侧瞳孔为2mm,对光反射迟钝,颈项抵抗明显,双侧巴宾斯基征(+),克氏征(+)。

  • 标签: 动静脉瘘 蛛网膜下腔出血 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