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慢性肾功能衰竭(下称慢性肾衰)常伴发心脏损害,心律失常是心脏损害的一种表现,严重心律失常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将我院1989年3月至1991年12月收治的72例既往无心脏病史的慢性肾衰患者,就其心律失常进行分析.临床资料本组72例,男41例,女31例,年龄15~82岁,其中40岁以下38例,40岁以上34例.原发病为慢性肾炎59例,多囊肾7例,慢性肾盂肾炎4例,狼疮性肾炎及双输尿管狭窄各1例.主要检查结果:血尿素氮21.3~92.9mmol/1,平均40.8mmol/1,其中≥28.6mmol/1者64例.二氧化碳结合力2.8~25.4mmol/1,其中≤16mmol/1者42例,正常范围者30例.血清钾2.07~8.25mmol/1,其中<3.5mmol/1者24例,高于5.2mmol/1者1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其中Hb≤60g/1者39例.血压正常者10例,收缩压≥22kPa者46例,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间隔穿孔的临床病例特点,为该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7例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MI并室间隔穿孔患者室间隔破裂穿孔常发生于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穿孔部位多位于室间隔近心尖部。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年龄(60~69岁)、女性、缺乏侧支循环和广泛前壁透壁性心肌梗死和右室梗死(常可导致低血压)、无心绞痛病史。患者多存在房性快速型心律失常,新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提示预后严重不良。室间隔破裂的预后很差。内科保守治疗的院内死亡率高。结论注重体征及尽早行超声心动检查是早期诊断该并发症的关键,进行积极的内科治疗并力争外科手术的机会能降低死亡率。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多次洗胃法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AOPP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次洗胃法治疗,患者入院后即给予经口留置胃管洗胃,至洗出液澄清、无蒜臭味后拔除胃管;观察组患者在初次洗胃结束后,保留胃管进行多次洗胃。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住院治疗时间、治愈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一次性洗胃比较,多次对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洗胃,能更彻底地清除胃内毒物,显著缩短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及住院治疗时间。观察组患者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有关。
简介:目的为探讨风湿性多肌痛的临床特点,并分析误诊病例,从而提高对风湿性多肌痛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住院风湿性多肌痛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和首诊误诊疾病谱。结果(1)患病性别多为女性,男:女=1:2.8,平均发病年龄(68.2±10.4)岁。(2)临床表现有累及颈肩痛者22例(57.9%),仅有肩胛带肌和骨盆带肌痛者16例(42.1%),其中伴随膝、髋关节疼痛者18例(47.3%),伴有晨僵17例(44.7%),发热20例(52.6%),合并巨细胞动脉炎11例(28.9%)。(3)所有患者均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平均为(85.8±30.2)mm/h。(4)首诊误诊病例24例占全部病例的63.1%,其中以误诊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居多。(5)全部病例均使用激素治疗,单用激素18例(47.3%),联合甲氨蝶呤15例(39.4%),联合雷公藤占5例(13.1%)。结论风湿性多肌痛是以四肢近端肌肉僵痛为主要特征,在老年人群中发生的一种免疫性疾病,可伴有发热,关节痛和红细胞沉降率显著增快,激素治疗有效。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增加,患病数也随之增加,应提高对此疾病诊治水平,避免误诊、漏诊。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程度精索静脉曲张(VC)患者精液质量及精子形态。方法121例VC患者分为I、Ⅱ、Ⅲ度共3组,其精液按WHO标准常规分析并对精子形态进行评价,23例健康男性精液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结果不同程度VC患者与对照组比较,精液各项常规指标及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均下降(P〈0.01),畸形精子中,小头、锥形头和无定形头精子均增多(P〈0.01,P〈0.05,P〈0.01)。不同程度VC患者间比较,常规检查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形态检查Ⅲ度VC组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低于Ⅱ度VC组(P〈0.01),而Ⅱ度VC组与I度V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畸形精子类别比较,Ⅲ度VC组的无定形精子百分率明显高于Ⅱ度VC组(P〈0.01)。结论精液常规检查不能区分不同程度VC对精液损害的影响,而精子形态检查可反映不同程度VC患者的精子状态。因此,VC患者不但应行精液常规检查还应行精子形态检查。
简介: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对胰腺癌疼痛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收集2001年至2007年2月期间国内应用HIFU治疗胰腺癌疼痛的资料较为齐全的文献进行荟萃分析。对所选文献的HIFU机器型号、治疗剂量、胰腺癌缓解率、疼痛总缓解率、疼痛消失率以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详细记录,着重分析治疗后胰腺癌癌痛缓解率和消失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共有16篇413例患者纳入分析,胰腺癌疼痛总缓解率为31.3%~100%(中位缓解率为80.0%),疼痛消失率为10.8%~88.9%(中位消失率为28.0%);联合化疗药物可显著增强其镇痛作用;不良反应少,少数可出现淀粉酶升高、AP、局部腹膜炎等并发症。结论HIFU为缓解胰腺癌疼痛的安全有效措施。
简介:目的:了解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况,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1年12月对上海市黄浦区五里桥街道的110例高血压病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尔顿抑郁(HAMD)和焦虑(HAMA)量表进行调查,并以101名健康老人作为正常对照。结果:高血压组SCL-90总均分及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睡眠饮食等均分都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论是高血压组还是正常对照组,男性与女性SCL-90总均分及因子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血压组中31例(28.2%)患者至少有1项因子高于2分,6例(5.45%)患者至少有1项因子高于3分,出现躯体化、饮食睡眠、强迫等问题的较多。高血压组HAMD、HAMA量表总分及HAMA量表精神焦虑因子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心理健康问题.需特别关注。
简介:目的了解南宁市农村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合理性情况。方法选择南宁市辖区六个县6所县人民医院、7所乡镇卫生院,每所县医院调阅45~50份、乡镇卫生院15份有输血治疗的病历(共394份),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和"内科输血指南"对输血合理性进行评估,分析各临床科室用血特点、"少量血"和"搭配血"输注状况。结果394份病历中,"合理用血"占50.51%,"部分合理"占4.31%,"不合理"占45.18%;手术科室"部分合理"和"不合理"用血比例(72.11%)显著高于非手术科室(28.43%)(P〈0.01)。不同血液成分"不合理"输血的比例为:血浆82.3%、冷沉淀66.7%、红细胞38.2%、血小板27.7%。"不合理"输血中,"少量血"和"搭配血"比例分别为36.42%和25.28%。结论不合理输血现象在基层医院中普遍存在,以手术科室尤为突出;血液成分不合理输注现象以血浆最为突出。不合理输注的类型主要有血浆与红细胞搭配输注、输注血浆补充白蛋白以及红细胞输血没有严格依据适应证。
简介:目的探讨高脂血症对大鼠胰腺的损伤机制。方法采用断乳1周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2组,各5只。一组为高脂血症组,喂以高脂饮食,另一组为对照组,喂以普通饲料。实验6周后处死动物,取胰腺组织,裂解提取蛋白质。采用相差凝胶电泳(DIGE)和二极质谱技术,检测两组胰腺组织蛋白质差异,并用Westernblotting验证。结果高脂血症组胰腺与正常胰腺相比,上调蛋白质3种,其中精氨酸酶Ⅱ、甘氨酸脒基转移酶、核糖核酸酶抑制剂分别为对照组的2.19倍、1.82倍和1.12倍;下调蛋白质11种,酪氨酰tRNA合成酶、α-淀粉酶、脂肪酶、DJ-1蛋白和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等较对照组分别下降2.48倍、2.37倍、1.85倍、1.73倍和1.65倍(P〈0.05)。Westernblotting显示高脂血症组胰腺的精氨酸酶Ⅱ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α-淀粉酶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弱。结论高脂血症胰腺组织中精氨酸酶升高可能是高三酰甘油对胰腺造成损伤的机制之一,而淀粉酶和脂肪酶下降可能为胰腺自身保护机制。
简介:目的评价贲门失弛缓症在胃镜下气囊扩张术的临床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方法对21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术前行X线食道吞钡,常规胃镜检查,并都确诊为功能性贲门失弛缓症。术前流质饮食1天,禁食12小时以上,给予适量的镇静剂(安定针)、咽部麻醉。由胃镜活检孔插入导丝,退出胃镜,沿导丝将涂有甘油的球囊。(为低顺应性聚乙烯囊),送入过贲门口处于气囊的中央部。由助手向囊内注气,使囊内压逐渐达到10—15psi,维持1—2分钟,间隔2—3分钟后再扩张,共2—3次;退出胃镜和球囊,再插入胃镜观察扩张出血情况及有无穿孔。并与外科肌切开术作比较,从而得出何者更具优点。结果21例患者中,其中一例因球囊直径选择过小(14mm)而疗效欠佳行第2次扩张后临床症状消失外,其余5例一次既近期临床症状均消失。所有病例术中轻度恶心和胸痛,术后第1—2天轻度胸痛外,余无不适,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扩张治疗与外科肌切开术均是有效缓解贲门失弛缓症症状的主要方法,但外科肌切开术组织创伤大,病人痛苦重,经费开支大,术后胃食管反流等不足之处。结论贲门失弛缓症胃镜下气囊扩张术优于外科肌切开术。
简介:目的探讨中央节段性切除术(middlesegmentpancreatectomy,MSP)治疗胰腺颈、体部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临床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6例中央节段性切除的胰颈、体部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颈体部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患者,均作中央节段性切除胰腺肿瘤,其中浆液性或黏液性囊腺瘤14例,肿瘤平均直径3.8(2.3—5.6)cm;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9例,肿瘤平均直径3.6(3.3-5.2)cm;胰岛细胞肿瘤(有功能性)1例,2.0cm;神经内分泌肿瘤(无功能性)2例,肿瘤直径分别为2.1cm、2.4cm。本组无围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3.8%(9/26),胰瘘9例(34.2%)、胃排空延迟2例7.6%)、腹腔感染、淋巴漏各1例(3.8%);所有病例术后都获得随访(6-60个月),术后随访患者生命质量良好,未新发糖尿病及消化不良或肿瘤复发。结论中央节段性胰腺切除是治疗胰腺颈体部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能有效保留胰腺内外功能。
简介:目的分析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T)的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SPT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其中39例SPT组织蜡块中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HSE)、突触素(SYN)、神经细胞黏附分子1(CD56)、神经内肽酶(CD10)、巢蛋白(Nestin)、波形蛋白(Vim)、S100收集组织蛋白(S100)、α1抗糜蛋白酶(α1-ACT)、α1抗胰蛋白酶(α1-AT)、上皮膜抗原(EMA)、抗广谱细胞角蛋白单抗(AE1/AE3)、角蛋白多肽(CK19)的表达。结果SPT组织病理特征为假乳头结构形成和区域性坏死,无腺泡结构。39例SPT中,NSE表达率达97.4%,CD56和CD10的表达率均为84.6%,Nestin和Vim表达率分别为64.0%和87.0%,S100的表达率为79.5%,α-ACT和α1-AT的表达率分别为82.1%和79.5%,而SYN的表达率仅12.8%,EMA、AE1/AE3和CK19等表达很少,呈弱阳性反应。结论SPT典型病理特征是由于肿瘤组织不同区域相对缺血、缺氧所造成的退行性变的结果,SPT表达多种组织来源的抗原,反映其可能来源于胰腺干细胞及与其发育密切相关的胚胎神经嵴的神经前体细胞,且在发育过程中发生分化不成熟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