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50岁。因“胆管癌术后16个月,伴发热20余天。”于2016年4月7日入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住院治疗。患者2014年12月2日因“胆总管下端占位”于外院行“肝胰十二指肠切除+肝门部胆管成型+广泛肠粘连松解术”。术后病理示胆管癌,后多次在外院行“伽玛刀”治疗。2016年3月15日“伽玛刀”治疗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40℃,伴有畏寒、寒战、恶心、腹痛。

  • 标签: 亲水气单胞菌 肝脓肿 胆管癌术后
  • 简介:目的研究剂口服吉米沙星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中的药动学特性,为制订用于中国人的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12名受试者随机、开放、3交叉剂空腹口服吉米沙星片剂160mg、320mg和480mg。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荧光法测定血、尿样中吉米沙星药物浓度。应用Winnonlin分析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受试者剂空腹口服吉米沙星160mg、320mg和480mg后体内过程均符合非房室模型,平均血清Cmax分别为(0.70±0.19)mg/L、(1.40±0.32)mg/L和(1.84±0.35)mg/L;Tmax中位数分别为1(0.5,2)h、1(0.5,2)h和1.25(1,2)h;平均t1/2分别为(7.06±1.22)h、(7.02±0.94)h和(7.28±0.81)h;平均AUC0-24h分别为(3.86±0.56)mg.h/L、(7.61±0.93)mg.h/L和(11.47±1.68)mg.h/L;平均AUC0-∞分别为(4.01±0.57)mg.h/L、(7.71±0.92)mg.h/L和(11.62±1.72)mg.h/L;平均Vd分别为(411.45±77.88)L、(423.47±59.48)L和(439.21±55.55)L;平均CLt分别为(40.71±6.22)L/h、(42.10±5.46)L/h和(42.26±7.14)L/h;给药后48h内平均累积尿排出率分别为(38.95±6.14)%、(37.84±6.62)%和(35.57±5.07)%。结论中国健康受试者次空腹口服吉米沙星160~480mg结果显示其符合线性药动学的特性,消除半衰期长。给药量的约40%以原形药物经肾排出。

  • 标签: 吉米沙星 高效液相色谱 药动学
  • 简介:目的统计分析医院感染嗜麦芽窄食胞菌的临床资料和药敏试验数据,为临床控制和预防嗜麦芽窄食胞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嗜麦芽窄食胞菌感染的临床病例及药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与描述。结果共152例嗜麦芽窄食胞菌感染患者,感染多发生在人院2周以后,以呼吸系统感染症状表现为主。有基础结构性肺病和恶性肿瘤患者易发生嗜麦芽窄食胞菌感染,且以肺炎居多。患者感染前使用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药物和头孢菌素类广谱抗生素、患有严重的基础疾病、接受各种侵袭性操作、老年、免疫力低下、肿瘤为高频致感染因素。患者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呼吸内科、胸外科。药物敏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米诺环素(94.7%),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90.1%),左氧氟沙星(86.8%),头孢哌酮.舒巴坦(57.8%),替卡西林.克拉维酸(54.6%),头孢他啶(51.3%)。老年组和成年组分离菌株的药物敏感率和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青霉烯类药物和头孢菌素类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侵袭性操作、免疫力下降的患者更易感染嗜麦芽窄食胞菌。加强患者嗜麦芽窄食胞菌的检测,依据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治疗嗜麦芽窄食胞菌感染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感染 治疗
  • 简介:目的比较欧洲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委员会(EuropeanCommitteeonAntimicrobialSusceptibilityTesting,EUCAST)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andLaboratoryStandardsInstitute,CLSI)微量稀释法检测曲霉体外药物敏感性的差异。方法分别用EUCAST方法和CLSI方法检测116株曲霉对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卡?白芬净和米卡芬净的敏感性,比较两种方法的基本符合率、药敏符合率、极重大误差率和重大误差率。结果EUCAST方法和CLSI方法对116株曲霉药敏检测的基本符合率为96.3%~100%。两方法检测烟曲霉对伏立康唑的药敏符合率98.8%,重大误差为1.2%,极重大误差率为0。烟曲霉和黑曲霉对两性霉素B以及烟曲霉和黄曲霉对伊曲康唑的药敏符合率均为100%,重大误差率和极重大误差率均为0。结论EUCAST方法和CLSI方法对检测曲霉体外药物敏感性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 标签: 曲霉 EUCAST CLSI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有效浓度
  • 简介:目的构建正常小鼠、轻度和重度免疫抑制小鼠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模型,研究不同免疫状态下鲍曼不动杆菌的致病性。方法1分别构建正常小鼠、轻度和重度免疫抑制小鼠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模型;2144只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组1)、轻度免疫抑制组(组2)、重度免疫抑制组(组3)、感染组(组4)、轻度免疫抑制感染组(组5)及重度免疫抑制感染组(组6),每组24只小鼠。气管插管后组1、组2、组3经气管插管注射生理盐水10μL,组4、组5、组6注射鲍曼不动杆菌菌液(3.8×108CFU/mL)10μL;3分别于0、24、48、72、120和168h6个时间点每组随机选取4只小鼠,进行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小鼠肺组织细菌计数,以及肺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组6有5只小鼠死亡,病死率达到20.8%,余组无死亡。组4为免疫功能正常小鼠,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后2d肺内细菌全部被清除,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在感染后1~3d明显上升,5~7d后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病理示一过性肺组织损伤包括局部肉芽肿形成及肺间质损伤;组6为重度免疫缺陷小鼠,在感染后肺组织中的细菌量持续增长,第3天上升至感染初期的145倍,之后菌量减少。感染2d内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始终处于极低水平,3d后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至第7天明显升高至正常水平的2倍以上,组织病理示感染7d后整叶肺呈实变、坏死,肺泡、支气管及血管结构均被破坏;组5与正常小鼠感染过程类似,细菌在第3天被完全清除。结论正常小鼠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后,肺内细菌可以完全清除,但仍有一过性肺组织病理损伤;重度免疫抑制小鼠感染后细菌会在肺内增殖,肺组织病理损伤随时间延长明显加重;机体不同免疫状态可影响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发展和转归。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小鼠肺炎模型 免疫抑制 致病性
  • 简介:目的了解spoOA基因对艰难梭菌临床分离株生长和芽孢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ClosTron敲除技术构建艰难梭菌临床分离株C25的spoOA;NN突变株,分光光度计检测菌液浓度并绘制生长曲线,孔雀绿染色法计数芽孢和营养细胞。结果艰难梭菌临床分离株C25的spoOA基因敲除突变株和敲除前亲代株的48h生长曲线无明显差异,但突变株不再产生芽孢。结论spoOA基因是艰难梭菌芽孢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基因,但并非其生长过程中的主要基因。

  • 标签: 艰难梭菌 芽孢 spo0A基因 生长曲线
  • 简介:目的了解近7年间重庆一医院肠道外分离的气胞菌对临床常用药物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6年住院患者肠道外分离的非重复气胞菌株的临床分布特征并对14种抗菌药物的体外药敏结果进行判读,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10|2016年共分离肠道外非重复气胞菌230株,以嗜水气胞菌最为常见,占83.0%,其次为维氏气胞温和生物变种,占14.8%。主要分离自伤口分泌物,其次为胆汁和尿液。气胞菌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唑耐药最为严重,耐药率为46.8%,其次为头孢曲松(37.0%)和头孢呋辛(28.8%),对氨曲南、头孢吡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在10%以上。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以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低于10%。其中,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4.0%,对美罗培南耐药率为1.7%。除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外,嗜水气胞菌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高于维氏气胞温和生物变种。尚未发现维氏气胞温和生物变种对美罗培南耐药菌株。结论该院临床分离气胞菌肠道外感染以嗜水气胞菌和维氏气胞温和生物变种为主。气胞菌科不同菌种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有差别。由于气胞菌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唑和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较为严重,临床应慎重使用。

  • 标签: 气单胞菌 耐药性 头孢曲松 甲氧苄啶-磺胺甲唑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 简介:目的了解肿瘤患者术后嗜麦芽窄食胞菌(Stenotrophomonasmaltophilia,Sm)致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1年2月至2008年5月肿瘤患者术后发生Sm引起的VAP患者35例作为病例组,以同期未发生Sm引起VAP患者105例为对照组。以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Sm引起的V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因素分析表明肿瘤患者术后Sm引起VAP组在APACHEⅡ〉10,术后呼吸支持〉7d,使用广谱抗生素〉7d,术后血清白蛋白≤30g/L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使用广谱抗生素〉7d是肿瘤患者术后Sm引起V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PACHEⅡ〉10,术后呼吸支持〉7d,使用广谱抗生素〉7d,术后血清白蛋白≤30g/L是肿瘤患者术后Sm引起的VAP的相对危险因素;而术后使用广谱抗生素〉7d是肿瘤患者术后Sm引起VAP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积极改善患者的基础状况,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减少呼吸机使用天数,是预防和治疗Sm引起VAP的关键。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检测血液分离肺炎克雷伯菌的高黏液(HM)表型、荚膜血清型及主要毒力基因,并测定其生物膜形成情况。方法收集血源性肺炎克雷伯菌82株,黏液丝试验检测HM表型。PCR筛查6种常见高毒力荚膜血清型(K1、K2、K5、K20、K54、K57)和7种常见毒力基因(rmpA、rmpA2、aerobactin、mrkD、iroN、magA、wcaG),利用微孔板法检测生物膜的形成。毒力分数(毒力基因个数)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率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82株血源性肺炎克雷伯菌中,黏液丝试验阳性占31.7%(26/82),高毒力荚膜血清型菌株的阳性率为40.2%(33/82),二者均阳性24株,阳性率为29.3%(24/82),毒力分数的第50百分位数P50为2。HM表型与非HM表型菌株中高毒力荚膜血清型的检出率分别为92.3%(24/26)和16.1%(9/56),毒力分数P50分别为5和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毒力荚膜血清型菌株的毒力分数P50为5.5,高毒力荚膜血清型菌株中,K1/K2/K57型的毒力分数与K5/K20/K54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M表型菌株和非HM菌株形成生物膜的阳性率分别为50.0%(13/26)和73.2%(41/5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毒力荚膜血清型菌株形成生物膜的阳性率为60.6%(20/33),不同高毒力荚膜血清型肺炎克雷伯菌中,K54菌株形成生物膜的能力最强,阳性率为6/8。结论致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存在多种强毒力和(或)生物膜阳性菌株,必须高度重视,避免广泛流行。

  • 标签: 肺炎克雷伯菌 高黏液表型 荚膜血清型 毒力 生物膜
  • 简介:目的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和改良微孔板法观察细菌生物膜形成,探索细菌生物膜检测的有效手段。方法烧伤患者植入性导管分离的金葡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经体外分别培育24、48、72h和5d后,先后用CLSM和改良微孔板法,观察细菌生物膜形成和黏附的过程与特点。结果鲍曼不动杆菌、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形成生物膜的时间、生物膜的形态与特点都有显著的差异。结论CLSM和改良微孔板法是观察和检测细菌生物膜形成过程的有效手段。

  • 标签: 细菌生物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改良微孔板法
  • 简介:目的了解临床分离嗜麦芽窄食胞菌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qacEΔ1-sulI)和I类整合酶基因(intI1)的存在情况。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27株嗜麦芽窄食胞菌,采用PCR法检测qacEΔ1-sulI基因和I类整合酶基因。结果27株嗜麦芽窄食胞菌检出qacEΔ1-sulI基因4株,检出率为14.8%。I类整合酶基因8株,检出率为29.6%。结论临床分离嗜麦芽窄食胞菌携带qacEΔ1-sulI基因和intI1基因。

  • 标签: 消毒剂 磺胺 耐药基因 整合酶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 简介:生物膜是附着于受感染组织或植人物表面,由微生物及其自身产生的多聚糖、蛋白等细胞外基质构成。念珠菌属尤其白念珠菌是医院获得性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真菌,很多念珠菌感染与医疗植入材料表面生物膜形成有关。存在于生物膜的念珠菌表现出更强的耐药性,且传统的抗真菌药难以清除生物膜,很多情况下不得不移除医疗植入材料,因此给患者造成严重危害。

  • 标签: 生物膜形成 念珠菌属 抑制作用 伏立康唑 获得性真菌感染 菌种
  • 简介: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感染内科主办的"第三期不明原因发热诊治进展学习班"将于2015年6月6日(星期六)在北京友谊医院召开。我们诚挚邀请您前来参加此次学习班。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治是临床难题之一,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诊治过程涉及临床各科,是对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诊治疑难疾病能力的巨大挑战。本次学习班将围绕不明原因发热诊治的最新进展和疑难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从现代医学和中医学两个角度对不明原因发热诊治的相关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讲解,促进各位同道的交流,促进中西医结合。

  • 标签: 疑难疾病 北京友谊医院 疑难病例 现代医学 中西医结合 临床难题
  • 简介:第十六期“感染性疾病病原学诊断的新技术和新进展”学习班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与上海《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社共同主办。前者负责学术安排,后者负责会务等,现报名已经开始。学习班将邀请国内知名教授讲授感染性疾病病原学诊断的新进展;中国细菌耐药现状及其临床重要耐药的实验室检测;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中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与临床医师的沟通要求;细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和CLSI规范化的操作标准及药敏试验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病原学诊断 感染性疾病 学习班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 药物敏感性试验
  • 简介: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和上海《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社共同主办的第21期"感染性疾病病原学诊断的新技术和新进展"学习班开始报名。学习班时间:2017年4月;学习班地点:上海。学习班将邀请多名国内著名的感染病诊治学、临床药理学和临床微生物学专家进行授课,有朱德妹、张秀珍、倪语星、俞云松、徐英春、李光辉、卓超教授等讲授最新版的CLSI手册(2017年),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与临床医生的沟通要求。

  • 标签: 病原学诊断 感染性疾病 医学教育 张秀珍 临床药理学 临床微生物学
  • 简介: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与上海《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社共同主办的2015年度《感染性疾病诊治新理论、新进展》学习班将于2015年4月15—19日在浙江新昌举行,学习班将全部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的临床微生物学、药理学和抗感染治疗专家授课。完成课程并经考核合格者将授予国家级继续教育Ⅰ类学分10分。

  • 标签: 医学教育 考核合格者 感染性疾病 Ⅰ类学分 治疗专家 临床微生物学
  • 简介:由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举办、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协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感染性疾病病原学诊断的新技术和新进展”即将在2008年3月24日—28日在广州举行(具体地点见录取通行书)。授课内容紧密结合目前临床微生物学诊断必需,介绍最新版的CLSI/NCCLS手册更新内容及细菌耐药性机制研究的热点。包括涂片镜检的临床意义:如何区分定植菌和感染菌;如何提高呼吸常见病原菌的检出率;CLSI/NCCLS规范化的操作标准和药敏试验的临床意义;临床真菌感染实验室检查进展和真菌药敏试验;细菌耐药性现状及其临床重要耐药菌的耐药研究;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关系(PK/PD)

  • 标签: 医学教育基地 基地项目 学习班招生
  • 简介: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与上海《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社共同主办的第17期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感染性疾病原学诊断的新技术和新进展”学习班暨第3届临床微生物学高峰论坛将于2015年4月10—12日在广东省珠海市召开。学习班将邀请国内著名的临床微生物学家、药理学家和抗感染专家授课。完成课程并经考核合格者,授予国家级继续教育Ⅰ类学分10分。具体信息可登陆网站www.cjic.com.cn浏览。现已接受报名。

  • 标签: 临床微生物学 医学教育 病原学诊断 考核合格者 感染性疾病 Ⅰ类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