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安罗替尼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伴脑转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非小细胞肺癌伴脑转移患者74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7例)和研究组(n=37例),对照组给与常规放疗,研究组放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两组接受治疗2个治疗周期。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一年生存率;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腹泻/呕吐/皮肤损害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患者肿瘤标志物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下降,且研究组更低,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更低、患者一年生存率更高,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安罗替尼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伴脑转移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有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STEMI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再灌注后早期心律失常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的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4月-2020年11月收治的57例STEMI再灌注后早期心律失常患者,采用掷骰子法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一组采用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药物于术前术后进行治疗确定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进行治疗确定为研究组,以以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各类型心律失常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更低(p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女性药物流产合并妇科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实验以2021年5~2022年5月间的100名妇女药物流产后发生的妇科炎症病人为受试者,将其分为两组:一组50名的对照组,另一组是50名的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则采取了综合性的护理措施。比较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前后的心理、情感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情绪都比对照组更好,生活质量也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性的护理措施,可使药物流产后的女性获得较好的治疗结果,能使病人的负面情绪得到显著的缓解,使病人的生存品质得以提高,是一种很好的护理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肺癌患者口服靶向药物过程,肿瘤科护士的护理质性展开分析、研究。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2021年1月,纳入50名观察对象展开研究,观察对象均为肺癌,且应用靶向药物口服治疗,采用计算机双色球分组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并实施不同护理方案:针对性护理(观察组,n=25),常规护理(对照组,n=25),比较不同护理方案对患者的用药影响。结果:患者服药总依从度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100.00%(25/25)高于对照组患者84.00%(21/25),(p<0.05)。结论:针对肺癌患者口服靶向药物过程,应用针对性护理方案,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可行性价值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细菌检验及药物敏感检验结果,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将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149例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入组对象均开展尿细菌检验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检验结果并开展针对性治疗。结果:本次入组复发性尿路感染病例共计149例,其中55例患者尿细菌检验提示为阳性结果,40例为大肠埃希菌感染,占比72.7%;12例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占比21.8%;3例为粪肠球菌感染,占比5.5%。本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144/149),其中细菌培养阴性结果患者与阳性结果患者治疗期、巩固期以及维持期所用时间相近,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用药期间2例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临床在治疗复发性尿路感染病例时应结合细菌检验结果明确细菌感染病原菌种类,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开具高敏感药物,确保抑菌效果,同时用药期间应注意对耐药菌株以及抗生素应用情况展开监测,防止药物滥用,在确保治疗效果的基础上提高用药安全性。
简介:摘要: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高校教师和大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网络共享课程,旨在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着力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不合理用药致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干预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130例为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统计抗菌药物类型和不良反应累及部位,总结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干预策略。结果:患者抗菌药物以头孢菌素(35.38%)和复方制剂(17.69%)为主,不良反应累及部位以皮肤(53.08%)和消化系统(23.85%)为主。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中,前三位分别是用药时间长(34.62%)、滴注速率快(31.54%)、药物浓度高(14.62%)。结论:不合理用药致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复杂多样,提示医护人员采取科学可行的干预策略,提高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