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股静脉穿刺留置针眼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90例重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首先均行人工肝治疗,治疗后接受股静脉穿刺留置导管,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股静脉穿刺出血时的针对性护理,股静脉穿刺留置导管时的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渗血率为2.86%,血肿率为3.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63%、25.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0.05)。结论对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后股静脉穿刺留置导管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患者留置导管针眼的渗血率及血肿率,护理效果明显,适合于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无痛人流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8月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患者3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丙泊酚麻醉,观察组采取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17例,显效14例,有效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17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8.2%;观察组患者丙泊酚用量为(70.2±10.8)mg;苏醒时间为(5.9±2.8)min;对照组患者丙泊酚用量为(108.8±15.3)mg;苏醒时间为(10.5±2.7)min;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新生儿耳道护理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影响。方法从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出生的体征正常的新生儿中随机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常规中和实验组,每组有新生儿60例。对于常规中的新生儿采用常规的筛查护理,而实验组新生儿则在常规的筛查方式上进行耳道护理,对两组新生儿进行初次筛查和二次筛查,对比两组新生儿在两次筛查中的通过率。结果经过护理之后,实验组新生儿初次筛查的通过率为92.4%,常规组新生儿初次筛查的通过率为80.1%;在初次筛查中实验组新生儿的通过率要高于常规组新生儿的通过率(P<0.05);实验组新生儿在二次筛查中的通过率为100%,常规组新生儿在二次筛查中的通过率为76.5%,实验组新生儿二次筛查的通过率要明显高于常规组新生儿二次筛查的通过率(P<0.05)。结论新生儿耳道护理能够显著的提高新生儿在听力筛查中的通过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内镜下消化道息肉治疗患者行护理程度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64例内镜下消化道息肉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法进行分组,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32例。常规组行基础护理干预,护理组行护理程度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护理组发生并发症几率3例(9.38%)、护理满意度30例(93.75%)显著优于常规组11例(34.38%)、24例(75.00%),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内镜下消化道息肉治疗患者行护理程序干预,不仅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取出治疗中常规胃镜和无痛胃镜的应用对比情况。方法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期间,我院门诊接受诊治的上消化道异物患者94例,根据患者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胃镜取出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结合无痛胃镜进行异物取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异物取出过程中出现躁动、出血以及恶心、呕吐、穿孔等不良病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结论上消化道异物患者的临床取出治疗中应用无痛胃镜的临床应用性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呼吸道感染C反应蛋白水平实时检测的效果。方法2018年1月—9月本院接诊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20例,予以快速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实验室以及血常规检查,并将实验室检查的结果作为标准,根据病原菌分成非细菌组以及细菌组,利用ROC曲线对快速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进行评估,并予以血常规检查,了解C反应蛋白水平实时检测在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结果细菌组的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比非细菌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120例患儿快速检测C反应蛋白水平的诊断准确率为92.5%,比白细胞计数检测的84.17%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同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快速检测C反应蛋白水平比检测白细胞计数更加准确,建议采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巴韦林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76例为试验对象,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愈18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8.95%;P<0.05。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4.5±3.8)h、(2.8±1.2)h;对照组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8.2±4.7)h、(4.3±1.5)h;P<0.05。两组不良反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巴韦林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左氧氟沙星治疗者30例作为实验组,头孢噻肟治疗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学检查的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愈23例,治愈率76.67%,总有效29例,总有效率96.67%;不良反应发生率3.33%。对照组治愈20例,治愈率66.67%,有效4例,占13.33%;总有效24例,总有效率80%;不良反应发生率3.33%,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效果显著,可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成因,总结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于本院行气管切开术的112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归纳、总结患者感染成因。结果在112例行气管切开术的ICU患者中,出现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有51例,感染率达45.54%,其中32例感染患者年龄高于60岁,占比达62.75%;43例在术后第10d发生感染,37例为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占比为72.54%。结论ICU患者在行气管切开术后,出现呼吸道感染的概率比较高,此时必须要注意做好相关方面的护理管理,尽可能地降低感染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的体质类型与心理压力特征评价。方法选取自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的5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时间段来院作常规检查的小儿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不同体质类型与心理压力特征。结果研究组的平和质压力评分(50.65±16.50分)、气虚质压力评分(67.90±19.35分)、阳虚质压力评分(64.35±17.50分)、阴虚质压力评分(67.70±18.25分)、痰湿质压力评分(65.35±19.35分)、湿热质压力评分(65.25±19.75分)、瘀血质压力评分(66.25±18.05分)、气郁质压力评分(70.15±20.65分)、特禀质压力评分(63.35±17.95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11.4995,13.5123,14.5250,14.5050,14.3692,12.8137,14.4615,12.9354,14.3553,P<0.05)。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的体质类型与心理压力特征表现为正相关性,且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体质不同,均与心理压力存有明显正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银翘散加减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5月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3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19例,对照组采取感冒清、病毒灵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银翘散加减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19例患者中,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19例患者中,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7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退热时间、治疗时间分别为(4.5±1.4)h、(5.2±1.1)d;对照组患者退热时间、治疗时间分别为(6.3±1.7)h、(6.7±1.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翘散加减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癌症早期临床诊断应用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诊断并治疗的消化道癌症早期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患者分别采用传统内镜技术和消化内镜技术进行检查,对照组选用传统外科手术,研究组选用消化内镜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措施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6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诊断率是96.25%(P<0.05);对照组的消化道癌症早期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平均手术时间都远远高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的消化道癌症早期患者的治疗费用和手术之后并发症的产生频率都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消化内镜技术在消化道癌症早期治疗中,不仅够缓解患者的疼痛度,而且还减少了手术后并发症的产生和治疗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