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医护一体化模式对于脊柱外伤骨折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150例脊柱外伤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75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75例,采用医护一体化的护理模式。就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忧郁以及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也要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脊柱外伤骨折患者采用医护一体化的模式,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一些不良心理状态的出现,并且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程度,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前路病灶清除术、椎体间植骨、前路内固定方式对患有结核性脊柱畸形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92例结核性脊柱畸形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后路组和前路组。后路组采用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方法进行治疗;前路组采用前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前路组脊柱畸形的抗扭转效果明显优于后路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后路组;手术时间短于后路组;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后路组;围手术期出现并发症的人数少于后路组。结论应用前路病灶清除术、椎体间植骨、前路内固定方式对患有结核性脊柱畸形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双能X线骨密度仪椎体骨密度测定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确诊的62例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对比分析患者检测结果。结果从机体骨密度来看。本组患者均低于x-2.0SD,所处年龄段主要集中于30~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不同年龄段骨密度主要为(83.2±20.8)、(80.3±21.8)、(57.5±16.7)、(42.2±21.3);在骨密度低于x-2.5SD条件下,本组患者共有49例,不同年龄段骨密度表现(79.2±2.9)、(74.7±16.3)、(56.8±16.1)、(40.3±20.2);中老年群体的骨密度指标与年龄增长指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会下降。结论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对骨质疏松症具有显著临床价值,能够对患者实际骨量进行判断,还可以按照检测指数对患者疾病类型进行分析,为临床给予重要的数据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脾切除手术指证以及近期治疗效果的研究与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内在我院接受脾切除手术治疗的3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其临床资料。结果在治疗中所有患者进行了共计640次不同类型的手术,单纯的脾切除手术的患者只有110例,其余240例在进行脾切除手术的同时还进行了其他类型的314例手术。其中227例显效、53例有效、21例一般、14例死亡,分别占总人数的37%、27.14%、6%、4%。结论医护人员应当准确认识脾脏的免疫功能,掌握脾切除手术的适应证,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强化患者的治疗效果,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多节段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5月~2015年5月间共救治的4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颈椎前路多节段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对比该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的颈椎曲度C值和JOA评分情况。结果手术治疗后平均随访1年,患者的JOA评分为(15.0±0.1),与治疗前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4.76%。结论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时采用颈椎前路多节段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联合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显著,非常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内窥镜下经直径22mmQuadrant通道行微创椎体间融合术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患者,给予对照组MIS-TLIF治疗,给予观察组经直径22mmQuadrant通道行微创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1周~6个月随访,于1周~3个月间两组VAS、ODI评分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于术后1个月~6个月两组治疗总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中,差异均不明显(P>0.05)。结论给予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内窥镜下经直径22mmQuadrant通道行微创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可有较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疼痛指标及腰椎功能障碍等,此外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未出现增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四肢骨折患者用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方案治疗的干预效果及推广价值。方法选本院2015年—2016年间收治确诊四肢骨折患者群体并从中择取80例,数字编序后硬币法将其各组4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比较患者资料以归纳经皮微创内固定术对此类患者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各项临床指标(切口长度、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随访,提示观察组HSS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方案对四肢骨折患者治疗对患者机体影响较低,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在脊柱外伤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60例脊柱外伤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发症发生率、医护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便秘、泌尿系统感染、压疮、废用综合征、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医生满意率、护士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模式在脊柱外伤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稳定患者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康复质量,提高患者医护人员满意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对于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效果和相关表现。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1年2月~2016年2月收治入院的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行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照组患者行跨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的治疗效果及相关表现。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椎管面积改善值以及内固定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椎管面积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在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显著,且患者在手术治疗后的安全性更为可靠,能较好的保证患者内固定的强度,同时对生物力学的特点更加符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绿激光切除前列腺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尿道绿激光切除前列腺进行治疗,术后随访2~12月,分析其近期疗效。结果随访结果表明,本次研究中患者的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残余尿量明显低于术前,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量明显高于术前,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近期并发症术后共有2例(10.00%)患者出现近期并发症,分别为残余前列腺体积较大者1例、术后出血1例。结论经尿道绿激光切除前列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近期期疗效较好,并发症较少,还需要远期的疗效观察,但仍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内外侧入路联合治疗距骨体sneppenⅡ型骨折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22例距骨体sneppenⅡ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内外侧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评价其骨折愈合时间及AOF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价量表)评分。结果22例患者术后均获得良好的骨折愈合效果,骨折愈合时间18~39周,平均(25.5±2.6)周,未出现内踝截骨处未愈情况。随访12个月后评价AOFAS结果优良率68.18%。7例(31.82%)患者出现创伤性关节炎,3例(13.64%)出现距骨缺血坏死。结论内外侧入路联合治疗距骨体sneppenⅡ型骨折的手术疗效肯定,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直切口与Judet入路治疗肩胛骨颈部及体部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在2012年2月到2015年2月选取我院接收治疗的80例肩胛骨颈部及体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分配方法,将这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直切口入路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Judet入路治疗方法,对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P<0.05),在术中出血、手术时间以及切口大小等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直切口与Judet入路治疗肩胛骨颈部及体部骨折比较,不仅治疗效果好,而且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