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依据。方法采集我院2009—2010年间上报的150例ADR报告,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报告人群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统计期内以静脉滴注所引起的ADR所占的比例最高(分别为64.61%和64.70%)。引起ADR比例最高的为抗菌药物(分别为31.40%和43.30%);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两年均以消化系统损害占首位(分别为26.67%和27.27%),2007年皮肤及附件损害位居第二位(23.33%)。2008年用药部位损害跃居第二位(22.73%),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仍居第三位。医师提交的报告较多(分别为74.39%和54.17%)。结论要重视ADR监测工作,更好地为患者提供用药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152例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加强合理用药的意识,减少今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52例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药物不良有70例(46.05%),女性药物药物不良82例(52.95%)。静脉注射发生ADR78例(51.32%)明显大于皮下注射39例(25.66%)、口服15例(9.86%)、鞘内注射20例(13.16%),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年龄≥50岁的药物不良反应患者83例(54.61%)明显大于40~49的21例(13.82%)、30~39的18例(11.84%)、20~29的17例(11.18%)、10~19的9例(5.92%)以及0~9的4例(2.63%),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和年龄大于50岁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远远高于其他,在临床工作中应该注意预防,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74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以加深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认识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筛选在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因使用中药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74例,针对患者的年龄、性别、药品类别、不良反应涉及的系统、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4例不良反应所涉及的药品均为清热解毒与活血化瘀类药物,共9个品种。中老年患者(≥40岁)居多,占82.43%(61/74)。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多见,其次为消化系统症状,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其中超过一半病例54.05%(61/74)存在超适应证用药、重复用药、配伍不当等用药不当情况。结论中药注射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不良反应也较常见,应给予足够重视,加强监测,同时强化医务人员正确合理用药的意识,掌握中医用药的指征,从而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腹腔内污染手术合并腹股沟斜疝的治疗观察。方法2008年至2013年我科行腹腔污染手术合并腹股沟斜疝粘连效果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2例因未能提供腹股沟斜疝病史未行清洗缝扎疝囊患者均与术后3-5天出现患侧阴囊肿大,查体可触及肿大睾丸,伴有触痛,局部皮温高,B超提示鞘膜积液、睾丸炎可能;后经局部热敷、穿刺引流及抗炎治疗后症状好转。余14例病例术后未出现阴囊肿大或睾丸炎现象,随访两年,复发8例,择日行“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术中发现局部无明显治疗,解剖清楚,愈后良好。结论腹腔污染手术合并腹股沟斜疝行手术治疗时同时进行内荷包缝扎可有效预防睾丸炎及附睾炎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皮气管切开术患者的ICU护理观察。方法按照随机分号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诊治的100例经皮气管切开术患者均分为两组,对单号组患者进行ICU护理(观察组),对双号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对比观察二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远远低于对照组的22.00%(P<0.05)。结论对于经皮气管切开术患者来讲,采用ICU护理不仅可以有效缩短其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而且还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