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和厚朴酚(Honokiol,HNK)对白念珠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临床分离的念珠菌24株,前期药敏实验证实对氟康唑耐药,采用微量稀释法微量稀释法(NCCLS-M27A)检测HNK体外抗菌活性;并以白念珠菌耐药标准菌株ATCC64550为研究对象,设为空白组、实验组,实验组给予50μg/ml浓度的HNK,共培养24小时后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念珠菌细胞形态结构变化。结果HNK体外对氟康唑耐药念珠菌有抑菌作用,其MIC(minimalinhibitoryconcentration)范围为12.5~100μg/ml。HNK作用后真菌细胞变形,部分细胞膜不完整,内容物外露,近细胞壁处有较大面积低电子密度区,细胞质内有小空泡产生。结论HNK对念珠菌体外具抑菌作用,可能是通过作用于细胞壁而实现。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三七皂苷R1对老龄大鼠学习记忆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0月龄SD雄性大鼠30只,以每组10只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三七皂苷R1低剂量(5mg?kg-1)组和高剂量(10mg?kg-1)组,另取2月龄SD雄性大鼠10只为正常对照组。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记录老龄鼠的行为变化。Westernbolt法测量PKA、P-CREB、BDNF含量。结果三七皂苷R1能缩短老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并增加其穿越平台次数,使老龄大鼠脑组织中的BDNF的蛋白表达水平增高。结论三七皂苷R1能改善老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BDNF信号通路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患有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发病机制、临床治疗方法及有效率。结果经过相关的治疗,患者疼痛感均有所减轻,溃疡愈合情况也较满意,其中显效46.6%,有效53.4%,未见治疗无效的患者。结论了解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机制,通过对症治疗,有利于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情况以及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8月我院住院及门诊儿童送检的100例流感嗜血杆菌标本,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头孢硝噻吩纸片法对100例标本进行检测分析,同时分析对氨苄西林耐药的菌株,探讨其耐药机制。结果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呋辛、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氯霉素的敏感率高,对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为65%,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33%。100株流感嗜血杆菌中,19株β-内酰胺酶阳性,均对氨苄西林耐药。结论氨苄西林已经不能作为儿童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经验用药,因此对不同国家地区的不同年龄、病情的患者开展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性检测对指导当地临床治疗流感嗜血杆菌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不同浓度牛磺酸对成年雄性大鼠脊髓胶状质(substantiagelatinosa,SG;laminaIIofRexed)神经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乌拉坦(1.5g/kg,腹腔注射)向成熟雄性Wistar大鼠(6~7周)施以全身麻醉,随后行腰骶部椎板切除术。取出腰骶部的脊髓(L1-S3),利用振动微切片机切取500-600μm厚度的脊髓切片,放置于标本记录槽内的尼龙网托上。然后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SG神经元的生物电信号。用不同浓度牛磺酸、荷包牡丹碱以及士的宁等溶液灌注记录槽。结果牛磺酸在作用于SG神经元甘氨酸受体所引起的效应远大于甘氨酸本研究中当牛磺酸和甘氨酸应用浓度相同时,牛磺酸的诱发电流振幅(ITau)都比甘氨酸的诱发电流(IGly)振幅大。牛磺酸所引起的电流可能与氯离子的电导率增加有关。牛磺酸在0.3mM时可以激活甘氨酸受体,在3mM时不仅激活甘氨酸受体并且激活γ氨基丁酸A(GABAARS)受体。结论牛磺酸在SG神经元中可能扮演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或调节器,并且可能具有镇痛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调节素-1β(NRG-1β)对大鼠脑出血后C3表达及脑水肿的影响和机制。方法随机选取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NRG-1β低剂量组(1μg/kg)、NRG-1β高剂量组(4μg/kg)随机各取10只每组。应用VII型胶原酶于右侧脑纹状体区注射法建立脑出血模型。采用干湿重法和免疫组化检测脑出血72小时各组大鼠血肿区域含水量占比及血肿周围组织C3的表达情况。结果脑出血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C3表达水平在对照组及治疗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NRG-1β治疗较对照组能够减少受损组织含水量及抑制C3升高(P<0.05),并与治疗剂量呈正比(P<0.05)。结论NRG-1β可能通过下调脑出血诱导的C3表达和减轻脑水肿程度,改善脑内微环境,提示NRG-1β具有对脑出血后继发脑损伤有积极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