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非甾体抗炎药物致患者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进行解热镇痛治疗的5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NSAIDs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的年龄及性别分布、类型分布、药品分布。结果500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131例,发生率为26.2%;不良反应发生年龄段以26~60岁人群最高,其次为≥61岁,≤10岁、11~25岁发生率较少;不良反应以消化系统反应(恶心、腹痛、轻微出血)发生率最高,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皮肤变态反应及皮疹、心律失常、肝肾功能损伤等发生率较低;药物分布中,对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接着依次为塞来昔布、双氯芬酸、阿司匹林、布洛芬。结论NSAIDs在临床应用广泛,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应警惕26~60岁年龄段人群用药,尽量减少乙酰氨基酚的使用,密切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确保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氯氮平于1972年上市以来,因其具有较好的抗精神病作用,对阳性和阴性症状均有效,且无或很少出现EPS而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特别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效而备受关注,然而因其有致命的副反应粒细胞缺乏症可能(以下简称粒缺),使氯氮平作为一线或二线抗精神病药物颇有争议。为了进一步了解氯氮平所致粒缺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为预防粒缺的发生和有效治疗粒缺提供一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6例发生粒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有药物过敏史或治疗前白细胞基础较低的患者,使用氯氮平而发生粒细胞缺乏的危险性较大,提示患者原先属于过敏体质,支持关于该副作用的发生存在个体易感性的观点;而与性别、病种、药物剂量无关。结论尽管粒缺合并感染时具有致命性,但早期发现,处理得当,可大大降低死亡率,因此,不必过份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