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定阿托伐汀+曲美嗪联合治疗方案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采取随机方案选择本院2013年10月~2016年02月收治的25例冠心病患者,设作A组,于组内展开阿托伐汀+曲美嗪联合方案治疗;同期选取25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对照,设作B组,且于组内展开曲美嗪方案治疗,对所有入选对象疗效进行观察与评定,并进行客观对比。结果对所有入选对象疗效进行评定后,发现A组入选对象有效率92.00%,同时B组为72.00%,且A组TG、TC、LDL-C水平下降程度均优于B组(P<0.05)。结论将阿托伐汀+曲美嗪联合治疗方案应用于冠心病患者治疗中可取得显著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指征及预后水平,值得推广。

  • 标签: 曲美他嗪 生化指标 阿托伐他汀 有效率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评定将阿托伐汀和瑞舒伐汀运用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及价值。方法此文添加分析的数据来自2015年4月—2018年3月本医院予以药物治疗的4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组,试验组(20例)予以瑞舒伐汀治疗方案,对照组(20例)予以阿托伐汀治疗方案,统计两组临床有效计算率、不良反应计算率。结果试验组临床有效计算率(95.00%)比较于对照组相关计算值(70.00%)更优,P<0.05,表明指标检测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不良反应计算率(5.00%)比较于对照组相关计算值(25.00%)更低,P<0.05,表明指标检测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取瑞舒伐汀治疗的效果相比阿托伐汀更优,临床有效情况更高,且不良反应更少,展示用药治疗安全性。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瑞舒伐汀和阿托伐汀在治疗冠心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90例,使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的内科治疗,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添加瑞舒伐汀治疗,对照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添加阿托伐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用药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HDL-C(高密度脂蛋白)、LVEF(左心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LDL-C(低密度脂蛋白)、TC(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hs-CRP(超敏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汀与阿托伐汀治疗冠心病均具有较好的效果,且药物安全性相同,而瑞舒伐汀对血脂的调节作用优于阿托伐汀。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托伐汀联合曲美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7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曲美嗪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汀联合曲美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69.44%,且LVESD、LVEDD等心功能水平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汀联合曲美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且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促进机体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曲美他嗪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阿托伐汀联合曲美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8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行阿托伐汀治疗的对照组(n=41)和行阿托伐汀联合曲美嗪治疗的实验组(n=41),对比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心脏功能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治疗冠心病患者采取阿托伐汀联合曲美嗪的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曲美他嗪 冠心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瑞舒伐汀与阿托伐汀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加用阿托伐汀治疗,研究组加用瑞舒伐汀治疗,比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对两组患者在第一个月后以及第三个月后的降脂效果。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1个月以及3个月后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治疗1个月,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率分别是16%、6%。结论在冠心病的治疗上,瑞舒伐汀比阿托伐汀的治疗效果更好,具有显著的血脂调节作用。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冠心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及满意度。方法40例择期或急诊行上肢外科手术的病人分两组,分别用22G静脉留置针及普通注器针头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其麻醉阻滞效果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麻醉阻滞效果满意,术中生命指征平稳,并发症出现机率少。结论用22G静脉留置针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是可行的,麻醉效果好。

  • 标签: 连续 臂丛神经阻滞 静脉留置针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带状疱疹爆发痛患者进行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爆发痛的疗效。方法36例带状疱疹爆发痛患者随机分成神经阻滞治疗(NB)组和曲马多治疗组(T)组,观察治疗后24h、1w、1m、3m的镇痛VAS评分。24h、1w、1m、3m疼痛发作频率。结果NB组24h、1m、3mVAS评分低于T组(P<0.05),1w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NB组24h、1w、1m的疼痛发作频率均低于T组(P<0.05),3m的疼痛发作频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神经阻滞治疗用于带状疱疹爆发痛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痛的发生率,是一种很好的治疗带状疱疹爆发痛的方法。

  • 标签: 神经阻滞 带状疱疹 爆发痛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应用于上腹部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5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病患,ASAⅠ~Ⅱ,并将50例病患分为复麻组(25例)和全麻组(25例)。并分别对两组病患进行生命体征的常规监测,并详细记录两组病患麻醉用药情况以及术后清醒时间及有无躁动情况。结果复麻组在切皮及拔管后的SBP、MAP、DBP、心率上升幅度均较全麻组低,其差异P<0.05。且复麻组全麻用药量、苏醒时间及术后躁动发生率也明显较全麻组低,P<0.05。结论上腹部手术病患在临床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后,其血流动力学稳定、病患应激反应也较小;同时,全麻用药量少、苏醒时间短、术后躁动少。因此,该麻醉方法适于上腹部手术病患进行全身麻醉的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麻醉 硬膜外 上腹部手术 苏醒时间 躁动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静脉全麻复合骶管阻滞对提高小儿术后苏醒质量及减少不良反应作用。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股沟区手术患儿50例,随机分为静脉全麻复合骶管阻滞组(A组)和静脉全麻组(B组),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及苏醒期不良反应等。结果A组麻醉药物用量及术后苏醒时间均明显低于B组;A组术后镇痛效果优于B组。结论骶管阻滞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可减少全麻用药量,术后苏醒时间短,并可提供良好术后镇痛作用,可提高患儿苏醒质量,减少不良反应。

  • 标签: 骶管阻滞 小儿麻醉 苏醒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在腰3横突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腰3横突神经阻滞患者进行讲究,随机将患者分成比较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单纯神经阻滞治疗,比较组患者使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之后的效果。结果通过治疗结果对比,比较组患者及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及80%,以此表示比较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腰3横突患者进行神经阻滞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超声引导,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并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超声 腰3横突综合征 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对全麻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行择期全麻下开腹手术患者共60例,将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C组,n=30)和硬膜外阻滞组(E组,n=30)。两组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E组患者在全麻前先行硬膜外穿刺并于手术切皮前20min经硬膜外导管注射0.2%罗哌卡因10ml,每小时追加一次0.2%罗哌卡因5ml,最后在手术结束前再次注射0.2%罗哌卡因10ml。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麻醉时间、苏醒时间、芬太尼及瑞芬太尼的平均用量,同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对两组患者术后30min、1h、4h、8h、24h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另外运用vonFreyhair测痛仪测量患者术后12h和24h的触痛阈(静息痛觉过敏)和机械痛觉过敏范围(动态痛觉过敏)。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体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麻醉时间、苏醒时间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丙泊酚及瑞芬太尼平均用量比较,E组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疼痛程度的VAS评分比较,E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触痛阈及机械痛觉过敏范围的比较,C组患者三个测定点的触痛阈均高于E组,三条测定线上机械痛觉过敏范围均较F组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两组患者三个测定点的触痛阈在术后12h及24h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硬膜外注射低浓度罗哌卡因可有效减轻全麻术中患者的应激反应,减少术中阿片类镇痛药的用量,同时减轻全麻术后患者痛觉过敏的范围。

  • 标签: 硬膜外 罗哌卡因 全身麻醉 痛觉过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超声引导在用于臂丛神经阻滞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2016年期间在我院行上肢手术的144例患者,随机等发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应用传统解剖定位穿刺和超声引导穿刺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结果观察组在阻滞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等方面与对照组患者有着明显的差异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镇痛时间、阻滞起效时间方面虽然略有差距,但差异性较小,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超声引导穿刺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着良好的麻醉效果,可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麻醉满意度,适宜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超声引导研究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麻醉中神经刺激器定位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00例接受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为研究案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的是异感定位和神经刺激器定位方式,应用后对效果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的阻滞效果分析,乙组和甲组的有效人数分别是45例和35例,总有效率分别是90%和70%,乙组的优势明显。对两组患者的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分析,乙组的各项时间延长,对比后差异明显。结论在临床麻醉指导中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神经阻滞的方式,能让患者尽快恢复,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神经刺激器 定位神经阻滞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腰方肌阻滞(quadratuslumborumblock,QLB)是一种新型的躯干神经阻滞技术,目前主要被用于腹部手术及下肢手术的术后镇痛。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使得QLB在临床镇痛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文综述腰方肌阻滞的临床应用进展。

  • 标签: 腰方肌 周围神经阻滞 超声 文献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超声引导下行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总结护理配合要点。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于我院手术室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配合,实验组则加强术中的护理配合,比较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阻滞操作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13.00%),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室超声引导下行神经阻滞麻醉加强术中的护理配合,明显提升了麻醉效果,减少了麻醉相关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手术室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麻醉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用于臂丛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病例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2月66例拟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方法分成2个组,每组各33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均采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异感定位,两组患者采用的局麻药均为0.75%罗哌卡因和2%利多卡因混合液20毫升。结果观察组患者中麻醉效果优良患者31例(阻滞麻醉成功率93.94%),对照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患者25例(阻滞麻醉成功率75.76%),观察组患者阻滞麻醉成功率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阻滞麻醉成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异感定位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要更加准确,阻滞麻醉成功率高。

  • 标签: 神经刺激仪 异感定位 臂丛阻滞麻醉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相同剂量不同浓度的啰哌卡因用于臂丛阻滞麻醉的最佳浓度。方法120例ASAⅠ-Ⅱ级,35岁—50岁患者,随机分B1,B2,B3组,啰哌卡因100mg分别配置成0.33%30ml,0.5%20ml,0.75%13.3ml。在B超下行臂丛肌间沟注射麻醉后行上肢前臂手术,术中进行疼痛VAS分级,切皮时感觉阻滞程度评估,并记录发生不良反应。结果显示阻滞程度B2B3组明细优于B1组,疼痛VAS分级及不良反应,B3组明显优于B1组,结论前臂手术中采用啰哌卡因0.33%、0.5%、0.75%,臂丛肌间沟阻滞麻醉,均可以达到麻醉效果。但以0.5%啰哌卡因最为合适。

  • 标签: 啰哌卡因 臂丛阻滞麻醉 最佳浓度
  • 简介:摘要帕瑞昔布钠较为常用于国内的神经阻滞,其应用于多个科室,例如耳鼻喉科、妇产科、骨科、肿瘤科等。帕瑞昔布钠可以起到短时间内缓解疼痛的作用,但是在神经外科术后镇痛的使用还存在着很多争议。本文首先介绍了帕瑞昔布钠对于人体各部的影响,例如心血管、肾功能、胃肠等。其次对帕瑞昔布钠神经阻滞效果进行评价,虽然我国目前在医疗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需要加强对帕瑞昔布钠的进一步研究,进一步探究有利于帕瑞昔布钠在临床中的使用和推广,最后对帕瑞昔布钠在神经阻滞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 标签: 帕瑞昔布钠 神经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