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2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ICD-10)诊断标准有关精神分裂症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齐拉西酮组和利培酮组各56例,治疗6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齐拉西酮组疗效(67.5%)与利培酮组疗效(63.5%)差异无显著性(P>0.05)。齐拉西酮较利培酮起效快,治疗第1周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齐拉西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8.5%)与利培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2.5%)两组TE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均有显著疗效,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起效较快、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精神科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纳入的时间段为2015年11月—2016年11月。采用抽签法将选取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中纳入3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模式。分别观察两组中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并总结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和应对策略。结果观察组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有10.00%,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包括护理人员因素、患者个人因素等等,要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结论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有效降低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在处理风险因素时,要针对具体的原因来展开分析,尽可能将护理管理中的风险降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选取精神科住院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同期选取同症患者50例作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对照组未接受风险管理,研究组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对比观察两组护患纠纷投诉率、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护患纠纷投诉率、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和操作熟练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精神科住院患者而言,全面、系统的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大幅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其临床应用价值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恢复期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我院接收的恢复期精神病患者56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的SCL-90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对必要性活动认识为有必要者及行为自觉性为主动者比例分别为92.86%、78.57%,对照组中对必要性活动认识为有必要者及行为自觉性为主动者比例分别为46.43%、28.5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恢复期精神病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疾病转归,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20例未婚先孕相关精神障碍的诱因分析,发现是精神因素、社会因素、个性特征和内分泌改变因素与之有关。提出孕后开展心理护理、特殊护理、终止妊娠处理及健康教育。同时指导病人对超负荷的精神压力,要采取宣泄、沟通,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来我院就诊并痊愈的精神病患者112例,将之随机划分为两组,各56人,即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服用治疗药物的基础上,配合家庭护理措施。对照组则谨遵医嘱服用治疗药物。周期为12月,实验结束后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预后情况。预后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调查。结果在治疗出院的12月内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明显降低,生活能力和质量明显提升,社会功能缺陷也明显改善。两组患者调查资料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护理对于精神病患者预后具有积极作用,能够提升患者预后质量。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升,疾病复发率也明显降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O岁以上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分布、种类、特点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自制量表对2009年4月至2011年5月在本院住院的200例60岁以上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情况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200例60岁以上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者182例,占91.0%。按系统分类依次为心血管系统41例,内分泌系统27例,神经系统31例,呼吸系统22例,消化系统36例,血液及造血系统8例,泌尿系统15例,其他20例。结论对60岁以上精神疾病患者应充分重视可能发生的躯体疾病,提供前瞻性、全方位护理,降低意外事件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