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从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收入本院口腔修复科的口腔科患者130例,按照疾病的类型差异分成牙体缺损65例(随机分成甲1、乙1组)和牙列缺损或缺失65例(随机分成甲2、乙2组),分别对两种不同的疾病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其中,甲1组采用全冠或者核桩冠治疗,乙1组采用部分冠或嵌体治疗;甲2组采用固定桥治疗,乙2组采用局部义齿或覆盖义齿治疗,然后对比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疼痛、炎症以及修复体异常和食物嵌塞等不良情况的发生。结果甲1组较乙1组而言,炎症、疼痛、修复体异常以及食物嵌塞等不良现象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乙1组,且甲2组较乙2组而言,炎症、疼痛、修复体异常以及食物嵌塞等不良现象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乙2组,比较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研究表明,全冠或者核桩冠治疗用于老年牙体缺损患者治疗,以及固定桥治疗用于老年牙列缺损或缺失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腔修复应用义齿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2例口腔修复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区别,以观察组与对照组区分,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给予口腔修复治疗,观察组采用义齿种植给予口腔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口腔修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17%,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口腔修复后基牙出血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修复中应用义齿种植,获得治疗效果较为明显,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口腔的症状,值得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口腔修复中不同材料的摩擦性能。方法我院收治并进行牙齿修复的患者114例,共135颗牙,按修复牙齿数目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金属组38例45颗牙,树脂组40例45颗牙,陶瓷组36例45颗牙。三组患者分别使用钴铬合金、合成树脂以及陶瓷材料对患者牙进行修复。结果陶瓷组患者的牙齿的破裂例数明显多于金属组和树脂组(P<0.05);树脂组患者的牙齿松动脱落例数明显多于金属组和陶瓷组(P<0.05);金属组患者发生牙龈出血及牙周炎等情况的例数明显多于树脂组和陶瓷组(P<0.05)。三组患者的牙齿畸形以及牙根裂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属修复材料的摩擦性能最佳,陶瓷材料的摩擦性能也较佳,合成树脂的摩擦性能相对较差,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修复材料,同时,还需要不断的探索新的修复材料。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6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86例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将之随机平均分组治疗,实验组43例应用皮瓣移植进行创面修复,对照组43例予采用传统常规皮肤创面植皮手术方法。对两组术后手指外观、感染的状况、知觉的恢复以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修复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手部外伤创面修复基本完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修复后的手部外观更为逼真美观、感染率较低、感觉功能恢复良好、创面收缩症状出现少,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可达到相对较美观的外形以及功能修复效果,缩短患者创伤的恢复的时间,并对患者心理产生一定安慰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手术过程中螺旋刀片的不同位置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2例股骨转子间各种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73例在C臂机透视下采取螺旋刀片均位于正侧位片的中心,59例在正位片上位于股骨颈中下1/3处,侧位片在中心。结果在术后3-5年的长期随访过程中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情况等。采用Harris评分标准,两组的优良率为97.49%和95%,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螺旋刀片的位置在股骨颈中下1/3和股骨颈的正中,对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PFNA治疗效果没有差异,临床工作时都可以采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继发良性的阵发性眩晕(BPPV)的发病因素。方法将我院耳鼻喉科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诊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共计127例为研究样本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所有患者的详细病例资料,分析相关发病因素。结果本组患者共计127例其中继发性耳聋者24例(18.90%),继发BPPV者中男性8例(33.33%),女性16例(66.67%)(P<0.05)。结论在突发性耳聋继发BPPV患者中,女性、中年人、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听力损失严重者的比例较高,故据此推测继发于突发性耳聋的BPPV患者相关发病因素为女性、中年、患高血压糖尿病、听力损失严重。采取手法复位的治疗效果较好,应尽早给予患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