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在简要介绍天然与人工瑞雷面波勘探基本原理、数据采集和资料处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3个不同场地的探测实例,阐述了天然和人工瑞雷面波方法在浅部速度结构探测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根据不同的场地条件和探测目的要求,分别采用天然、人工瑞雷面波方法提取瑞雷波频散曲线,再用遗传算法反演得到工程场地浅部地层横波速度结构的技术方法是有效和可行的。该方法对于类似工程的浅部横波速度结构探测具有经济适用、简便快捷的优点。

  • 标签: 天然源和人工源 瞬态多道面波分析 空间自相关法 浅部速度结构
  • 简介:我国尚未制定海洋平台的抗震设计规范,本文首先将美国API—RP2A(2002)和GB17503—1998规范作分析对比,并结合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地区和我国渤海海域地震活动性的情况,认为GB17503—1998规范的抗震设防概率水准似乎过于保守。根据我国海域地震活动特征、海洋平台的设计基准期和设防目标等因素,参照相关行业工程抗震设防标准的经验,提出海洋平台用于强度设计的正常极限地震重现期取200年、用了延性设计的变形极限地震重现期取3000年,并与有关行业工程抗震设防标准进行了比较分析。

  • 标签: 海洋平台 抗震设防 概率水准 重现期
  • 简介:本文收集了台湾地区(1900-2000)Ms70级地震资料,分析了海洋潮汐触发大地震的原因,揭示了台湾大地震与潮汐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利用这种关系为地震预报服务的设想。最后提议在地震危险区建立中子射线测量站跟踪活断层活动

  • 标签: 海洋潮汐 大地震 因果关系 地震预报
  • 简介:1992年11月26日,在龙岩与连城交界处发生了50级地震。1993年元月3日,福建省地震局组织有关人员,组成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小组,在先前地震现场烈度调查的基础上,再次赴地震灾区,开展震害调查工作。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民政、水利水电、教育等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对民房、中小学校舍等建筑物进行了抽样调查,对水库大坝等生命线工程,凡受到较大损坏的都进行了调查落实。现场调查工作结束后,评估小组又会同省民政厅、水利水电厅、交通厅等有关部门的领导、专家进行协商,对经济损失评估的等级分类等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编写出如下的地震灾情及经济损失评估报告。一、地震基本参数及烈度分布1地震基本参数发震时间:19

  • 标签: 地震灾害评估 防震减灾 小学校舍 次地震 水利水电工程 地震基本参数
  • 简介:在地震预报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深深的体会到地震前兆场关系的深入了解是十分必要的。虽然地震预报是世界性的难题,但是,只要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能从理论上对这一演化物理问题有逐渐深入的认识,在一定的条件下,对某些地震做出中期和短临预报是很有可能的。本文以共和地震为例,对地震前兆场关系的复杂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其结果认为,正确的认识场源关系,以场求,以推场,场源结合,跟踪短临异常是实现短临地震预报的前提和基础。

  • 标签: 地震 场源关系 短临预报
  • 简介:一、地震基本参数表1 地震基本参数表发震时间年月日时分秒震 中 位 置微 观宏 观东经北纬东经北纬参考地名震级(MS)震源深度(Km)震中烈度 地震类型 199211261847565116°57′25°29′116°57′25°32′连城赖508Ⅵ主余震型  表中的宏观震中为Ⅵ度等震线的中心位置,位于微观震中南6公里左右。二、地震烈度分布现场考察共勾划出Ⅵ、Ⅴ、Ⅳ度三条等震线(见图16-1)。图16-1 1992年11月26日连城赖源地震等震线图Ⅵ度区:Ⅵ等震线东起赖乡东西,向北经莒溪乡余地村南,拐向西南穿过东坑村北及冯地村,到陈地村北再转向北东。呈长轴北东50度展布的椭圆形,长轴长约2

  • 标签: 地震序列 大小地震 等震线图 地震基本参数 地震地质背景 1992年
  • 简介:选取多时相、多波段的MODIS红外影像以及MSS、ETM、资源卫星等多遥感数据,通过解译活动断裂的遥感影像标志,对西藏日喀则地区东西向的活动断裂位置及其活动性进行了重新解译和判定,识别出了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展布的三条活动断裂,即冈底斯断裂、昂仁-仁布断裂、拉孜-邛多江断裂.同时,利用多遥感影像综合分析了断裂发育的宏观及微观地貌特征,研究了构造活动与水系冲沟地貌之间的关系,得到了一些初步认识:三条东西向活动断裂以挤压逆冲为主,且受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控制,断裂的活动性存在差异;利用亮温梯度特征在红外影像上提取的线性迹象与光学影像提取的活动断裂位置吻合较好;红外亮温梯度的变化除了受季节、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影响外,可能还与断裂的活动性有关.在传统遥感解译活动断裂的基础上,辅以红外亮温梯度特征分析,有助于更好地开展活动断裂的提取及其活动性监测研究工作.

  • 标签: 活动断裂 断层解译 亮温梯度 影像特征
  • 简介:南北地震带南段大震活动频繁。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震近场范围场点的地震危险性与地震破裂面产状及其尺度密切相关。因此,在南北地震带南段需要考虑潜在震源三维特征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区划研究。本文在充分搜集大震发震构造资料的基础上,在南北地震带南段构建了考虑震源尺度和产状的潜在震源模型,改进了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进而对该地区进行地震区划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潜在震源三维特征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可以有效地反映南北地震带南段发震构造的产状和尺寸特征,提高地震区划结果的合理性。

  • 标签: 南北地震带南段 潜在地震破裂面源模型 地震危险性分析 地震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