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7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以来,现代音乐创作的突破口与着眼点主要集中在音高、节奏、音色等方面,并且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态势。刘健的《风的回声》则另辟蹊径,甚至反其道而行之;放弃了复杂的音高逻辑,繁复的节奏组织,斑斓的音色调配基础,主要是在16支大竹笛所构成的同一音色基调上,通过“常规”、“颤音”、“气声”以及“花舌”等四种主要演奏法所分别形成的音色“旋律线”,并以复调特别是微复调的方式所编织的不同音色“织体”,在空间中的“传递”、“渗透”、“扩散”、“分层”,来形成“声音/画面”的运动感。本文主要通过对《风的回声》各段落织体的纵向构造形态与横向运动方式的考察,揭示作品各种织体形态——作为这部作品的首要结构力要素——整体上有机布局的内在逻辑,从而全面地展示作品微观与宏观层面上的结构途径。

  • 标签: 刘健 《风的回声》 织体形态 织体运动 微复调 结构途径
  • 简介:在新形式下,建立图书电教中心这一新体系有利于音乐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实现音乐教育现代化。二者的合并所产生的效益为音乐教育带来了新的景观。

  • 标签: 图书 电教 音乐教育资源 音乐教育现代化
  • 简介:本文所介绍的一组文章,皆从后现代思潮出发,探讨民族音乐学民族志方面的问题。如政治经济及意识形态如何影响着人们对音乐进行认同,如何改变着人们的音乐实践;西方“他者”的概念如何从他民族、他文化扩展为一切同西方有差异的亚群体、亚文化。在这一探讨中,流行音乐是一个最理想的研究领域。

  • 标签: 民族音乐学 后现代主义 音乐实践 他者 流行音乐 多重背景
  • 简介:许常惠先生1969年创作的钢琴协奏曲《百家春》,采用了中华国乐团[3]与之协奏。这种做法在当时,是一种创新。即便在今天,独奏钢琴与民族管弦乐队相互匹配的协奏音乐作品,也还属于凤毛麟角。而《百家春》却以一种新的中国音乐创作理念、音乐语言、结构形式和新的协奏音响,给广大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众所周知,我们中国的民族乐器绝大部分都是来自古老的农耕社会,而且大都是由民间艺人手工制作的。用作曲家刘湲的话来形容,就是:"我们的作曲家就像捧着古董一样,小心翼翼地捧着它们走到了今天"。民族管弦乐队的诞生,至今也不过八十多年,它不同于西方的交响乐队,经历了工业革命、精良乐器制作加工和二三百年的科学音响整合……,从古代一步跨到了今天。所以,如何将民族管弦乐队适应于今天的时代,包括如何扬长避短地用它来写协奏曲等,也都是作曲家们在创作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 标签: 钢琴协奏曲 中国现代 音乐分析 民族管弦乐队 创作理念 作曲家
  • 简介: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同时新中国又刚刚度过五十年大庆,所以关于总结、回顾一百年、五十年的文章特别多,而且各有不同的观点。在戏剧方面也是如此。笔者曾在《戏曲理论在近现代的曲折进程》、《五十年来戏曲理论与实践》和关于戏曲与话剧的比较等文章中,谈过自己的看

  • 标签: 中国戏剧 傅谨先生 先生商榷
  • 简介:当古典音乐早已被认为是普通高校人才培养不可缺的内容时,流行音乐的教育却一直被忽略。在"流行当道"的今天,流行音乐应同古典音乐、民族音乐一同成为高校美育的组成部分。为达到提高现代流行音乐欣赏课程教学质量、树立课程地位、获学生广泛好评的目的。笔者探索将实践教学法、达尔克洛兹体态律动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运用到现代流行音乐欣赏教学中。本文对以上教学法的运用实践进行总结。普通高校现代流行音乐教学之路遥遥而坎坷,期望更多同仁加入协力攻坚,引领高校学生流行音乐欣赏新风尚。

  • 标签: 流行音乐 教学法 高校
  • 简介:从后现代的视角看,音乐教育哲学观念受到多种文化因素的影响,音乐教育的性质与价值具有多样性与不确定性;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音乐教育哲学发展历程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任何音乐教育哲学观念都具有理论的合理性与不完备性;中国当代音乐教育哲学的构建需要借鉴“视域融合”的理念,从不同的理论体系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实践智慧。

  • 标签: 音乐教育哲学 本质主义 绝对真理 单线进化论 欧洲中心论
  • 简介:<正>人类文化在历史上不断地积累着,它好像是越来越高大的台阶,又像是越来越沉重的包袱。传统,它可以使你渊博,使你丰富;但也可压杀你的生机,压杀你的性灵。音乐的实践也是这样,如果没有传统,闭目塞听的人连一个最简单的旋律也不可能哼出;如果囿于传统,最博学的音乐家也只能是学舌的鹦鹉。所以,人们必然是在尊重传统与突破传统这两极之间寻求前进的道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时两极平衡,有时尊重多于突破,有时突破多于尊重。

  • 标签: 现代作曲 专题发言 音乐节 历史时期 尊重传统 人类文化
  • 简介:中国的合唱音乐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进程,作为与时代共生共存的艺术形式,其始终伴随中国文化发展而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已不再拘泥于传统的,严肃的合唱音乐风格。

  • 标签: 合唱曲 中国风 艺术多元化 中国当代 现代 历史进程
  • 简介:在查尔斯·罗森和其他学者对贝多芬《bB大调第29首钢琴奏鸣曲》(Op.106)所作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各乐章主题材料与调性布局所共同呈现的对称性特征,以及这种在作品结构构成中的衍生路径。来加深理解这部贝多芬“宣称这将是他最伟大的作品”的音乐语言以及在其中晚期钢琴奏鸣曲创作中的独特意义。

  • 标签: 贝多芬《bB大调第29首钢琴奏鸣曲》(Op.106) 查尔斯.罗森 对称性音高组织
  • 简介:本文以西方古典音乐向现代音乐过渡演变时期为研究时段,以和声语言的发展为研究对象,从纵向,包括单个和弦结构、和弦连接及和声进行;横向,包括单层旋律线条的进行、和弦层旋律线条的扩展,以及纵横结合调式的膨胀等几个方面作为着眼点,阐述了传统大小调和声向近现代和声转变过程中的技法要素.

  • 标签: 大小调和声 近现代和声 西方古典音乐 现代音乐 和声语言 单个和弦
  • 简介:探索现代大提琴作品的演奏艺术——乔治克拉姆《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的创作与演奏郑艳东一、前言在世界音乐艺术空前发展的今天,大提琴演奏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水平。在我国,虽然大提琴演奏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演奏者们已不仅仅满足于演奏18、19世纪的经典作...

  • 标签: 大提琴演奏 演奏艺术 奏鸣曲 无伴奏 作品 装饰性
  • 简介:我对戏曲接触很少,说不出什么意见。看了一下你们通过的会议《纪要》,我觉得很好,讲得很全面。在这次会上,能够产生这么一个《纪要》,收获很大,可以按照《纪要》去做。这次会议是讨论戏曲院校的学生要不要学现代戏,换句话说,就是要不要学习表演现代生活。我想这个问题不由学校决定,而决定于剧团演不演现代戏。因为学

  • 标签: 戏曲形式 戏曲院校 教学研究 戏曲作品 话剧剧本 说戏曲
  • 简介:文章就美国音乐学者罗伯特.P.摩根撰著的《二十世纪音乐:现代欧美音乐风格史》的写作背景、写作内容以及写作特色进行探讨,评价其写作得失,并讨论音乐断代史的写作类型及对音乐史学的意义。

  • 标签: 摩根 20世纪音乐 断代史 经典论著 写作类型
  • 简介:人们把“歌剧”称之为意大利音乐的代名词,把“芭蕾舞”称之为俄罗斯音乐的代名词,把“京剧”称之为中国音乐的代名词,那么阿根廷音乐的代名词毫无疑问是“探戈”。

  • 标签: 俄罗斯音乐 探戈 演奏技法 手风琴 近现代 风格
  • 简介:在目前多元文化的背景中,结合本民族传统和当代世界一体化倾向,创造更具深度的个人音乐风格,需要艺术家的想象和语言表达的完美统一。作为东方作曲家武满彻在立足于本民族音乐、文化基础之上,不仅将西方的音高组织方式及现代作曲技法为我所用,又将东方音乐的发展方式及曲式原则和日本民族的传统意境加之乐器的发声特点等诸多方面相结合,创作出与他同时代的国际同仁们相媲美的具有当代国际一体化的现代音乐作品,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创作经验。

  • 标签: 武满彻 创作观念 东方思维
  • 简介:巳丑仲夏,刘再生先生穷经年笔力,为音乐史学界奉献了一本力作《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年7月版,以下称《简述》)。其为作之新,在于历史体验之新、叙事方式之新、知识内容之新、史学观念之新。捧读大作,手不释卷之际,感慨良多。不禁为作者精心面壁、皓首穷经式的学术跋涉而感怀。在爱之过切的冲动之中,有了如下的感言,还请学界同仁指正。

  • 标签: 中国现代音乐 音乐史 刘再生 史学转型 近代 力作
  • 简介:傅磬同志是当代广西代表作曲家,其短暂的一生为民众创造了四百多首(部)品,他将广西多个少数民族的民歌元素融入其中,形成了自成一派的创作特色。作为广西地区声乐教育工作者,笔者也曾研读过傅磬歌曲作品,并进行了理论研究和教学与演唱的实践,本文仅以“傅磬同志纪念音乐会”中的作品来谈谈其创作和艺术家们是如何演绎这些作品的。从而从理论的高度更深刻认识广西本土歌曲文化。

  • 标签: 傅磬 歌曲创作 演唱诠释
  • 简介:在民族音乐学接受后现代理论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人类学思维和方法的影响,从而体现出某些不同于哲学、美学领域后现代思潮的个性化特点。基于对表象意识的认同与否,后现代理论大体分为怀疑论者和建设论者两派。以梅里安姆、赖斯等人为代表的现代民族音乐学,先后采纳了学术上有承继关系的博厄斯人类学多元文化观和后现代建设论文化观,以较宽容、理性的态度来处理和面对各种音乐文化危机现象的同时,还一定程度削弱、化解了由彻底、极端的后现代怀疑论所带来的某些尖锐矛盾问题。对于中国民族音乐学学者来说,这是一种值得进行反思、批评,同时予以学习、研究、借鉴的后现代学术发展思路。

  • 标签: 反本质主义 表象 民族音乐学 后现代理论 怀疑论 上下文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