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君特·格拉斯的长篇小说与德国浪漫童话传统之间的传承关系显而易见.这不仅表现在其叙事结构和对'奇妙'原则的运用上,而且也表现在作者借助童话构建'更为准确的''另一种真实'的艺术理念上.但格拉斯的'另一种真实'并不是德国浪漫诗人所追求的超验的、精神化了的真实,而是对人类历史切实而具批判性的关注.童话构建的历史从根本上区别于迄今为止男人创造和书写的僵化的历史,它所展示的是一代又一代厨娘口头流传下来的、因此是动态的、充满活力的历史.

  • 标签: 长篇小说 《比目鱼》 君特·格拉斯 德国 童话风格
  • 简介:《春秋》是“经”又是“史”,它开创了以坚持道德原则与价值判断为核心的中国史学传统,使史学成为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一个监督系统;它也开创了以文化而不以血统为原则的多民族国家传统。所谓“春秋大义”,其实就是九个字:定是非,正名分,明责任。《春秋》所倡导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与西方价值观是截然不同的。

  • 标签: 《春秋》 经学 史学 春秋大义 价值观
  • 简介:"礼"讲的是"人道"。"人道"即为人之道。当今时代,深入中国"礼"的文化渊源及本质内涵,重温中华民族"礼"的传统价值观,不仅有利于我们对问题的认识,也有利于中国文明新形象的重塑。本文拟从礼的基本含义与功能、"三礼"的基本内容、"六礼"及其意义、"礼"与西方价值观比较等四个方面展开。

  • 标签: 人道 “三礼” “六礼” 传统价值观 西方价值观
  • 简介:《春秋》是“经”又是“史”,它开创了以坚持道德原则与价值判断为核心的中国史学传统,使史学成为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一个监督系统;它也开创了以文化而不以血统为原则的多民族国家传统。所谓“春秋大义”,其实就是九个字:定是非,正名分,明责任。《春秋》所倡导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与西方价值观是截然不同的。

  • 标签: 《春秋》 经学 史学 “春秋大义” 价值观
  • 简介:《古文辞类纂》中所精选的论辩文是古代论辩文中的典范,本文通过对其进行主题分类和文本分析,以阐明中国古代文人所兼备的学术和政治传统

  • 标签: 《古文辞类纂》 论辩文 学术 政治
  • 简介:“礼”讲的是“人道”。“人道”即为人之道。当今时代,深入中国“礼”的文化渊源及内涵本质,重温中华民族“礼”的传统价值观,不仅有利于我们对问题的认识,也有利于中国文明新形象的重塑。本文拟从“礼”的基本含义与功能、“三礼”的基本内容、“六礼”及其意义、“礼”与西方价值观比较等四个方面展开。

  • 标签: 人道 “三礼” “六礼” 传统价值观 西方价值观
  • 简介:"礼"讲的是"人道"。"人道"即为人之道。当今时代,深入中国"礼"的文化渊源及内涵本质,重温中华民族"礼"的传统价值观,不仅有利于我们对问题的认识,也有利于中国文明新形象的重塑。本文拟从"礼"的基本含义与功能、"三礼"的基本内容、"六礼"及其意义、"礼"与西方价值观比较等四个方面展开。

  • 标签: 人道 “三礼” “六礼” 传统价值观 西方价值观
  • 简介:我曾经到过埃及、希腊、印度等一些古国,特别是在埃及,亲眼看到金字塔那样数千年以降依然动人心魄的文明古迹,而创造这些文明的那群人却早巳消逝在历史中,难免会有感慨。回归中华故土,三星堆文化的灿烂也使人震惊,这是中原文明之外的文化传统。中国文化是多元文明中的一员,中国文化自身也有多个源头,这已是今天的常识。

  • 标签: 中国传统文化 价值重构 子学 世界 中原文明 中国文化
  • 简介:英国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A.S.拜厄特以其小说文本的互文性、指涉性和复杂性而著称,其中的历史小说已明显具有"编史元小说"的特征。"太阳—影子二分"是她运用后现代隐喻模式,融入神话和历史元素建构其小说性别主题的一种叙事手法。对"父亲—女儿"、"丈夫—妻子"和"女性—男性"三种"太阳—影子二分"模式所做的系统分析揭示了拜厄特颠覆"阳性太阳"、重构"阴性太阳"及两性二元对立主题的艺术特征。

  • 标签: 拜厄特 太阳—影子二分法 阳性太阳 阴性太阳 隐喻
  • 简介:在新作《帕涅罗帕记》中,阿特伍德借用女仆的合唱对古希腊作为男性公民群体代言人以及戏剧稳定叙述参照系统的合唱团传统进行了颠覆性的改写:撤换歌队启用男性公民为歌者的传统,让女性诉说自己的故事;将歌队颂咏的焦点从神与英雄调整到了奴隶的生活;违反了古希腊戏剧中歌队为主体叙述服务的特点,用女仆的合唱解构了帕涅罗帕的叙述。借助这些改写,阿特伍德增加了《帕涅罗帕记》的复调性,透过这部作品,我们能够看到她对父权社会的女性命运、女性的阶级身份、女性与女性间的关系等命题的多层次的思考。

  • 标签: 阿特伍德 古希腊合唱团 神话 女性主义 颠覆
  • 简介:<正>回顾诺贝尔文学奖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获奖的29个国家的87人当中,亚洲只有3人,即以色列的阿格农、印度的泰戈尔和日本的川端康成。而具有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学和别具特色的现当代文学的我国,至今仍没有人获此殊荣。是什么原因致使我国没人获奖呢?有人认为是由于我国作品在国外翻译得不够,即翻译出版数量少和翻译质量不高,使外国学者对中国文学了解得不多;有人认为是政治上的原因,即庸俗文艺政治学的限制,这是众所周知的原因;有人认为是东西审美意识的差异,即东方的“天人合一”与西方的“神人合一”的差异。如此等等,众说纷纭,不一而足。在探讨原因之余,也有人提出,中国文学要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要敲开诺贝尔文学奖那座陌生殿堂的大门,就必须走中西结合,以中为主的道路。应该说,这是一种正确的态度。因为“在现今国际社会中,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如果不想自

  • 标签: 文化意识 民族传统 当代中国文学 古代文学 审美意识 现当代文学
  • 简介:<正>最近拜读了"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暨南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朱寿桐先生的大作《孤绝的旗帜——论鲁迅传统及其资源意义》(以下简称朱著),受益匪浅。朱著洋洋二十九万

  • 标签: 鲁迅精神 论鲁迅 孤绝 说不尽 朱著 朱先生
  • 简介:《阿Q正传》借鉴了显氏小说《胜利者巴尔代克》,作为阿Q形象的核心意义的精神胜利表现出与巴尔代克的异质同构。虽是取法显氏的小说,而阿Q形象的塑造体现了鲁迅文本对显氏文本的否定的互文性关系,显示出对显氏的借镜与超越。

  • 标签: 《阿Q正传》 《胜利者巴尔代克》 精神胜利法 异质同构
  • 简介:《崩溃》是尼日利亚裔美国作家齐诺瓦·阿切比小说创作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以一个具体非洲人的奋斗历程和命运悲剧,展现殖民者进入非洲前后的独特社会现实。他以冷峻的写实笔法描写了大量非洲传统的民间习俗,为人们展示了一幅幅独特的民族民俗风情画。这些描写既是小说人物成长和性格塑造的典型环境,更是小说独特主题表现及其价值意义体现的基础。小说表现了本民族传统民俗文化与殖民文化的矛盾与冲突:神性与人性的冲突、野蛮与文明的冲突、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冲突。小说中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社会苦难、社会凝聚力与作者出神入化的叙事技巧构成了珠联璧合的极致。奥孔克沃这一悲剧形象的典型意义在于揭示了落后、野蛮、非人性的民俗文化在文明的现代文化面前崩溃的必然性,文明取代野蛮、进步战胜落后的不可抗拒性,一切个人逆潮流的努力都必将是悲剧性的。他的悲剧不是个人性格的悲剧,而是社会、时代和民族的悲剧,奥孔克沃之死象征着本民族中野蛮民间习俗文化的终结,隐喻着一个新的文明时代的开启。

  • 标签: 民俗文化 民族传统 殖民文化 冲突 悲剧
  • 简介:《J.阿尔弗雷德·普鲁佛洛克的情歌》是英国著名诗人和文学评论家T.S.艾略特早年的代表作,该诗的一大特点就是大量引用和模仿了欧洲文学的经典之作。引用和模仿是现代主义的必然要求,因为在这一时期,自我已经死亡,现代主义作品呈现出去个性化的特点。但在现代主义时期,语言也已经僵化,作家如果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必须在作品中加入另外的表达方式,表现新的主题。艾略特本人就主张去个性化,他的惯用手法就是对前人的摹作和引用。这种互文的写作方式在压抑个性的同时,又通过表现新的时代主题,融入新的表达方式形成了新的风格,体现出强烈的现代主义色彩。

  • 标签: T.S.艾略特 《J.阿尔弗雷德·普鲁佛洛克的情歌》 去个性化 风格 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