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箴言诗》里关于请坐礼仪的小故事人手,观察其中的文化交往形态,继而分析男主人公对非洲女奴的启蒙过程,揭示其中所蕴含的殖民者男性霸权话语。文章第二部分纵览这部中篇小说集的叙事结构,剖析以两性差异为支架的多重两极对照模式。文章第三部分以小说的开始及其虚构性为着眼点,分析小说中自然科学文学这双重话语既交织又对抗的张力关系,阐明作品在凯勒晚期创作中的实验性质。

  • 标签: 戈特弗里德·凯勒 礼仪 箴言 婚姻
  • 简介:华中师范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杂志哈尔滨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将于2011年1月14日至17日在哈尔滨共同举办“跨文化视阈下的20世纪英语文学国际研讨会”,就美国、英国、爱尔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语国家的文学进行研讨,诚邀国内外专家学者拨冗与会。会议议题包括:1)20世纪文化思潮英语文学创作;2)文本中的文化记忆文化想象;3)性别、种族文化;4)英语文学的生态关怀;5)英语文学的跨文化研究;6)英语文学在中国的翻译研究;7)全球化英语文学教学。

  • 标签: 英语文学教学 国际研讨会 20世纪 文化视阈 哈尔滨工业大学 《外国文学研究》
  • 简介:英国女作家希拉里·曼特尔的布克奖小说《狼厅》和《提堂》生动再现了都铎王朝的辉煌时代和一代权臣托马斯·克伦威尔的丰功伟绩,展现了当代小说家调整视角、反思历史的创作心理.本文通过分析两部小说的主人公克伦威尔由铁匠之子成为国王亨利八世的权臣、从乡野草根到朝廷重臣的传奇一生,探讨其性格及形象中的英格兰特性,解读英国民族共同记忆对历史人物的建构,审视曼特尔正视民族身份认同问题、重构民族文化共同体的创作思想.当代英格兰特性不仅仅局限于体现其民族的独特性,更体现了英国民族的包容性和多样性,是英国民族共同体精神的重要表征.

  • 标签: 希拉里·曼特尔 《狼厅》 《提堂》 克伦威尔 英格兰特性 共同体文化
  • 简介:本文从解构的视角,立足于性别、种族、文化三方面去解读、阐释汤亭亭的,从而发掘汤亭亭作为美籍华裔女作家对自己的性别、种族和文化所作的思考和质疑.指出汤亭亭并非一个单纯的'解构者':她在消解性别、种族、文化对立之后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重建了对立概念间的互动和融合,并重新评价了这些互动和融合对于人类的伟大意义.

  • 标签: 性别 种族 文化对立 解构 汤亭亭 《女勇士》
  • 简介:为了进二步推动中国莎士比亚研究的发展,由《四川外语学院学报》、《英语研究》、电子科技大学举办的“莎士比亚英语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将于2006年9月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举行。会议主题:中国语境下的莎士比亚英语文学研究

  • 标签: 莎士比亚研究 学术研讨会 文学研究 英语 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
  • 简介:2014年春,《文贝:中国比较文学英文学刊》改版为《文贝:比较文学比较文化》,并设置了“中国比较文学年度报告”的栏目。它一直由主编刘耘华教授指导,编辑部同仁合作,具体由纪建勋博士来执笔撰写。迄今为止连续推出了四个报告,学界对此反应很好,其辐射引领的积极作用也开始逐步显现。《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创刊之后,仍计划保留“年度报告”这一栏目。

  • 标签: 比较文学研究 中国比较文学 年度报告 比较文化 中英文 编辑部
  • 简介:作为传统修辞手法,拟称在诗歌中不表现身份文化意识。不同的是,在拉金的《行军经过》等作品中,说话人具有明显的英格兰文化身份观,并力图通过人称变化、意图控制和提喻、反讽等修辞方式在读者心中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说话人的这种文化意识形态功能源自拉金在《上教堂》中所表达的对民族生存结构的信仰,这种信仰最终指向一种自赏惧外的“电网意识”,成为拉金诗歌的争议之源。

  • 标签: 拉金 拟称 英国性 身份 文化意识形态
  • 简介:大江健三郎在他后期作品的创作中,系统地表述了一种新的文化救赎的思想,即要在一个无神时代里,寻求灵魂的自我拯救.其具体表现为,他后期创作的中心已经从原先的"残疾儿"主题转变为"灵魂"主题;他形象地描绘出"无神时代"的基本特征,即一个"上帝缺席"的时代、一个"众神喧哗"的时代、一个可能诞生"新人"的时代;他详尽地阐明了实现灵魂的"自我拯救"的方法,即观念上具备自觉的"危机"意识、并积极地采取"回归"的行动,以促使"新人"的到来.

  • 标签: 自我拯救 大江健三郎 文化救赎思想 日本 文学评论
  • 简介:贝尔提出的"文化矛盾"论实质是要求证资本主义体制原有的合理和合法性.从文化的角度说,资本主义精神实质就是一种强调个人的自立、自律、自由.这也是文化资本主义的要旨所在.但是在当代条件下,这种个人自由的观念却遭遇到了挑战,其原因正是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本身,并由此导致了"自由"的悖论.

  • 标签: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丹尼尔·贝尔 个人自由 文化活动 价值观念
  • 简介: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庞大的消费市场吸引了众多的外国公司进入中国,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400多家在中国投资,在中国设立的研发中心达400家。经过20多年的发展,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比重,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中国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成为中外企业共同争取的市场。

  • 标签: 中国文化 跨国公司 本土策略 世界500强企业 经济全球化 消费市场
  • 简介:《皇华集》是每次明朝使臣出使朝鲜时,朝鲜群臣唱和的诗文作品集。自天顺元年(1457)陈鉴、高闰的《丁丑皇华集》开始,朝鲜国王每次都将这些唱和作品刊刻成集,名之《皇华集》。“皇华”取自《诗经·小雅·皇皇者华》,《诗序》云:“皇皇者华,君遣臣使也。送之以礼乐,言远而有光华也。”自景泰元年(1450)倪谦出使,至崇祯六年(1633)程龙出使,184年间共刊刻了24种《皇华集》。

  • 标签: 历史见证 中华文化 走出去 书架 交流 诗歌
  • 简介:本文讨论了露丝·尾关的小说《食肉之年》所提出的诸多复杂的真实性观念,认为:杂糅性乃是该小说所呈现的21世纪初期决定性的核心身份特征。基于一系列全球化理论,本文认为,这部小说提出了一些极其艰深难以回答的问题,即全球化时代的身份政治问题。从多个方面来看,小说的开放式结尾留下了很多空白,阐释空白正是本文的目标所在。

  • 标签: 露丝·尾关 全球化 杂糅 多元文化主义 跨国传媒
  • 简介:德国德语文学研究专家沃尔夫冈·布劳恩加特教授的最新力作探讨文学宗教从1765年至今的关联流变,旨在为研究文学中的宗教美学开辟新路。全书主体的三部分分别题为“人类学转向:为人的艺术——同样为人的宗教”“艺术-宗教宗教-艺术”“审美的合群性”。本文依次做一梳理评析,并指出这部德语文学专著的独创性及其为跨学科研究模式带来的启发。

  • 标签: 现代 文学 宗教 主体性 超验
  • 简介: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大量的园林诗歌表明,园林是艺术自然相结合的产物。艺术和自然之间呈现出多重关系。艺术可以是自然的助手、改变者和模仿者,能够补足自然的缺陷。艺术的目的在于完善自然,模仿自然。诗人们借此可以创造诗歌中和谐的理想乐园。但另一方面,艺术也可能是自然的对立者,自然竞争,甚至胜过自然。诗人借此也可以创造充满感官诱惑的虚假乐园。总体上说,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人大多认为自然是一种伟大的创造力量,艺术应处于恰当的从属地位。正常的宇宙秩序是将艺术“嫁接”在自然的枝条之上。

  • 标签: 英国 园林诗歌 文艺复兴时期 人文精神 艺术风格
  • 简介:蒸汽机的发明使得火车和铁路技术对19世纪的欧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德国自然主义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格哈德·豪普特曼在1887年以铁路道口看守员铁路间的关系为主题创作了中篇小说《道口工提尔》。铁路不仅在小说的结构上贯穿始终,它还牢牢地控制并影响着主人公提尔生活的所有层面,最后也如恶魔一般碾碎了提尔的生活。铁路系统改变了原有的人与自然、人自身的关系。正如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追问技术》一文中所述,在技术时代,人和自然都被卷进现代技术的漩涡之中,技术规定着技术时代的人按照技术的方式去活动。小说主人公提尔的悲剧命运正是现代技术统治下人的主体性丧失的一个缩影。

  • 标签: 格哈德·豪普特曼 铁路 现代技术 《道口工提尔》
  • 简介:  2006年11月11日,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澳大利亚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澳大利亚文学研究回顾展望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各高校的六十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 标签: 回顾展望 学术研讨会 展望学术
  • 简介:2017年6月26日-7月7日。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外国语学院共同举办了主题为“东方文学研究:互动影响”的暑期学校。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赤峰学院、大连外国语大学、东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外国语学院、

  • 标签: 文学研究 暑期学校 北京大学 东方 北京外国语大学 外国语学院
  • 简介:20世纪末的美国文坛上,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这就是一大批华裔作家的崛起.这一现象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 标签: 中西文化冲突 冲突对话 华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