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座草堂,几间茅房,坐落在乡野,掩隐在绿荫,堂前有花木,宅畔有流水,春燕在屋檐下筑巢,秋雁在屋顶上落脚。寒风吹过,屋上茅草飞扬,冰雪袭来,梁架摇摇欲摧。一座最普通的乡间草堂,为什么,风雨无法摧毁,冰雪难以掩埋。一千多年,荒而不废,塌而又起,金黄的茅草屋顶,如同一艘不沉的航船,在岁月的长河中漂浮,在人心的海洋里远航。从古到今,亿万人络绎不绝来到这里,站在柴门边看草堂内外的景象,亲近宅院中的一草一木,倾听园林里的天籁回声。踏着曲折的小径,穿过幽静的竹林,徜徉在花树田垄之间,人们寻寻觅觅,追随着诗人的屐痕。这里的一切,都可以衍生出诗篇。这些诗篇,起于青萍之末,源于一个伟大灵魂,拨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弦。
简介:“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属于90年代中期学术界的一个热点话题,现已形成了两种基本观点。一种是重建论,希图重新理清、还原中国古代文论的概念范畴,并将此应用到古今文学的批评中;一种是转换论,通过中西文论比较、阐发,发掘古代文论有价值的东西,古为今用。这两种观点的共同目标是一致的,即建立中国自己的文论话语,以抵制西方文论的话语霸权。其中重建论在当下取得了一项重要成果,那就是余虹教授的《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北京三联出版社1999年8月)。它被评价为:“此书另辟一路,试以现象学还原方法探究两者(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在入思前提与意识空间上的突出差异和不可通约性,并对‘中西比较诗学’的命题研究提出质疑。”其结果究竟是怎样呢?
简介:一、意识形态:“回到马克思”尽管马克思不是意识形态概念的创立者,也不是意识形态理论的始作俑者,但讨论意识形态问题必然要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开始,因为马克思的理论是具有开创意义的。用美国弗·詹姆逊(F·Jameson)的话来说:“意识形态分析的形式正是马克思主义最有独创性的贡献之一,其目标就是要通过揭示各种观点在一场持续的阶级斗争中作为合法化的工具和武器这样一种作用来使其单纯外表的‘非神秘化’。这一类的常被认为是还原性的,当然只能是这样:它意味着粗暴地将那些以纯粹的思想为表象的东西还原为它在社会生活中不那么令人喜爱的实用功能。这是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和弗洛伊德所发动的那场革命一样广泛……”,“‘意识形态’一词,使用这个词就意味着你必须解释,找到人们所说、所做的事背后的意义。”
简介:<正>海军陆战队官员卡尔逊上尉广泛视察华北的游击战后回到了汉口。卡尔逊上尉是一个很有毅力的人,尽忠职守。他在山西和河北西北部八路军和其他部队那里呆了3个月。在此期间,他同游击队一起走了1000英里,深入敌后,走到距离北平只有150英里的地方。他的所见所闻,使他作为一个军人和作为一个人,深受启发和感动。卡尔逊上尉是一个老军人,他也在尼加拉瓜打过游击队(他长期以来一直把他们称作“土匪”)。现在,他第一次看到武装起来的群众。他回到汉口,有许多感想,带来许多事实和图片。他不能把自己的见闻秘而不宣。他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那里的人民在被“征服”以后起来进行反击。他认为,极其重要的是,所有从事报道和宣传中国抗战的人都应当了解他的发现。
简介:<正>美女·亡国·谁兴邦周王朝的源头,要从一个美女说起。这个美女是谁呢?她就是知名度很高的苏妲己,为商王朝最后一位君主子受辛的太太。苏妲己的经历,部分的与后世武则天相同,都是与夫君共掌政权。武则天与夫君李治共掌唐朝政权的时候,被时政当局誉为“二圣”。苏妲己没有这么好的名声,她有的只是亡国代名词。”①史书上说,子受辛夫妇在皇宫大搞“酒海肉林”式的宴会,皇权贵族跟畜生一样,统统把脖子伸到巨大的酒池(即所谓酒海)子里牛饮。至于菜肴嘛,就是那些随处而挂的烟熏肉(即所谓肉林)了。糜烂的皇宫生活,养成了子受辛夫妇的另一嗜好,就是喜欢虐待一切生命,或者找寻一切开心的事。大概当初以为酒海肉林已经是很开心、很好玩的事了,然而什么事都有厌烦的时候,所以开始玩人。有人赤脚走过结冰的小溪,子受辛夫妇就命人敲碎那人的脚骨,看看他为什么不怕冷。见到怀孕的妇女,这对夫妇就命人剖开人家的肚子,看看胎儿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