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中的《五柳先生传》虽是一篇标有“矿的略读课文,但因为是陶渊明的作品,又是文言文,所以一直颇受一线教师重视。《教师教学用书》“课文说明”部分对文章有这样的解读:“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简介:《醒世姻缘传》和《聊斋俚曲集》是明末清初两部重要的文学著作,后者为蒲松龄所作,前者作者未定。本文比较两书若干语法特点的差异.指出两书作者不可能相同;同时也反映出明末清初山东方言不同区域的一些语法现象。比较的方面主要有:宾语与补语的位置;助词“可”和“着”;代词“乜”;人称代词;“的”的特殊用法。
简介:本文从语义、词性、词序等方面详细考察了《景德传灯录》中联合式复音词的构成情况。通过研究发现:《灯录》中联合式复音词内部构成较前代更为复杂多样;同素异序词、与今异序词大量存在;同义类聚体大量涌现;同义副词大量架叠使用;产生了众多新词新义;不少单音词向半自由语素转化。这表明《灯录》所反映的晚唐至宋初汉语词汇复音化程度的加深和水平的提高。
简介:中国古代小说作者特别看重“同中求异,犯中见避”这条写作经验。“犯”是指选材上的同一性,“避”即是写法上的差异性;前者重在体现生活的普遍意义,后者旨在塑造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水浒传》中的三起女人命案——宋江诛妇,武松杀嫂,扬雄剐妻,可说是实践这一美学原则的成功范例。
简介:《修辞学习M999年第6期登载了吴传飞先生《“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是比喻吗?》一文,这篇文章指出《史记》和《汉书》中“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这句话不是运用了比喻,纠正了几部词典对“群雄逐鹿”、“逐鹿中原”、“鹿死谁手”这几个成语的不恰当解释,征引了杨树达先生的看法,这些都给人以很大的启发。笔者在探索双关的历史演变情况时也曾谈及《史记》和《汉书》中的这句话以及杨树达先生的看法,现在也就这句话谈谈浅见,以求教于吴先生和各位方家。
简介:汉语句式结构框架在其产生之后并非静止不动,除其自身的丰富发展之外,它还向不同的语法结构层面渗透,汉语词、词组、句子在结构关系上所具有的一致性由此产生。本文以能充分显示其中间过渡状态的明末清初年间的白话小说《醒世姻缘传:冲的两种基本旬式来加以说明。此种观点与邢福义先生提出的“句管控”“小句中枢”的语法观不谋而合,它从发生学上阐释了“句管控”“小句中枢”何以存在的缘由。对与此有关问题上所存有的模糊认识,本文也试图加以阐明。
简介:一部抄袭篡改他人学术成果的“专著”———揭露《汉语史》“作者”王传德、尚庆栓的抄袭行为杨荣祥在书店里突然发现一本济南出版社1996年4月出版的《汉语史》,先看作者,赫然写着“王传德、尚庆栓著”。再看后记,一条后记倒是简洁,却含糊其辞:本书历20年,终...
《五柳先生传》:基于教学价值的关键词解读
《醒世姻缘传》和《聊斋俚曲集》语法特点的差异
《景德传灯录》中的联合式复音词
简析《水浒传》中的三起女人命案
也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兼与吴传飞先生商榷
谈汉语句式结构的层面渗透——以《醒世姻缘传》中的两种基本句式为例
一部抄袭篡改他人学术成果的“专著”——揭露《汉语史》“作者”王传德、尚庆栓的抄袭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