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武术套路运动作为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东方文化的一种象征,其作为非奥运项目登上全国比赛的历史可追溯到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竞技武术套路在武术竞赛规则的导向作用下历经巨变.尤其是在进入21世纪后,竞技武术套路为了要与"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宗旨相结合,同时也为了使武术竞赛更具有可比性、区分度和公平性,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于2002年出台了武术竞赛新规则.随着新规则的实行,竞技武术套路以全新的面貌登上了历史舞台.2002竞赛新规则出台之初,众多武术界的仁人志士对新规则提出了种种质疑.本文通过对2002年及2003年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的比赛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试图探讨2002竞赛新规则对竞技武术套路竞赛的导向作用,同时也为各级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简介: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大学生和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大学生773人,其中男生423人,女生350人,平均年龄19.93岁;中学生285人,其中男生118人,女生167人,平均年龄16.20岁。总计1058人,男生541人,女生517人。研究旨在探讨青少年人格、锻炼动机和锻炼情绪效益在体育锻炼情绪效益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体育锻炼的情绪效益具有复杂的结构,其产生不是由单一因素所决定的,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人格、锻炼动机和锻炼取向对体育锻炼情绪效益影响的整体模型是有效的;大五人格与情绪效益之间的动机中介模型为最佳模型;动机作为大五人格对情绪效益的中介调节作用,仅体现于高动机个体。研究从整体视角展开克服了仅从单一视角研究提高锻炼情绪效益的局限,对从全局把握有关变量与情绪效益的关系,以及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方法,为准确理解影响锻炼情绪效益的因素和提高情绪效益的方法奠定了实证基础。研究提示,重视个体的人格特质、关注锻炼动机和锻炼取向的引导是达到理想锻炼情绪效益的重要保证,并表明任何环节的缺失都会降低锻炼的情绪效益。研究所得人格、锻炼动机、锻炼取向和情绪效益的结构关系为从整体上理解如何增加情绪效益,促进心理健康,采取相应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